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0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64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96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60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05篇
内科学   1883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262篇
外科学   1492篇
综合类   1118篇
预防医学   68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38篇
  4篇
中国医学   324篇
肿瘤学   2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9篇
  197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肠黏膜免疫系统损害探讨AIDS脾虚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AIDS患者肠黏膜免疫系统损害促进了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AIDS以脾虚为主的中医病机演变过程,与HIV感染所致以肠黏膜损伤为重要表现的全身免疫损伤过程相符合。文章从肠黏膜免疫系统损害角度探讨AIDS脾虚病机,提出健脾扶正以改善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治疗AIDS思路。  相似文献   
102.
肠道菌群与各脏器相关联,能够反映中医药整体观特点。肠道菌群在中药作用机制、配伍应用和毒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中药可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和组成,改善肠菌丰度和多样性,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代谢转化中药活性成分,与中药相互影响,促进中药药效发挥。肠道菌群联合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通过多层次分析,有利于全面阐释肠道菌群与中药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数据库综合检索近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阐释肠道菌群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在中药药效、配伍、炮制、毒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与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合应用,为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和中药之间的关系及多组学技术在肠道菌群与中药之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电针防治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AS)动脉斑块及科水平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筛选特征性菌群,探析电针抗AS的机制。方法:实验兔平均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防治组,每组6只。模型组以高脂饲料结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方法造模;防治组先予电针干预后造模,后再予电针干预。观察油红O染色、16S rRNA测序与生信分析结果。结果:防治组颈动脉内壁沉积脂质斑块明显少于模型组;空白组与防治组组间肠道菌群群落差异更小;防治组S24-7、Synergistaceae、Veillonellaceae、[Mogibacteriaceae]科菌群相对丰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白组相近。结论:AS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电针能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并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能与S24-7 Veillonellaceae、[Mogibacteriaceae]科菌群相对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中医肠腑病多为肠道传化失常而出现的一系列肠腑病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情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情志因素成为现代肠腑病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失常则会引起肝气或郁结或亢逆,致肝木横克脾土水湿不运而发肠腑病。因此,本文结合现代肠腑病的发病特点,通过论述肝与大肠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分析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与临床依据,从调情志、舒肝气的角度论治肠腑病,为扩展临床治疗肠腑病的处方用药与针灸选穴思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玛咖保肝通便以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挖掘玛咖的药用价值,为玛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酒精性肝损伤(ALD)小鼠模型,测定肝功能、炎症介质及脂质过氧化指标,评价玛咖水提液的保肝作用;采用小鼠小肠蠕动抑制模型,测定墨汁推进率、小鼠血清中胃动素(MTL)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评价玛咖水提液的通便作用;通过16S rDNA技术测定盲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对所得到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玛咖水提液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ALD小鼠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低剂量能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中炎症介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P<0.05或P<0.01),高剂量、中剂量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清中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或P<0.01),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能明显升高小鼠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P<0.05或P<0.01);小鼠小肠蠕动抑制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玛咖水提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小鼠小肠推进率(P<0.01或P<0.05),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血清中MTL的含量(P<0.05),高剂量、中剂量组能降低cGMP水平。玛咖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在门水平上,玛咖水提液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可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高剂量、低剂量可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属水平上,玛咖水提液中剂量增加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中、低剂量增加了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的丰度,且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剂量肠道微生物群落有显著性差异。代谢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玛咖水提液高剂量、低剂量组RNA加工和修饰、细胞运动、细胞外结构、细胞骨架项降低,其他代谢功能升高;玛咖水提液中剂量组细胞运动、细胞骨架项降低,其他代谢功能升高。结论:玛咖水提液具有保肝、通便、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中药肠道去污疗法对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通腑净化汤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6 h、12 h、24 h、48 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治疗6 h后治疗组乳酸浓度以及乳酸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 h、24 h、48 h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时间段乳酸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 h、24 h、48 h后2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时间段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时间超过48 h的死亡率比较,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16.67%(5/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肠道去污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氧利用率以及乳酸清除率,改善全身氧代谢状况,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老年性肠梗阻的梗阻原因及诊治情况。方法对本院外科一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6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为院肿瘤性肠梗阻38例(32.8豫),粘连性肠梗阻27例(23.3豫),嵌顿疝18例(15.5豫),粪块性肠梗阻11例(9.5豫),肠扭转2例(1.7豫),肠套叠1例(0.9豫),原因未明19例(16.4豫)。11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63例,34例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放弃治疗者19例。结论肿瘤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嵌顿疝是最常见的老年性肠梗阻病因,根据患者的病因及病情变化选择合理治疗方式,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肠瘘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本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28例肠瘘患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7d血红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86、14.563、12.036、16.234,均P<0.05).观察组感染率、肠造口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076、12.507,均P< 0.05),7d营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01,P<0.05),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更能有效提高肠瘘患者营养水平,降低患者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9.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ctobacillus brevis HY7401,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SG 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HY8001), which inhibited beta-glucuronidase productivity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on t-BHP- or CCl4-induced hepatotoxicity of mice were evaluated. Thes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owered beta-glucuronidase produ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s well as Escherichia coli HGU-3. When lactic acid bacteria at a dose of 0.5 or 2 g (wet weight)/kg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on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these bacteria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crease of plasma alanine 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transferase activities by 17-57% and 57-66% of the CCl4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se lactic acid bacteria also showed the potent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t-BHP-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se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more potent than that of dimethyl diphenyl bicarboxylate (DDB), which have been used as a commercial hepatoprotective agent. Among these lactic acid bacteria, L. acidophilus CSG exhibited the most potent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insist that an inhibitor of beta-glucuronidase production in intestine, such as lactic acid bacteria, may be hepatoprotective.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分析三种中草药制剂对肠道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以连续稀释法检测三种中草药制剂(黄柏、黄连、黄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三种中草药制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黄柏为6.3 g/L,黄连为1.6 g/L,黄芩为6.3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黄柏为3.2 g/L,黄连为0.8 g/L,黄芩为1.6 g/L;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黄柏为0.8 g/L,黄连为0.8 g/L,黄芩为1.6 g/L;对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黄柏为3.2 g/L,黄连为3.2 g/L,黄芩为12.5 g/L;对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3.2 g/L。结论三种中草药制剂(黄柏、黄连、黄芩)对肠道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