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40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7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白花蛇舌草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白花蛇舌草在体外对胶质瘤U87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培养基(0、5、10、15、20ml/L)处理U87细胞不同时间(24、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U8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差异,免疫印迹法检测U87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经白花蛇舌草5、10、15、20ml/L处理后,U87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经白花蛇舌草(5、10 ml/L)处理后U8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增加到(5.22±0.29)%、(8.38±0.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0.05)%(P<0.01);白花蛇舌草可明显上调U87细胞中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讨论白花蛇舌草对胶质瘤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探讨125I-神经生长因子(125I-NGF)对U251细胞的杀伤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分别以18.5、37.0、74.0、148.0、296.0、592.0、1184.0、1480.0、1850.0、2590.0、3330.0、3700.0 kBq/ml 125I-NGF处理的U251的吸光度值,选择吸光度值趋于最低时最小125I-NGF浓度为其最低有效浓度.采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比较分别给予完全培养液、592 kBq/mlNa125I、1 mg/L NGF和592 kBq/ml 125I-NGF溶液处理的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评价上述因素处理后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细胞内银颗粒分布,从而反映125I-NGF进入细胞的能力.并通过彗星试验及微核形成试验观察125I-NGF作用后U251细胞DNA的损伤,有明显彗尾及微核形成者DNA损伤严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125I-NGF作用后U251 G0/G1及S期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125I-NGF的最低有效浓度为592 kBq/ml,在此浓度下,125I-NGF可以有效进入细胞核内并损伤靶细胞DNA,经125I-NGF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0.02±0.01)较对照组(0.33±0.02)明显降低(P<0.01).125I-NGF作用后S期细胞比例(10.69±0.02)较对照组(35.47±0.02)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75.10±0.22)较对照组(53.17±0.03)升高(P<0.01).结论 125I-NGF在U251细胞中可以被转运入细胞核内,并可以有效杀伤靶细胞,其杀伤作用主要针对S期胶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953.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组织不同部位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区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差异性。方法在54例脑胶质瘤组织的中心和周边部位分别获取标本,共获得92份标本,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进行MGMT启动区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MGMT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38例胶质瘤中获得了肿瘤两个不同部位MG-MT启动区甲基化的状态,其中24例胶质瘤MGMT启动区甲基化的状态是一致的,占总数的63.2%(24/38)。在29例胶质瘤患者中获得了肿瘤两个不同部位MGMT蛋白表达的情况,其中10例胶质瘤MGMT蛋白表达是一致的,占总数的34.5%(10/29)。两总体一致性概率间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5.6%和51.8%),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巢式MSP和免疫组化都获得检测结果的标本有77份,在61份MGMT启动区甲基化标本中,25份MGMT蛋白表达阴性,14份蛋白表达可疑阳性,18份蛋白表达阳性,4份蛋白表达强阳性。在16份MGMT启动区非甲基化标本中,2份MGMT蛋白表达阴性,2份蛋白表达可疑阳性,9份蛋白表达阳性,3份蛋白表达强阳性,MGMT启动区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18,P=0.005)。结论脑胶质瘤MGMT蛋白表达在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虽然脑胶质瘤MGMT启动区甲基化的状态在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是大多数脑胶质瘤MGMT启动区甲基化的状态在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是一致的。脑胶质瘤MGMT启动区甲基化状态的一致性优于蛋白表达的一致性。脑胶质瘤MGMT启动区甲基化,MGMT蛋白表达较少,MGMT启动区非甲基化,MGMT蛋白表达较多。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外源性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对人类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MZ)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建立人类脑胶质瘤细胞株U87MG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胶质瘤裸鼠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四组,于建模2周后,分别自腹腔注射0.9 % NaCl溶液100 μl(对照组)、2×108 pfu/100 μl Ad-PUMA(PUMA组)、TMZ 10 mg/kg(TMZ组)和2×108 pfu/100 μl Ad-PUMA + TMZ 10 mg/kg (联合组),每组8只。治疗20 d后处死裸鼠,剖腹测量原位肿瘤体积、抑瘤率。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及计算凋亡指数(AI)。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mRNA和MGM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20 d时对照组、PUMA组、TMZ组、联合组诱发肿瘤瘤体积分别为(3.68±0.09)、(2.63±0.13)、(2.13±0.07)、(0.97±0.02)cm3,四组体积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28.5 %、42.1 %、73.6 %,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UNEL染色并计算AI:对照组(2.0±1.2)%、Ad-PUMA组(11.4±2.6) %、TMZ组(7.6±3.2)%、联合组(20.6±8.6)%,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MGMT mRNA和MGMT蛋白在TMZ组中表达最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PUMA联合TMZ具有协同抑制胶质瘤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PUMA促进凋亡和抑制MGM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5.
