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3篇 |
免费 | 835篇 |
国内免费 | 20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1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1652篇 |
口腔科学 | 2461篇 |
临床医学 | 755篇 |
内科学 | 1580篇 |
皮肤病学 | 70篇 |
神经病学 | 3378篇 |
特种医学 | 214篇 |
外科学 | 1501篇 |
综合类 | 1075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108篇 |
眼科学 | 167篇 |
药学 | 39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30篇 |
肿瘤学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279篇 |
2021年 | 423篇 |
2020年 | 381篇 |
2019年 | 345篇 |
2018年 | 362篇 |
2017年 | 505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387篇 |
2014年 | 805篇 |
2013年 | 1095篇 |
2012年 | 742篇 |
2011年 | 732篇 |
2010年 | 694篇 |
2009年 | 508篇 |
2008年 | 500篇 |
2007年 | 491篇 |
2006年 | 507篇 |
2005年 | 466篇 |
2004年 | 418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289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234篇 |
1998年 | 207篇 |
1997年 | 219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65篇 |
1985年 | 83篇 |
1984年 | 67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42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24篇 |
1977年 | 21篇 |
1976年 | 23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FK506与来氟米特预防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FK5 0 6、来氟米特 (Lef)应用预防大鼠对小鼠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 10 0 0~ 12 0 0个大鼠胰岛移植于化学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 ,实验分为对照组、FK 5 0 6组、Lef组和FK5 0 6+Lef组 ,研究胰岛有功能存活情况 ,并在移植后第 5天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排斥反应。结果 FK5 0 6( 2和 4mg·kg-1·d-1)、Lef( 5、10、2 0mg·kg-1·d-1)术后用药 10d ,胰岛存活时间分别为 ( 8.9± 2 .1)、( 12 .5± 0 .7)、( 10 .8± 1.9)、( 15 .8± 2 .4)、( 18.8± 2 .2 )d ,较对照组( 5 .9± 1.2 )d明显延长 (P <0 .0 1)。FK5 0 6+Lef组移植物存活时间 ( 2 1.8± 1.2 )d ,较单纯用药组效果更好 (P <0 .0 1)。病理组织学显示Lef组与FK5 0 6+Lef组细胞浸润明显减少 ,有更多的完整胰岛存留。结论 FK5 0 6与Lef对异种胰岛移植有抗排斥作用 ,且两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大鼠单纯性胰腺创伤模型观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并探讨胰腺细胞增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撞击组(采用BIM‐Ⅲ生物撞击机构建胰腺创伤大鼠模型,40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每组大鼠于建模后6、24、72 h ,7 d处死,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通过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胰腺组织细胞死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特点,Western blot测定胰腺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撞击组大鼠LPS活性升高时相点晚于AMS且持续时间较长,TUNEL染色、流式细胞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揭示胰腺创伤可诱导胰腺组织细胞凋亡和代偿性增生。胰腺细胞增殖变化特点表明胰腺创伤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24 h内。结论同时检测AMS和L PS有助于判定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索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erine hydroxymethyl transferase 2,SHMT2)在小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其对小鼠肝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120只分为肝切除组(2/3 PH)、假手术组(SHAM)、腺病毒干扰组(siSHMT2)及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每组30只;肝切除组下设1、3、5、7、9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小鼠肝切除之后分别取1、3、5、7、9d的肝脏组织及血清,采用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SHMT2及其下游分子甘氨酸脱氢酶(glycine dehydrogenase,GLDC)的变化规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浓度.取注射腺病毒干扰SHMT2第5天的肝脏组织,通过Westernblot和观察荧光强度,确定转染效果,并检测血浆中ALT和AST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SHMT2及其下游分子GLDC在小鼠肝再生的后第5、7天表达最高,qPCR检测结果显示,SHMT2第5天的表达量是第1天的1.63倍(P<0.05).在干扰SHMT2之后,小鼠第5天再生肝脏的质量由(0.79±0.13)g降低至(0.63 ±0.ll)g(P <0.05),再生度由(36.37±2.21)%降低至(31.33±1.92)%,肝指数由(3.76±0.44)%降低至(3.13±0.29)%,并且肝功能指标ALT由(70.00±9.52) U/L升高至(154.15±16.49) U/L,AST由(140.09±32.85) U/L升高至(403.41±68.63) U/L(P<0.05),PCNA阳性率从(53.6±2.3)%降低至(39.0±3.2)%(P<0.05).结论 SHMT2在肝脏再生的后期高表达,促进残肝的再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提高三磷酸腺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多孔性载药膜,用于外科植入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 按照PLGA/CS的质量比将实验设为4组: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LGA/CS/nHA复合膜,并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致孔剂.依据孔隙率、吸水率、力学性能、体外降解率筛选出最优质量比的PLGA/CS/nHA复合膜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克林霉素缓释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LGA/CS/nHA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无水乙醇液体置换法检测复合膜的孔隙率,质量干湿率比考察复合膜的吸水率,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复合膜的湿态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考察膜的降解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载药膜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体外实验:在载药膜上接种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LFs),培养1~7 d,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结果 PLGA/CS质量比为90∶10时制备的PLGA/CS/nHA复合膜最为理想,孔隙率为(28.66±1.35)%,吸水率为(108.65±2.27)%,拉伸强度为(2.36±0.04) MPa,断裂伸长率为(203.64±3.89)%,断裂力为(45.98±2.46)N,30 d时降解率为(17.60±0.86)%,最大每日释放量为150 μg/mL,平稳释放药物并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时间>15 d,载药膜能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载药PLGA/CS/nHA复合膜孔隙率适中,体外降解与组织生长相适应,力学测试结果能够创造和维持牙周引导组织生长特定的空间,在一定时间内能持续稳定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85.
