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后白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前脑I/R模型。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I/R组(n=15),I/R阿魏酸钠治疗组(n=15),每组按I/R2、4、6w3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n=5)。模型制备免疫组化法检测I/R后2、4、6w胼胝体、内囊和脑室周围GFAP的表达。结果I/R后胼胝体、内囊和脑室周围GFAP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阿魏酸钠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多,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6w差异最显著(P〈0.05)。结论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白质GFAP表达增多,阿魏酸钠对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减轻内皮素对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2.
探讨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纳洛酮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9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另取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CGRP含量。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显著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纳洛酮治疗组(P〈0.01);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GRP明显升高,纳洛酮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水平显著降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显著降低ET-1和提高CGRP水平。初步研究显示,纳洛酮具有脑保护作用,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3.
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ET-1和IL-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1)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6例(对照组)和阿魏酸钠组(阿魏酸钠 常规治疗)40例,疗程10d,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患者血清中ET-1和IL-8浓度的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阿魏酸钠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ET-1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魏酸钠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阿魏酸钠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患者康复,其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ET-1和IL-8的产生,阻止了白细胞向梗死区的浸润及保护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PCI前后动脉系统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及与支架血栓的关系。方法20例行支架置入术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PCI组,另20例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者为对照组。测定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外周动脉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ⅡbⅢa(plate-let fibrinogen receptor expression,PAC-1)、P选择素(P-selectin,CD62P)及动脉血浆各时间点内皮素(endothlin,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并观察围术期及随访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在PCI组,术后6h与术前比较,PAC-1(2.626%±1.597%比1.388%±0.764%,P=0.001)、CD62P(0.363%±0.204%比0.213%±0.176%,P=0.007)、PAC-1+CD62P(0.261%±0.181%比0.133%±0.121%,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B2在PCI术后24小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4.84±190.43ng/mL比310.37±184.21mg/mL,P=0.021)。ET-1、FIB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存CAG组,上述各指标CAG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均无MACE发生。结论对已采取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患者,PCI术仍可引起全身血小板激活,但对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肠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多因素疾病,目前神经和胃肠激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甚受关注。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IBS等疾病腹泻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IBS腹泻型患者21例,糖尿病腹泻患者1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腹泻患者1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5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16名。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ET和NO代谢产物NO2^-/NO3^-的含量变化。结果:IBS和糖尿病患者的发作期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IBS患者的发作期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BS患者的缓解期ET、NO含量较发作期显著降低(P<0.05),其他腹泻患者则无此改变。结论:ET可诱发IBS患者肠道高反应性,ET/NO平衡失调可能是诱发和加重IB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内皮素转换酶 (ECE)、内皮功能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对 2型糖尿病患者 4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 6 0例及正常对照组6 0例进行了ECEmRNA水平、ECE活性测定 ,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ECEmRNA水平、ECE活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 ,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进一步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内皮功能受损。结论 内皮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 ,ECE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内皮素转换酶 (ECE)、内皮功能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对 2型糖尿病患者 4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 6 0例及正常对照组6 0例进行了ECEmRNA水平、ECE活性测定 ,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ECEmRNA水平、ECE活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 ,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进一步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内皮功能受损。结论 内皮功能受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 ,ECE改变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7.
内毒素血症时内皮素—1致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内皮素-1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90只,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内毒素+内皮素抗体组(每组30只).观察伤后3、6、9、12和24小时肝组织中ET-1mRNA转录表达和活性变化;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ET-1含量和ET-1mRNA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ET-1含量与ATP呈显著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内皮素抗体能部分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损伤.结论:内毒素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使ET-1合成和释放增加,ET-1对肝组织有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Gries法及放射免疫法对6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45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5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及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NO-2/NO-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孕中期增高最明显;妊高征患者血浆NO-2/NO-3明显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1)和对照组(P<005),NO-2/NO-3水平随妊高征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脐静脉血NO-2/NO-3明显低于正常晚孕妇女(P<001)及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及对照组(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P>005);脐血ET1水平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母血NO-2/NO-3水平与ET1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9.
有机磷中毒血浆内皮素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测正常人和有机磷中毒患者(AOPP)血浆内皮索(ET)和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水平,探讨ET在AOPP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Eliman法测定全血AChE活性。结果:ET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中度和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hE在轻、中、重度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中度组及重度组ET与ACh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 7,P<0.05,r=-0.692,P<0.01)。结论;AOPP患者血浆ET含量的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和中毒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0.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 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并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显著 (P<0 .0 1)。血浆 ET含量在发病 72 h最高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至恢复期降至正常 (P>0 .0 5 )。血浆 E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NO含量在发病72 h最低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 ,至恢复期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NO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塞时血浆 ET升高 ,NO下降 ,二者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ET和 NO在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