刘越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12):852-855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 miRNA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神经系统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表达失控与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miRNA在神经胶质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56.
陈音  马杰  吴国华  蔡威 《肿瘤》2011,(9):800-805
目的:旨在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第二线粒体衍生的caspase激活剂(second mitochondrial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低等电点凋亡抑制蛋白直接结合蛋白(direct IAP binding protein with low PI,DIABLO)在胶质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VEGF基因在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uorogenic quantitative-PCR,R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和Smac/DIABLO mRNA及蛋白在U25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的表达;FCM检测VEGF沉默对细胞周期的影响;MTT法检测VEGF沉默对U251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VEGF基因沉默可导致VEGF和Smac/DIABLO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并抑制磷酸化ERK的表达,提示VEGF是Smac/DIABLO的上游调节因子,通过激活ERK的信号通路调节Smac/DIABLO的表达水平。VEGF基因沉默导致U251细胞中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增多,并增强顺铂对U25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VEGF可影响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Smac/DIABLO参与了VEGF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5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hMena, a family of enabled/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 (Ena/VASP), we sought to characterize the expression profil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Mena in a large panel of glioma samples and determine whether hMena expression level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of glioma. Methods: Sixty-five specimens of glioma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and five control brain tissues were collected. In 6 of the 21 glioblastoma patients, multi-s...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评价脑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泶的状态及其在指导临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脑深部胶质瘤患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实验组利用DTT对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状态(推移、浸润或者破坏)进行评估,结合常规磁共振扣描结果设计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对照组仅根据常规磁共振扫描结果设计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肿瘤全切除率以及术后的致残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16例,手术全切1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加重1例;对照组18例,手术全切11例,部分切除7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神经功能加重7例。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的术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TT能够清楚的显示脑深部胶质瘤与皮质脊髓束的位置以及皮质脊髓束的被侵犯程度,有助于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有利于保护未被侵犯的纤维束.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减少术后的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探讨半枝莲提取物(ESB)对人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以50、25、12.5、6.25、3.125、1.5625 mg/mL ESB分别作用体外培养的人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24、48、72 h,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应用MTT法检测ESB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251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结果 MrT检测结果显示ESB浓度、作用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F=59.908,P=0.000),50 mg/mL ESB作用72 h时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最大;AnnexinV/PI染色检测显示浓度、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F=6.548,P=0.000),25 mg/mL ESB作用72 h时U251细胞的凋亡率最大;TRAP-RCR ELISA法检测显示ESB浓度、时间因素的交互效应(F=138.433,P=0.000),50 mg/mL浓度ESB作用72 h时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最小;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凋亡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85,P=0.037),与细胞抑制率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r=-0.278,P=0.042). 结论 ESB可能通过下调端粒酶活性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诱导U25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探讨阻断Eag-1通道活性对胶质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方法 设计3对Eag-1通道蛋白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并转染入U87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U87细胞Eag-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将50 nmol/L siRNA1、siRNA2转染U87细胞,同时设5、10、20、30和40mmol/L奎尼丁(Eag-1通道特异性阻断剂)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观察作用24、48、72 h后U8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48 h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胞内活性氧簇(ROS)浓度的变化. 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 显示siRNA1和siRNA2转染U87细胞12 h后细胞Eag-1 mRNA、蛋白的表达产物带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而siRNA3转染组产物条带虽也弱于空白对照组,但条带仍清晰;MTT检测结果 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hmol/LsiRNA1、siRNA2转染组和10、20、30、40 mmol/L奎尼丁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吸光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奎尼丁IC50为33.7m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nmol/L siRNA1、siRNA2转染组和33.7mmol/L奎尼丁组G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阻断Eag-1通道活性能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使G1期细胞比例、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