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化化为胰岛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便更深入了解有关机制。方法:人胰腺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用梯度离心法将胰腺外分泌细胞和胰岛分离,混于外分泌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即具有转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经CMRL1066及不含血清的DMEM/F12加多种营养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27d,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细胞作PDX-1、CK-19等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学变化。结论:上述方法可获得大量以往在胰岛分离时丢弃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体外一定条件的培养后,其形态学变化过程为:导管上皮细胞迅速分裂增殖转变为有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继而转分化为胰岛细胞。结论:成人胰腺的导管上皮具有干细胞潜能,并可在体外转分化为大量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用此方法获得大量的胰岛可能为克服胰岛移植的供体短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从肝脏的组织再生理解肝细胞癌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肝细胞性肝癌以其高发病率和高恶性行为而著称,占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尽管流行病学资料已强烈提示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其它致癌因子的作用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这种相关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至今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却使我们对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的认识过于复杂化了。本文从肝的组织发生和组织再生入手,结合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组织的病理发展过程及当今干细胞研究的最新结论,从发育生物学观点探讨了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这一模式使得肝细胞癌若干令人费解的生物学现象,譬如低分化状态、AFP的表达、端粒酶激活、病毒的低复制或不复制及病毒蛋白的低表达或不表达状态、染色体结构的紊乱及(或)突变、肝癌的多中心性起源等,变得易于理解。尤其重要的是,这一模式使得我们有理由研究如何通过改变肝癌组织的微环境来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而达到治愈肝细胞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88.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神经再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观察犬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后近期神经再生的情况。谅15只家犬分成实验组(去细胞神经移植组,6只犬),对照组I(自体神经移植组,6只犬),对照组Ⅱ(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3只犬),制成犬坐骨神经缺损5.0cm的模型,以上述3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雪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出现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靶肌肉运动终板的数量,形态及分布均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I非常相似。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术的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套接周围神经缺损的最佳特异性再生间隙长度。方法50只大鼠平分5组,采用聚乳酸管套接双侧股神经,各组间隙为0mm、2mm、5mm、8mm和12mm。12周后,采用HRP逆行示踪,组内一侧股四头肌支和对侧隐神经支之间比较标记的运动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数量。再生神经作光镜、电镜切片。结果5mm和2mm组中运动支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支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数量最大,切片显示神经再生良好。结论聚乳酸管套接股神经缺损存在运动、感觉纤维特异性再生现象,其有效间隙长度为2~5mm,以5mm长度为优。 相似文献
90.
Influences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transplantation on axonal regeneration in spinal cord of adult ra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of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could be used to promote axonal regeneration in a slmntaneously nonregenerating system. Methods: After laminectomy at the lower thoracic level, the spinal cords of adult rats were exposed and completely transected at T10. A suspension of ensheathing cells was injected into the lesion site in 12 adult rats, and control D/F-12 (1:1 mixture of DMEM and Ham‘s F-12) was injected in 12 adult rats. Six weeks and ten weeks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rats were evaluated by climbing test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 monitoring. The samples were procured and studied with histologiel and immo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Results: At the 6th week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d the rats in both the transplanted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paraplegic and the MEPs could not be recorded. At the 10th week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of 7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2 rats had muscles‘ contract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2 rats had hips and/or knees‘ active movement; and 5 rats‘ MEPs could be recorded in the hind limbs in the transplanted group ( n = 7). None of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nd no MEPs recorded ( n = 7 ). Numerous regenerating axons were observed through the transplantation and continued to regenerate into the denervated host tract. Cell labelling using anti-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and anti-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i-NGFR) indicated that the regenerated ax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euronal source and that donor cells migrated into the denervated host tract. But axonal degeneration existed and regenerating axons were not observed within the spinalcords of the adult rats with only D/F-12 injection. Conclusions: The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transected adult rat spinal cord is possible after eusheathing cells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