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76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1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780篇
预防医学   49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82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MP肺炎患儿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儿均常规予以止咳平喘和化痰退热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肺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奇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支原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桌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92.3%,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全血和血清以及健康儿童对照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3+、CD4+、CD8+、CD19+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表达比例,检测血清标本IgG、IgA、IgM。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支原体肺炎患儿组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和CD4+CD25+细胞比例明显下降,B淋巴细胞(CD19+细胞)比例则显著升高,血清中IgM含量升高。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处于免疫失衡状态,T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体液免疫功能仍存在一定失调。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2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为A组,52例肺炎未发生胸腔积液患者为B组,同期5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C组,比较3组血清白介素(IL)、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并比较A组不同严重程度肺炎及胸腔积液量者的血清与胸腔积液各炎性指标。结果:A组血清IL-6、IL-8、IL-10、PCT、hs—CRP和TNF—α指标水平分别为(15.69±1.88)pg/mL、(18.87±2.12)pg/mL、(29.34±2.56)pg/mL、(10.76±1.49)ng/mL、(15.69±1.79)mg/L及(4.05±0.33)ng/mL,均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且A组中不同感染程度者均高于B组,A组中不同感染程度与胸腔积液量者的胸腔积液炎性指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IL、PCT、hs—CRP和TNF—α均较高,且受感染程度和胸腔积液量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哮喘组与非哮喘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水平,统计学处理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联.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哮喘组41%,非哮喘组24%,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引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因此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调查普通环境长爪沙鼠呼吸道细菌及支原体携带情况,为制定长爪沙鼠微生物学等级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普通环境饲养的65只长爪沙鼠进行解剖,取气管分泌物接种血琼脂,分别放入普通培养箱和5%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分离菌株后同时进行生化分析和PCR测序鉴定,以期准确判断分离菌株所属菌属;气管浸液提取DNA,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分别计算检出率。结果本研究共检出22种细菌及支原体。不同细菌、支原体感染率相差很大,阳性率在1.5%(1/65)到64.6%(42/65)之间,其中部分细菌为大鼠和小鼠致病菌。结论本研究为长爪沙鼠的微生物学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随机选择77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红霉素治疗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TNF-α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TNF-α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并有效降低其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实验组患儿则加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总体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肺功能、凝血指标与免疫功能.结果: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浸润影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RP、D-二聚体、IL-4、FIB与IgE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FVC、FEV1、PEF、FEF75、IgA与IgG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性病门诊患者中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控制脲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531例非淋茵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531例NGU患者,支原体阳性125例,感染率为23.5%,其中单纯UU阳性83例,占15.6%,单纯MH阳性6例,占1.1%,UU+MH阳性36例,占6.8%,UU、MH总检出率分别是22.4%、7.9%。女性的感染率高于男性(P〈0.01)。UU、MH、UU+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对于MH和UU混合感染者,各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MH、UU+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物治疗支原体以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最好、其次是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60.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 an important respiratory pathogen, accounting for up to 25%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is a common cause of hospitalized pneumonia in otherwise healthy adults and childre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olat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main genomic groups (type 1 and type 2) based on sequence variation with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jor adhesion molecule P1. Although numerous publications have described real-time PCR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M. pneumoniae , none has been able to discriminate the two genomic types. Here, a real-time PCR assay that can distinguish each type of M. pneumoniae utilizing high-resolution melt-curve analysis is reported. Using this method, 102 isolate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from 1965 to the present, including those from recent outbreaks, were typed along with reference strains M129 (type 1) and FH (type 2). The results show that 55 isolates (54%) can be classified as type 1 and 47 isolates (46%) as type 2, and 100% correlation was demonstrated when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yping procedure. Typing of isolates obtained from recent outbreaks in the USA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both types. This assay provides a rapid,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yping M. pneumoniae isolates and may be useful for surveillance purpose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biology of M. pneumoniae distribution within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