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76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4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0篇
内科学   258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780篇
预防医学   49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81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曹伟  郑荣  周晓岚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070-1072
目的了解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在急性尿道炎中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用培养法对淋球菌和支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法对淋球菌进行口一内酰胺酶检测,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法测定沙眼衣原体。支原体药敏试验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检测,淋球菌药敏试验采用中K—B法。结果在389份尿道口分泌物标本中,阳性分离率为94.6%。淋球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29.0%,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2.9%,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6.8%和7.2%,对壮观霉素、头孢菌素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均较高。支原体对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司巴沙星以及壮观霉素的敏感率均不超过50.0%,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超过70.0%。结论急性尿道炎患者主要以淋球菌感染为主,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混合感染。监测淋球菌和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2.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S)-9氟-2,3-二氢-3-甲基-10-(4-(2-嘧啶)-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YH7)等氟喹诺酮及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人型支原体(Mh)、口腔枝原体(M.ora)、唾液枝原体(M.sal)、解脲枝原体(Uu)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7对Mh、M、ora、M、sal、Uu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5、0.25、0.125、0.125mg/L。它的抑菌活性是氧氟沙星2-16倍,与红霉素、柱晶白霉素相当。Mh、Uu对YH7及交沙霉素不易产生诱导耐药性,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易产生诱导耐药性。而对红霉素升四环素产生耐药的Mh和Uu菌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交叉耐药而对YH7和交沙霉素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213.
214.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近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40例标本进 行常规培养加药敏。结果 共检出支原体112株阳性率为46.6%,其中解脲脲原体(UU)单项阳性占43.5%,远远 高于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率3.8%(P<0.05)。未检出单Mh感染株。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交沙霉素敏感率 最高(90.4%),其次分别为美满霉素(85.6%)、强力霉素(84.6%)和环脂红霉素(80.8%)。结论 非淋球菌性尿道 炎(NGU)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其中又以UU为最常见,交沙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15.
216.
探讨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培养与耐药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在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36例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的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口拭子,做支原体培养及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6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例数为131例,总阳性率为55.5%(131/236)。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阳性者129例,阳性率为54.7%(129/236);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Ylh)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10.6%(25/23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25例Mh感染者中,有23例为与Uu混合感染,占Mh感染的92.0%(23/25)。131例支原体阳性标本对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显示:敏感性最高的是美满霉素,其敏感率为81.7%,耐药性最高的是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素,耐药率均为68.7%。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患者Uu的感染率明显高于Mh。Mh多以与Uu混合感染形式存在。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是临床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17.
目的了解妊娠期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BV)、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感染率;以及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41例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BV);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衣原体的检测。将没有上述4项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按单项感染分成各组分项统计早产、胎膜早破、足月小样儿、胎窘、羊水过少的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期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BV)、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支原体(+)8·17%,念珠菌11·91%,BV19·98%,未检出衣原体感染。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早产、胎窘、足月小样儿、羊水过少的发生率。结论故应开展孕前教育和孕前检查、及时治疗,减少孕期的感染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18.
[目的]评价支原体确证琼脂培养基在诊断泌尿生殖道标本中锵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sma hominis,Mh)的优势,为提高临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取经过12h Uu/Mh肉汤增菌的临床疑似标本洗脱液直接接种于支原体确证琼脂培养基,在5%CO2和95%N2的气体环境中培养24h~48h后,低倍镜下观察特征性菌落,计数其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同时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作对照,观察Uu孔、Mh孔及计数孔颜色的变化。[结果]172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确证琼脂培养基检出Uu感染59例,Mh感染19例,混合感染16例,Uu计数≥10^4cfu者40例,Mh计数≥10^4cfu者15例;支原体药敏试剂盒检出uu感染63例,Mh感染13例,混合感染13例,uu计数≥10^4cfu者45例,Mh计数≥10^4cfu者10例。[结论]支原体确证琼脂培养基,简便易行,观察菌落准确性高,提高Mh的检出率及液体培养基的确证性。  相似文献   
219.
目的探讨本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和药敏试验,为临床的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收集本地区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的3 30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 308例患者标本中检出支原体阳性1 517例,阳性率为45.86%(1 517/3 308),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1 164例,构成比为76.73%(1 164/1 517),单纯人型支原体(Mh)阳性86例,构成比为5.67%(86/1 517),Uu和Mh均阳性267例,构成比为17.6%(267/1 517)。检出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药敏结果显示,Uu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敏感,对克林霉素、甲砜霉素等产生不同程度耐药;Mh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敏感,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Uu+Mh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敏感,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结论 Uu和Mh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主要以Uu为主,感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治疗支原体感染时的治疗应首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220.
The fluoroketolide solithromycin is 2-fold more potent in vitro than telithromycin against pneumococci (including macrolide-resistant strains)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very active on pathogens causing atypical pneumonia. In contrast, it is a 30-fold less potent inhibitor of nicotinic receptors incriminated in telithromycin toxicity. In Phase II/III trials, oral solithromycin once-daily (800 mg on day 1; 400 mg on days 2-5) proved effective and safe when compared to respiratory fluoroquinolo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bacterial pneumonia (CABP). A Phase III intravenous trial vs. moxifloxacin has been recently completed for the same indication. Solithromycin may restore interest in ketolides as a first-line therapy for CAPB. Solithromycin safety should nevertheless be confirmed in larger populations allowing for detection of rare adverse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