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40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7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The insular glioma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ir locations and extensions to the adjacent areas.The insular and orbitofrontal cortices with underlying fiber tracts were studied on ten (20 sides) human cadaveric brains and two heads. Twenty patients with insular gliomas with the orbitofrontal or septal region extensions were studied on pre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Insular gliomas can extend to the orbitofrontal area dorsolaterally and/or ventromedially through the subdivision of the uncinate fasciculus. The dorsolateral part of the uncinate fasciculus interconnects the temporopolar area to the 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 through insula, and the ventromedial part of the uncinate fasciculus interconnects the temporopolar area to the medial orbital cortex, gyrus rectus, and septal region. The gyrus rectus infiltration on MRI indicates a ventromedial involvement by passing through the ventromedial part of the uncinate fasciculu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MRI demonstration of the UF is difficult due to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fiber tracts by tumor. Tumor infiltration extending to the gyrus rectus requires a 15° lateral tilting with vertex toward contralateral side, as well as 70° head rotation to the contralateral side of lesion, for exposure of frontal base, septal region, and lateral border of the anterior perforating substanc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xposure of whole sylvian fissure via transsylvian approach of the insular tumors.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bitofrontal extension of the insular tumor based on the subdivisions of UF is useful in preoperative surgical planning and can assist for gross total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2例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合并症情况(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肿瘤病理学分型、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总生存期。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或活组织检查术,术后辅以放化疗、单纯化疗或靶向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探讨手术方式、合并症情况以及术前KPS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71.9±6.9)岁(65~79岁);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Ⅳ级(胶母细胞瘤)22例(68.7%),Ⅲ级10例(31.3%);术前中位KPS(范围)为78.1分(40~90分);中位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范围)为5.7(4~8)。32例患者中,行病灶切除术21例(65.6%),行活组织检查术11例(34.4%)。术后行标准Stupp方案治疗7例,行替莫唑胺辅助化疗9例,行靶向治疗1例,未行进一步治疗11例。失访4例。32例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2~73.3个月,中位值为15.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术前KPS以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并非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症多,通过采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生存期仍较短。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有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锥体束受侵犯程度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岛叶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岛叶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越重,岛叶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到201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再次行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测,包括肿瘤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Ki-67指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状态、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状态;同时根据组织坏死程度、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活性情况进行病理学分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OS)。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复发胶质瘤患者OS的临床因素。结果54例患者的病理学检测结果,(1)WHO分级:Ⅱ级6例(11.1%)、Ⅲ级14例(25.9%)、Ⅳ级30例(55.6%),另4例(7.4%)未见肿瘤细胞。与初次手术比较,32例患者(59.2%)的WHO分级无变化,7例(13.0%)降低,15例(27.8%)升高。(2)Ki-67指数:共32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其中15例的Ki-67指数降低、14例升高,另3例无改变。(3)IDH1状态:共29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其中9例为突变型,20例为野生型;两次检测均未发生变化。(4)MGMT表达状态:共8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6例无变化,其中3例表达阳性、3例表达阴性;另2例结果改变,均为初次表达阳性,二次表达阴性。(5)病理学分型:4例为坏死型,20例为混合型,30例为活性型。5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1±3.2)个月(1.3~160.3)个月。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54例患者的中位OS(范围)为14.4个月(9.2~19.5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肿瘤WHO分级高(HR=2.80,95%CI:1.42~5.53,P<0.01)和术后未行放疗(HR=4.05,95%CI:1.41~11.64,P=0.01)是影响复发胶质瘤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步提示复发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的组织病理学会发生变化;再次手术后WHO病理分级低和术后行放疗是复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在Broca区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Broca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重建语言皮质激活区域和皮质下传导通路,术中在唤醒麻醉下通过直接电刺激技术定位语言皮质和皮质下传导通路,并在术中磁共振、实时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是否侵犯中央前回腹侧部(vPMC)将患者分为未侵犯vPMC(仅侵犯额下回后部)组24例,侵犯vPMC组18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情况和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术中语言功能区定位,34例(81.0%)至少有1个阳性定位点;3例(7.1%)在定位过程中出现癫痫局灶性发作。25例患者肿瘤为全切除,17例为非全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14例,Ⅳ级者5例。术后1个月内(近期)16例(38.1%)患者有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2例3个月内恢复,4例(9.5%)未恢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14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11例死亡。