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63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54篇
内科学   126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21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503篇
预防医学   4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4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卫民  何玉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58-215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入院后作心肌酶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血清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心电图发生明显改变,死亡16例。[结论]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明显,预后越差,应早期应用保护心脏药物,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制一种供医疗仪器维修专业学生学习《心电图机的原理与维修》课程的辅助实验、实训仪器。方法:以经典的6511型单导联心电图机为基础进行改进,学习机电路板面积增大,元器件布局宽松合理,标注清楚,元器件的位置和连接、信号的走向、整体的布局等与原理图完全一致:采用高分辨率热点阵输出系统:配备240×128的图形液晶显示波形;用独特的高精度数字滤波器消除基线漂移;全触摸式彩色识别键盘控制。结果:记录频响可达150Hz,方便观察及波形判读,方便操作。结论:方便了学生对照原理图学习实际电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了《心电图机的原理与维修》这门课实验、实训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阵发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探讨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筛选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及窦性心律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与窦性心律组(29.7±3.8)mm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33.4±5.2)mm相比,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AD明显增加[(44.1±4.7)mm,P〈0.05];VST在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VE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组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无明显差别。结论LAD及LVEF的改变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心房颤动导致的解刹重构以及心室率不规则和频率较快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心肌酶增高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原发性甲减伴心肌酶增高者46例,进一步分为A组(合并有心包积液组);B组(无心包积液组)。在初诊和经甲状腺片治疗2、4、8周时分别测定空腹血清FT3、FT4、sTS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HBDH、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同时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测。结果:治疗前FT3(游离T3)、FT4(游离T4)水平与所有心肌酶呈负相关,与sTSH呈正相关;CHO水平与FT3、FT4、sTSH水平显著相关,TG水平与FT3、FT4、sTSH无明显相关性;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甲状腺功能、心肌酶增高例数无相关性,二组之间心肌酶增高程度有相关性,二组间心率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有意义;心电图变化与FT3、FT4、sTSH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给甲状腺片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肌酶、胆固醇水平,可纠正心包积液及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65.
Introduction:HIV confers increase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but there has been little study of ischem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findings among people with HIV in sub-Saharan Africa.Objectives: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ischemic ECG findings among Tanzanians with and without HIV and to identify correlates of ischemic ECG changes among Tanzanians with HIV.Methods:Consecutive adults presenting for routine HIV care at a Tanzanian clinic were enrolled. Age- and sex-matched HIV-uninfected controls were enrolled from a nearby general clinic.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standardized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underwent 12-lead resting ECG testing, which was adjudicated by independent physicians. Prior MI was defined as pathologic Q-waves in contiguous leads,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defined as ST-segment depression or T-wave inversion in contiguous leads.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ECG findings among those with and without HIV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correlates of prior MI among all participants.Results:Of 497 participants with HIV and 497 without HIV, 272 (27.8%) were males and mean (sd) age was 45.2(12.0) years. ECG findings suggestive of prior MI (11.1% vs 2.4%, OR 4.97, 95% CI: 2.71–9.89, p < 0.001),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18.7% vs 12.1% OR 1.67, 95% CI: 1.18–2.39, p = 0.004)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HIV.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ECG findings suggestive of prior MI among all participa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V infection (OR 4.73, 95% CI: 2.51–9.63, p = 0.030) and self-reported family history of MI or stroke (OR 1.96, 95% CI: 1.08–3.46, p = 0.023).Conclusions:There may be a large burden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adults with HIV in Tanzania, and ECG findings suggestiv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among Tanzanians with HIV than those without HIV.  相似文献   
66.
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QT间期(QTc)、T波(Tc)、ST段(STc)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32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体表心电图Pd、QTc、Tc、ST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5.8±2.4)与治疗前(9.1±3.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Pd(34±15)ms与治疗前(40±10)ms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QTc(419±32)ms与治疗前(431±35)ms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Tc、Tc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同时缩短了Pd、QTc,减轻房室肌复极离散。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授课为基础学习(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两种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心电图(ECG)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护理专业100名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教学班,1班50名学生为实验班,心电图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班,心电图教学采用LBL教学模式.通过课后进行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心电图阅读分析考核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在心电图阅读分析判断能力和准确率上,实验班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心电图理论考核上,两班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PBL教学模式比LBL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宁夏银川市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方法对城市社区958例60岁以上老年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和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内容包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对空腹血糖受损与心电图ST段压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58例受检人群中,血糖正常788例,其中ST段压低40例,占5%(40/788);空腹血糖受损者有170例,其中ST段压低者有29例,占17%(29/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血脂代谢紊乱明显,与血糖正常人群比较 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低于正常水平(P<0?05),肥胖(体质量指数)增高人数于正常血糖组(P<0?05)。吸烟与空腹血糖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组心电图ST压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与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在评估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7例ST段抬高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0治疗的AMI患者,根据PCI治疗后ST-T段演变分为ST-T改变组(A组)和无ST-T改变组(B组)。根据发病后行PCI的时间分为≤6h组和≤12h组,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PCI≤6h组和≤12h组患者ST段回落指数均〉50%,≤6h组回落程度显著优于≤12h组(P〈0.01)。A组患者PCI术后情况稳定,心功能情况较好;B组心功能情况较差,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反复发作左心衰竭。A组患者随访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优于B组。A组再发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B组的34.62%(P〈0.05)。结论通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价血管再通后心肌再灌注的效果,对评估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和临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1983—1990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发生心律失常3627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早搏动、心房纤颤及窦性心动过缓的构成比明显增高;窦性心律失常在20—29岁年龄组中发生最高且男多于女;传导失常在50—59岁年龄组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在60—69岁年龄组中则女性多于男性;室性过早搏动多发生于冠心病、心肌病及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多发于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多发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心律失常构成比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