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86篇
  免费   6345篇
  国内免费   4046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1534篇
妇产科学   942篇
基础医学   14715篇
口腔科学   780篇
临床医学   6295篇
内科学   20538篇
皮肤病学   1131篇
神经病学   2803篇
特种医学   13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220篇
综合类   11814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预防医学   7911篇
眼科学   513篇
药学   9547篇
  22篇
中国医学   3697篇
肿瘤学   4190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2112篇
  2021年   2620篇
  2020年   2507篇
  2019年   2706篇
  2018年   2593篇
  2017年   2492篇
  2016年   2952篇
  2015年   3304篇
  2014年   5324篇
  2013年   5554篇
  2012年   5390篇
  2011年   5847篇
  2010年   4698篇
  2009年   4510篇
  2008年   4374篇
  2007年   4365篇
  2006年   3960篇
  2005年   3407篇
  2004年   2801篇
  2003年   2424篇
  2002年   1986篇
  2001年   1769篇
  2000年   1435篇
  1999年   1278篇
  1998年   1145篇
  1997年   962篇
  1996年   767篇
  1995年   811篇
  1994年   700篇
  1993年   526篇
  1992年   497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60篇
  1989年   307篇
  1988年   267篇
  1987年   224篇
  1986年   191篇
  1985年   477篇
  1984年   483篇
  1983年   390篇
  1982年   396篇
  1981年   328篇
  1980年   303篇
  1979年   273篇
  1978年   218篇
  1977年   169篇
  1976年   182篇
  1975年   159篇
  1974年   1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Zhang HH  Guo F  Fei R  Ma H  Cong X  Wei L  Chen H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11-5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及18名健康对照的PBMC标本,以流式分析对PBMC中CD4+ CD25+ Treg的频率进行分析;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评价CD4+ CD25+ 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并同时通过磁珠分选去除CHB患者PBMC中的CD4+ CD25+ Treg,分别以MHC-肽-五聚体法和酶联斑点免疫法(Elispot)检测HBVcore18-27抗原肽刺激对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频率以及IFN-γ的分泌.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群所占CD4+T细胞群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t=3.74,P<0.01);CHB患者CD4+ CD25+ Treg细胞可非特异抑制自身活化的CD4+ CD25- T细胞,并呈剂量依赖的特点,且抑制能力与健康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在经HBVcore18-27抗原肽诱导条件下,去除CD4+ CD25+ Treg CHB患者,HBVcore18-27特异性CTLs的频率以及CTLs分泌IFN-γ的频数与未去除CD4+ CD25+ Treg组比出现显著上调(t=4.75,t=7.828,P<0.01).结论 CHB患者循环中CD4+ CD25+ Treg细胞频率升高.在体外去除CHB患者PBMC的CD4+ CD25+ Treg后可显著地增强HBV抗原诱导的抗HBV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不同核因子κB(NF-κB)二聚体在缺氧缺糖条件下对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INPC)生存的影响.方法 将含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的对照载体(RC/CMV)及NF-κB亚基p50、p65的真核表达载体RcCMV-p50、RcCMV-p65分别及共转染INPC.蛋白质印迹法分析不同细胞株p50及p65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胞核内NF-κB的DNA结合活性.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胞质蛋白IκBα的表达.缺氧缺糖13 h后,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转基因后,共得到5株不同细胞,分别命名为INPC、INPC/CMV、INPC/p50、INPC/p65和INPC/p50p65.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p50和p65基因均能在转染相应质粒的细胞株中高效表达.EMSA表明,INPC/p50、INPC/p65和INPC/p50p65细胞胞核中分别形成p50同源二聚体、p65同源二聚体、p50 p65异源二聚体和p50同源二聚体.INPC/p65和INPC/p50p65细胞株中,IκBα在胞质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缺氧缺糖处理13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细胞株(Games-Howell检验,均P<0.05).结论 p50、p65的高表达可直接导致胞核内不同NF-κB二聚体DNA结合活性的升高.在神经前体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的NF-κB二聚体减少了缺氧缺糖刺激后细胞的存活,但无转录活性的NF-κB二聚体并未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郭辉  闵娟  叶健忠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3):207-208,F000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FQ-PCR) 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HBsAg和HBeAg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 、HBcAb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7%、87.6%、52.2%和38.2%,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中阳性样本的HBV 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P<0.05); 315份HBV DNA阳性标本全部携带有HBsAg;HBsAg( )HBeAg( )和HBsAg( )HBeAg(-)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9.1%和4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灵敏的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B7家族共刺激分子B7-H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群体表面B7-H1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慢性乙肝患者,T、B淋巴细胞表面B7-H1低表达,与健康对照无差异;单核细胞表面B7-H1的表达率为(19.17±11.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的(7.30±5.49)%(P<0.01),且B7-H1的表达与患者血浆ALT水平成正相关(r=0.423,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B7-H1低表达,单核细胞B7-H1表达上调,且与ALT水平正相关,提示B7-H1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棘球绦虫主要虫卵抗原(MEAs)蛋白的分子特性。