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1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40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7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hMena, a family of enabled/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Ena/VASP), we sought to characterize the expression profil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Mena in a large panel of glioma samples and determine whether hMena expression level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of glioma. Methods: Sixty-five specimens of glioma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and five control brain tissues were collected. In 6 of the 21 glioblastoma patients, multi-s...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评价脑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泶的状态及其在指导临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脑深部胶质瘤患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实验组利用DTT对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状态(推移、浸润或者破坏)进行评估,结合常规磁共振扣描结果设计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对照组仅根据常规磁共振扫描结果设计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肿瘤全切除率以及术后的致残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16例,手术全切1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加重1例;对照组18例,手术全切11例,部分切除7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神经功能加重7例。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术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TT能够清楚的显示脑深部胶质瘤与皮质脊髓束的位置以及皮质脊髓束的被侵犯程度,有助于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有利于保护未被侵犯的纤维束.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减少术后的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讨半枝莲提取物(ESB)对人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以50、25、12.5、6.25、3.125、1.5625 mg/mL ESB分别作用体外培养的人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24、48、72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ESB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251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结果 MrT检测结果显示ESB浓度、作用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F=59.908,P=0.000),50 mg/mL ESB作用72 h时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最大;AnnexinV/PI染色检测显示浓度、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F=6.548,P=0.000),25 mg/mL ESB作用72 h时U251细胞的凋亡率最大;TRAP-RCR ELISA法检测显示ESB浓度、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F=138.433,P=0.000),50 mg/mL浓度ESB作用72 h时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最小;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凋亡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85,P=0.037),与细胞抑制率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r=-0.278,P=0.042). 结论 ESB可能通过下调端粒酶活性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诱导U25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探讨阻断Eag-1通道活性对胶质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方法 设计3对Eag-1通道蛋白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并转染入U87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U87细胞Eag-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将50 nmol/L siRNA1、siRNA2转染U87细胞,同时设5、10、20、30和40mmol/L奎尼丁(Eag-1通道特异性阻断剂)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观察作用24、48、72 h后U8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48 h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胞内活性氧簇(ROS)浓度的变化. 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 显示siRNA1和siRNA2转染U87细胞12 h后细胞Eag-1 mRNA、蛋白的表达产物带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而siRNA3转染组产物条带虽也弱于空白对照组,但条带仍清晰;MTT检测结果 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hmol/LsiRNA1、siRNA2转染组和10、20、30、40 mmol/L奎尼丁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吸光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奎尼丁IC50为33.7m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nmol/L siRNA1、siRNA2转染组和33.7mmol/L奎尼丁组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阻断Eag-1通道活性能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使G1期细胞比例、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55.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RNA干涉法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MSP58基因表达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变化,从而了解MSP58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通路中的可能定位。方法将特异性的MSP58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3.1-MSP58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同时构建相应的阴性对照载体pSilencer3.1-NC以及空载体pSilencer3.1-H1 neo。运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稳定转染和未转染干涉载体的胶质瘤细胞MSP58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pSilencer3.1-MSP58转染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具有稳定下调MSP58基因表达的U251-S细胞、阴性对照U251-NC细胞以及含有空载体的U251-H1 neo细胞。干涉组细胞的MSP58的表达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细胞显著降低。基因芯片技术共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28个,其中上调2倍以上的共有34个基因。结论干涉MSP58基因表达后,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下降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56.
脑肿瘤干细胞的分布与肿瘤微血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Nestin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Ⅱ级18例,Ⅲ级23例,Ⅳ级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和Nestin在65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2)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CD133/CD31、Nestin/CD31和CD133/Nestin共表达情况.计算CD133~+肿瘤干细胞、CD133~+血管、Nestin~+肿瘤干细胞和Nestin~+血管所占的百分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在各级别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并且均可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低级别组中,在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分布的区域可见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分布较少.在高级别组中,该区域则有丰富的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分布,同时可见肿瘤干细胞包绕着血管生长.并且,CD133~+细胞或Nestin~+细胞的百分比与CD133~+血管(r=0.945,P<0.01)或Nestin~+血管(r=0.727,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免疫荧光双染可见,CD133~+细胞或Nestin~+细胞均聚集于CD31~+血管周围,并且,CD133~+/CD31~+、Nestin~+/CD31~+细胞共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因此认为,肿瘤内微血管可能来源于肿瘤干细胞的分化,并且肿瘤干细胞聚集于微血管周围生长呈巢状分布.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的百分比与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7.
Min ZG  Liu HJ  Li M  Liu LH  Jin CW  Zha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7-2931
目的 采用荟萃(Meta)分析方法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2009年11月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中英文文献,要求:(1)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胶质瘤良恶性进行分级;(2)以组织病理结果为对照标准.运用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和分层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模型分析数据,并通过Meta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研究对象共计1021例.汇总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93%(89%~96%)、81%(73%~87%)和55(28~107).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有样本量、恶性胶质瘤所占比例、重复时间、造影剂注射速率及所使用的阈值.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相对脑血容量值有助于鉴别脑内胶质瘤的良恶性,但目前的研究缺乏统一的阈值,且使用的技术有一定差异,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更多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多克隆抗体(多抗)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黏附、侵袭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02mg/ml和0.04mg/ml βig—h3多抗处理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以不加βig-h3多抗处理的U87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黏附、侵袭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侵袭率和分泌MMP-2、MMP-9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βig-h3多抗组U87细胞的黏附率、侵袭率及MMPs的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1);0.04mg/ml βig-h3多抗组较0.02mg/ml βig-h3多抗组的细胞黏附率和侵袭率明显降低(P〈0.05),MMPs的分泌总量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βig-h3多抗可抑制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侵袭和转移,为神经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内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个脑内胶质瘤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表现。结果在21个低级别胶质瘤中,SWI图像上发现2个肿瘤内有出血,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肿瘤内均无出血,且各种图像上肿瘤内均未发现静脉血管影。7个间变型胶质瘤中,SWI图像上发现3个肿瘤内有出血,6个发现静脉血管,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各有1个病灶发现出血及静脉血管。24个胶质母细胞瘤中,SWI图像上均发现有肿瘤内出血及静脉血管,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分别发现9个肿瘤内有出血及4个肿瘤内静脉血管。SWI图像上胶质母细胞瘤内发现出血及静脉血管的肿瘤个数明显多于低级别胶质瘤(出血:Z=-2.154,P=0.031;静脉血管:Z=-6.633,P=0.000),且对胶质母细胞瘤内出血及静脉血管的检出情况,SWI图像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序列图像(出血:Z=-3.873,P=0.000;静脉血管:Z=2.236,P=0.025)。结论 SWI发现胶质瘤内微出血及瘤体血供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序列,且对胶质母细胞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60.
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来说,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术中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技术可以在术中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及皮层下纤维束并提供实时反馈,为达到手术效果提供保障。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现状、安全性、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麻醉相关问题及局限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