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6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60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QRS波群的检测是心电图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在嵌入式QT环境下实现了一套QRS波群实时检测与分析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四点平均对ECG信号进行滤波,再对ECG信号的一二阶差分值进行平滑处理,然后在较短时间窗内实现QRS波的实时精确定位.最后采用MIT-BIH标准数据库对算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MIT-BIH标准数据库中的绝大部分心电数据,改进后的算法有96%以上的准确率,运行时间在1ms左右.结论 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满足远程终端对准确率和运行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评估严重心衰而QRS间期正常的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方法:应用DTI分析20例QRS间期正常的严重心衰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左室侧壁、后间隔、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的基底段和中段共12个节段的脉冲组织多普勒频谱,测量每例的QRS波起始至各个左室壁节段多普勒频谱收缩峰起始的时间(以Ts表示)。计算每例最大Ts与最小Ts的差值(Ts-MD)、Ts的标准差(Ts-SD)和Ts的变异系数(Ts-CV),用以评估两组对象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差异。结果:HF组的Ts-MD、Ts-SD和Ts-CV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01),表明QRS间期正常的心衰患者存在左室壁收缩不同步。以TS-MD53.08 ms、Ts-SD18.08 ms和Ts-CV0.91(正常值单侧95%可信区间,x 1.65s)作为切断值,HF组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分别为55.0%(11/20)、55.0%(11/20)和55.0%(11/2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QRS间期正常的心衰患者最大收缩延迟部位亦不完全相同。结论:DTI显示左室收缩不同步在严重心衰而QRS间期正常的患者中常见。这个结果支持心衰患者即使QRS间期正常也可能从CRT中受益。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胸导联低一肋间(V1-V6)心电图QRS形态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加作V1-V6心电图,依据超声心动描记术诊断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观察组,n=57)与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对照组,n=49),分析心电图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V5或V6呈Rs、RS、rs、或rsr′型以及V5呈Rs、rs、rS、rSr′型可支持左心室肥大的诊断(P〈0.05);与Rv6+SV2≥4,5mV、SV2〉3.5mV和QRS时间≥0.15s比较,Rv6≥Rv、5Rv6≥Rv5、的敏感性较高(P〈0.05);与Rv6+Sv2≥4.5mV及Sv2〉3.5mV比较,Rv6≥Rv6和Rv5≥Rv5特异性较高(P〈0.05或P〈0.01)。结论V1~V6QRS形态的特征变化可能提高对左心室肥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情况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急性心梗患者分成QRS终末变形阳性(QRS+)组(n=22)与QRS终末变形阴性(QRS-)组(n=46),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周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时QR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室壁活动异常积分(VWMA)明显小于QRS+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QRS+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终末变形可作为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功能变化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5.
梁芳  张伟  古萍  谭念玲  沈春莲 《山东医药》2011,51(23):10-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碎裂QRS波(QRSf)及其出现导联数在临床检测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高危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AMI患者入院后3 d心电图QRSf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及严重心律失常(SAR)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出现QRSf者高度以上房室阻滞、房扑/房颤、室性早搏、多形室速、室扑/室颤发生率及下壁心梗分布率均显著高于无QRSf者(P〈0.05);QRSf出现在2个导联以上者多形室速、室扑/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出现在2个导联者(P〈0.05)。结论 AMI患者QRSf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及SAR(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QRSf出现在多导联者应作为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QRSf导联分布及数量是否与心律失常发生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中引起的QRS波增宽及其增宽强度和冠心病缺血严重程度(病变涉及冠状动脉的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且在半年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重新测量和分析他们的心电图运动试验的记录资料,观察在运动试验内QRS波的增宽及其增宽程度,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而发现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患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中QRS波有不同程度的增宽.1支血管病变组平均增宽4.4 ms,2支病变组平均增宽7.9 ms,3支病变组平均增宽13.5 ms.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当中QRS波有增宽,而且这种增宽的程度和冠状动脉受累的支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Prolonged QRS duration (QRSd) is a useful index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QRSd is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ECG voltage (ECGV)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ment and amelioration of peripheral edema (PERE), independent of underlying pathology. Nowadays, physicians accept QRSd measured by computer techniques. The latter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artificial alteration of the ECGV, simulating effects of PERE, could lead to changes in the QRSd. METHODS: To this end, voltage was attenuated by 25%, 50%, and 75% in 100 digital ECGs recorded from normal subjects and in 20 patients with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by merely increasing the calibration strength by 4/3, 2, and 4, respectively, and by using the same data. RESULTS: All ECGs were analyzed by the same computer program and this led to a reduction of global QRSd by 2.3 +/- 2.9%, 5.7 +/- 4.0%, and 11.9 +/- 6.2%, respectively, in the normal subjects, and 1.6 +/- 1.4%, 3.4 +/- 1.7%, and 8.2 +/- 3.6%, respectively, in the patients with LBBB. Correlation of the percent change in the global QRSd and the percent change in ECGV was good with an r = 0.65, and P = 0.00005 in the normal subjects, and an r = 0.74 and P = 0.00005 in the patients with LBBB. CONCLUSIONS: Apparent shortening in QRSd as a function of ECGV attenuation due to PERE could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CHF, and their selection fo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