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1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281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77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35篇 |
内科学 | 4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130篇 |
预防医学 | 14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18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40例单胎初产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孕产妇采用高压氧治疗,同时给予静滴25%硫酸镁,口服拉贝洛尔及安定;对照组20例孕产妇采用鼻塞给氧,同时给予静滴25%硫酸镁,口服拉贝洛尔及安定。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及5 min Apgar评分,评价两组新生儿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体重(2.3±0.5)kg显著高于对照组(1.5±0.3)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治疗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者(17例)显著多于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P<0.01)。治疗组新生儿死亡率(5%,1/20)显著低于对照组(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明显增加新生儿体重,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改善母婴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2.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在新生儿科确诊PPHN的46例患儿中,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0.6 mg/kg治疗14例,1.0 mg/kg治疗15例,2.0 mg/kg治疗17例3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对肺动脉压力进行测量,并监测治疗前后脉搏氧饱和度及右上肢动脉血压变化,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脉搏氧饱和度较治疗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动脉血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西地那非剂量的增加,对降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率逐渐提高(P<0.05)。结论:西地那非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随着剂量增加,降低肺动脉压力效果逐渐增加,显示存在一定剂量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围产期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GBS的感染率以及耐药性,从而探讨GB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用药依据。方法对408例围产期孕妇以及分娩后415例新生儿进行样本采集,之后给予GBS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408例围产期孕妇GBS阳性检测率为21.1%,415例新生儿的GBS阳性检测率为3.1%,提示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GBS检测阳性率较去年有所上升,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虽然没有耐药但其中介率达到6.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10.6%和16.5%。GBS耐药性有所增强。结论研究表明,及时的进行GBS预防检查,对GBS感染的孕妇与GBS早发型新生儿应及早进行治疗,并恰当的选择治疗药物,避免耐药性的增加,同时定期对新生儿进行GBS检查,避免晚发型GBS感染,提高围产期孕妇与新生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75.
348株新生儿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348株新生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患者痰和气管分泌物标本(93.10%,4.02%),其次为血液、创面分泌物、脑脊液、脓液标本,分别占1.44%、0.57%、0.57%、0.28%。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表现为较高的耐药率,为91.09%~99.71%;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株32株,占9.20%。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组(HA-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鲍曼不动杆菌社区感染组(CA-Ab)。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等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而对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的敏感性,儿科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新生儿广泛使用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5-2011年出生的1-6岁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后血清学调查,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967名完成3剂初免者的抗-HBs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而下降,抗-HBs阳性率从0年的98.06%到6年后的57.50% (P<0.01),同期有效保护率从95.15%到37.50% (P<0.0l),几何平均滴度(GMT)从95.61 mIU/mL (95%CI:69.45~131.61 mIU/mL)到3.17 mIU/mL(95% CI:1.20 ~ 8.36 mIU/mL)(P<0.01).其中在免后的0~2年下降迅速,3~6年抗-HBs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以后抗-HBs GMT降至有效保护水平(10 mIU/mL)以下,其中25.15%的调查对象抗-HBs低于1 mIU/mL.初免后抗体虽逐年下降,但所有对象HBsAg阳性率仅为0.34%.1剂加免组的抗-HBs阳性率(P<0.01)、有效保护率(P<0.01)及GMT (P<0.01)均明显高于同期初免组,GMT是初免组的9.93倍;加免后0~3年的抗-HBs阳性率(P>0.05)、有效保护率(P>0.05)随年限变化不明显.结论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初免后6年的抗-HBs阻性率、有效保护率和GMT均已明显下降,但免疫记忆良好,6年内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效果。方法:7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2岁前给予动作、语言、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早期干预,6个月前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出院后常规育儿,6个月前予以同样的药物治疗。在6、12、18、24个月均进行测商。结果:6、12、18、24个月时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地改善HIE患儿的精神及运动发育,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186例分析及部分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治经验,以便更好地与家长沟通配合治疗及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1999年1月~12月收治的18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并发症,52例随访其转归。结果:新生儿期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及复合畸形多见,常表现为气急、青紫及心衰,常合并难治性肺炎,预后差,而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部分有望自愈。结论:新生儿先心病杂音常有不典型,不稳定的特点,严重复合畸形及心衰的患儿可以听不到杂音,不能因听不到杂音而排除先心病的存在。新生儿先心病合并心衰时以洋地黄类药物为首选,一般有流出道梗阻的先心病禁用洋地黄,严重复合畸形宜早期采用介入治疗、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79.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2,182(3):255-258
Supine length,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s of 10,241 neonates (5241 boys, 5000 girls, sex ratio 105) born in Arak (central Iran) in 2004 are reported.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of boys’ and girls’ (p value for sex difference) supine length (mm), weight (g) and head circumference (mm) were estimated as 501 ± 30 and 497 ± 31 (p < 0.001), 3194 ± 586 and 3100 ± 532 (p < 0.001), and 351 ± 18 and 345 ± 18 (p < 0.001), respectively. Supine length and weight of our su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p < 0.01), but our boys’ head circum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CHS reference data (p < 0.01)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as seen among girls.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输液量与新生儿产后72 h内体重下降的相关性。方法:记录109名产妇分娩过程中经口以及经静脉的液体入量,在产后3天内每隔12 h测量新生儿体重,此后每天测1次至第14天;此外还需要称量新生儿3天的排出量(大小便)。结果:96例出生后60 h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下降(6.57±2.51)%;根据产妇输液量进行分组之后两组比较,低输液量组(≤1 200 ml)新生儿体重下降5.51%,高输液量组(>1 200 ml)新生儿体重下降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第24 h新生儿排出量与新生儿体重下降百分比正相关(P<0.001),分娩期间最后2 h产妇输液量与新生儿排出量正相关(P=0.012),在第72 h新生儿体重下降重量与产妇总输液量正相关(P=0.007)。结论:产妇静脉输液时间及输液量与新生儿排出量及体重下降相关。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通过排尿调节体内的液体状态,因此建议衡量新生儿体重改变的基础体重在出生后24 h测量而不是使用出生时体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