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2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316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371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2522篇
内科学   599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334篇
特种医学   4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246篇
综合类   512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10篇
眼科学   433篇
药学   1681篇
  68篇
中国医学   482篇
肿瘤学   7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1185篇
  2012年   1305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997篇
  2008年   993篇
  2007年   1201篇
  2006年   1068篇
  2005年   978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将数字图像分析、模拟技术应用于隆鼻术及烧伤后口唇畸形的整复中,通过测量分析,在术前模拟出术后的面部图像,并输出手术数据,在医生及患者认可后,指导手术进行,否则,继续图像的修改,在手术允许的范围内,直到医、患双方认可。力求美容手术精确化、定量化及图像化并就如何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于畸形整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2.
脊髓型颈椎病误诊误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13例误诊误治患者的临床分析,明确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原则。方法:讨论13例误诊误治患者原因。结果:误诊误治患者的原因均属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概念含混,对其治疗原则模糊。结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首先要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严格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43.
2011年4~11月行5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5 mm腹腔镜,单孔多通道套管,塑料trocar,常规腹腔镜器械(分离钳、电凝钩、电凝棒等)。trocar和器械错落放置,不要在一个水平面。可吸收夹夹闭胆囊管,超声刀凝固离断胆囊动脉。手术时间18~40 min,平均27 min,术中出血<5 ml。2例放置腹腔引流,48 h后拔除。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1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研究,旨在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报告1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结果:治疗腰1,210例,腰2。3 32例,腰3,4 105例,其中双间隙突出34例,跳跃性突出27例,伴椎管狭窄31例。瘫痪3例,非手术治疗34例,手术113例,优47例,良8例,差92例,重点讨论了高位腰椎及椎间盘和神经根的解剖特点和临床三大特征及诊断治疗,提出对不同程度的病人用不同治疗方式以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8)与开腹组(n=28),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肠功能恢复时间、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且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组相似的远期生存率,具有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体现了微创的治疗理念与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947.
目的分析影响延长Fontan类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0例行Fontan类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导管及超声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资料和血液指标资料。根据住院时间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正常恢复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5.7±1.7)岁,住院时间〈32.5d]和延迟恢复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9±1.6)岁,住院时间〉32.5d,延迟恢复组指超出75%分位住院时间者]。60例患者住院时间12~53d,75%分位住院时间为32.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80.5%±7.4%,术前射血分数64.1%±6.6%,肺动脉指数(370.6±234.2)mm^2/m^2,McGoon比值2.2±0.7,术前平均肺动脉压(12.4±4.0)mmHg。Fontan类手术前行Glenn手术27例(45.0%),行Glenn手术患者的年龄0.9~4.0岁,距离Fontan类手术1.0~5.1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3.3%)。55例并行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2.0±52.4)min;5例患者需要停循环修补心内畸形,主动脉阻断时间(44.8±9.2)min。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8.8±6.4)h。术后住ICU时间(5.1±2.1)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平均肺动脉压(PAP)增高(P〈0.05)、术前射血分数低(P〈0.05)、体循环心室为右心室(P〈0.05)、分期手术(P〈0.05)、合并腔静脉异位引流(P〈0.05)、术后乳酸(Lac)增高(P〈0.05)、术后中心静脉压(CVP)高(P〈0.05)、术后当天需要大量晶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P〈0.05)、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长(P〈0.05)和术后合并感染(P〈0.05)是Fontan类手术患者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Fontan类手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结果,明确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并妥善处理才能缩短患者的恢复进程,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小肝癌破裂出血行TACE后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先行TACE治疗,并于1~2个月后行手术切除(联合治疗组);同时以18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切除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病死率和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后二期手术治疗小肝癌破裂出血虽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更具安全性,是临床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包括二尖瓣瓣膜病变40例及主动脉瓣瓣膜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共搭桥132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 本组1例术后1d死亡,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搭桥4根.其他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7年,均没有明显心绞痛复发并且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一般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50.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infants with biliary atresia initially treated with Kasai hepatic portoenterostomy (KHPE).

Methods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pproval was obtained.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biliary atresia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1986 and December 2000 were review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who never required transplantation, those who underwent transplant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KHPE, and those who required transplantation later in child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compared multiple factors among the 3 groups. Proportional analysis compared those who required transplantation against those who did no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considered achieved if P was less than .05.

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Survival after KHPE was 96% (43 of 45). Sixteen (37%) never required transplantation, 13 (30%) underwent transplant within 1 year after KHPE, and 14 (33%) underwent transplant more than 1 year after KHPE. ANOVA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duration of jaundice before KHPE as a predictor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pproached significance (P = .082). Proportional analysis found that a longer initial duration of jaundice before KHPE (P = .016) and failure to establish biliary flow (P = .033) were also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s. An initial requirement for phototherapy (P = .057) and ductules less than 200 μm in diameter (P = .060) showed a trend toward predictor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s

A longer duration of jaundice before KHPE, failure to establish bile flow, requirement for phototherapy in the neonatal period, and ductules smaller than 200 μm are associated with liver transplant after KH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