与未侵犯vPMC组比较,侵犯vPMC组肿瘤的WHO级别高(P=0.011),术后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比率高[分别为10/18、25.0%(6/24),P=0.044],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4±5.2)个月、(80.7±3.2)个月]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8±5.8)个月、(80.8±3.2)个月]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治疗Broca区胶质瘤有助于在最大化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肿瘤侵犯vPMC比仅侵犯额下回后部者引起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移植瘤的增殖抑制、凋亡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模型,经2-ME治疗后分别记录移植瘤的重量、体积; 通过移植瘤HE、免疫组化、TUNEL染色分析2-ME对移植瘤的增殖抑制、凋亡及对Bcl-2、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检测2-ME对裸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2-ME对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有抑制作用; HE染色显示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密度减低;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2-ME水平的升高,肿瘤组织内Bcl-2、VEGF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TUNEL染色显示2-ME诱导裸鼠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 肝肾功能检测未见损害发生。结论 2-ME在体内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移植瘤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Bcl-2、VEGF表达水平有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LK7-AS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2017年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45例,2007版WHO分级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另选择其中10例瘤旁正常脑组织作对照。体外培养U251细胞和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U251细胞根据转染质粒分成四组:转染miR-375 mimic组、转染si-MLK7-AS1组、同时转染miR-375 inhibitor和si-MLK7-AS1组以及只转染miR-375 inhibitor组。RT-qPCR检测MLK7-AS1和miR-375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LK7-AS1与miR-375之间的关系;CCK-8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组织MLK7-A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P<0.05),而后者明显高于瘤旁正常脑组织(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织miR-37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P<0.05),而后者明显低于瘤旁正常脑组织(P<0.05)。U251细胞MLK7-A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HA(P<0.05),miR-37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HA(P<0.05)。序列分析显示MLK7-AS1和miR-375 存在特异性结合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U251细胞MLK7-AS1负调控miR-375表达。沉默MLK7-AS1表达通过上调miR-375表达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结论 lncRN AMLK7-AS1可能通过调节miR-375的表达水平在人脑胶质瘤中发挥着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GMB-AS1在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140例(低级别64例,高级别76例),另选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正常脑组织25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RGMB-AS1的表达水平,以RGMB-AS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法比较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胶质瘤中,lncRNA RGMB-AS1高表达70例,低表达70例。胶质瘤组织lncRNA RGMB-AS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Ⅲ~Ⅳ级、lncRNA RGMB-AS1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ncRNA RGMB-AS1高表达胶质瘤病人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无论是高级别胶质瘤,还是低级别胶质瘤,lncRNA RGMB-AS1高表达病人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lncRNA RGMB-AS1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例级别呈正相关,lncRNA RGMB-AS1高表达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期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这提示lncRNA RGMB-AS1表达水平可作为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激酶 1(DCLK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RT-q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U87和A172)中DC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sh-DCLK1和阴性对照(sh-Con)转染U87和A172细胞;MTT和Transwell法分析敲低DCLK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敲低DCLK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p-Smad2、p-Smad7表达的影响;将已转染sh-DCLK1或sh-Con的U87细胞注射到BALB/c裸鼠颈部皮下,定期测量瘤体体积,收集瘤体并称重。结果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DCLK1 mRNA和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神经胶质细胞均显著升高(P<0.001)。与sh-Con组比,sh-DCLK1组的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细胞中TGF-β1、p-Smad2和p-Smad7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01);sh-DCLK1组裸鼠体内的瘤体体积和瘤体质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敲低DCLK1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s信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0.
Glioma is the most common and lethal malignant intracranial tumor.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ivotal regulators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glioma. However, the role of lncRNA 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 (UCA1) in glioma genesis is still un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function of UCA1 on glioma gene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UCA1 was upregulated in glioma tissue and indicated a poor prognosis. UCA1 knockdown induced by si-UCA1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ve, migrative, and invasive activities of glioma cell lines (U87 and U251).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verified the complementary binding within UCA1 and miR-122 at the 3¢-UTR. Functional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UCA1 acted as an miR-122 “sponge” to modulate glioma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downregulation of miR-122. Overall,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lncRNA UCA1 acts as an endogenous sponge of miR-122 to promote glioma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which provides a novel insight 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gli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