方法 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下载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ProtParam、NetSolP-1.0、SignalP-5.0、TMHMM 2.0、ProtComp 9.0、Structure、NetPhos 3.1、BCPREDS等在线分析程序预测理化性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特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及B细胞表位,并通过MEGA 6.06程序对不同物种来源的MEAs蛋白构建进化树。 结果 对11条棘球绦虫MEAs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序列长度为314~503 aa,等电点为5.73~7.26,分子量为35 843.76~ 54 356.2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可溶性为0.488 0~0.563 2,可用性为0.254 5~0.283 5;均具有典型的α晶体结构域,属于HSP20超家族;均含有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均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及跨膜结构域,为非分泌、非跨膜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胞核,在线粒体、胞外和质膜上也有分布;棘球绦虫MEAs蛋白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数量为1~3。不同物种来源的MEAs蛋白分为两大枝,其中EmMEAp40_1、EgMEA_4、EgMEAp40_1 与微小膜壳绦虫MEAp40等聚为一枝,其余8条棘球绦虫MEAs蛋白与日本血吸虫MEAs等聚为一枝。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了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孙小玲  何薇  李霞  褚洪毅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69-1173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诊的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人口学指标及空腹血糖、肝功能、血脂组合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准确度的综合作用。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01级2级3级4级。ROC分析结果显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F1级、≥F2级、≥F3级及F4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截断值分别为6....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应用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共99例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TLS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17例发生TLS(TLS组),发生率为17.2%,发生时间为BCMA靶向的CAR-T细胞输注后(8.9±3.0)d。TLS组均出现TLS相关临床表现,其中出现肾功能不全17例,心律失常8例。TLS组均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时间为BCMA靶向CAR-T细胞输注后1.0(1.0,6.5)d,其中3~4级CRS 13例。TLS组治疗前血肌酐、血尿酸较非TLS组高,3~4级CRS患者的比例也高于非TLS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肌酐水平(OR=1.015,P<0.01)和严重CRS(OR=9.371,P<0.01)是TL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具有较高的TLS发生率,高血肌酐水平和严重CRS是TLS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降低血肌酐、控制CRS严重程度预防TL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发感染的现状,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绵阳市安州区参加2013年“四川绵阳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研究”健康体检,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结果为阴性的71 41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5年,2018年再次进行血清学检测。计算HBV新发感染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71 418名安州区居民的HBV新发感染率为1.6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频率、居住地、乙肝家族史人群的HBV新发感染率不同(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9,95%CI=1.12~1.48,P<0.001)、农民(OR=2.01,95%CI=1.39~2.90,P<0.001)、有乙肝家族史(OR=1.97,95%CI=1.44~2.70,P<0.001)为HBV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绵阳市安州区居民的HBV新发感染率较高;男性、农民、有乙肝家族史者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外周血血栓弹力图(TEG)、常规凝血指标检测的水平,探讨TEG与传统凝血指标检测在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5例,依照慢性肝病患者不同临床阶段的诊断标准分为四组:慢性乙型肝炎组42例(慢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38例(肝硬化组),HBV相关肝衰竭组35例(肝衰竭组),筛选同期30例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常规凝血全套、TEG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1)四组中慢乙肝组较对照组常规凝血指标及TEG参数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硬化、肝衰竭组患者外周血浆PT、APTT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延长,INR值明显升高( P<0.001),而PTA、FIB、全血中PLT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降低( P<0.001)。肝衰竭组与肝硬化患者组相比较外周血浆中的PT、APTT较肝硬化患者延长(P<0.001)、INR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浆中PTA、FIB、全血中PLT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1)。(3)肝硬化、肝衰竭组患者外周全血R值、K值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延长,CI值明显升高(P均<0.001),而α-角、MA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减低( P<0.001)。肝衰竭组与肝硬化组相比较外周全血中的R值、K值较肝硬化患者延长(P<0.001)、CI值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肝衰竭患者外周全血中α-角、MA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1)。(4)R、K、PT、APTT、INR值评估肝衰竭组凝血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864、0.805、0.851、0.767(P<0.05)。R值及K值曲线下面积最大,且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凝血指标(P<0.05)。结论: TEG是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凝血状态的一种综合、可靠指标,TEG联合检测常规凝血指标,对全面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