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1篇 |
免费 | 155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89篇 |
临床医学 | 836篇 |
内科学 | 267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7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6篇 |
综合类 | 1452篇 |
预防医学 | 17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28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0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94篇 |
2003年 | 298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是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实现双心室再同步化收缩,进而改善心功能,疗效已得到肯定。随着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植入术失败也时有发生。总结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40例,其中成功34例,占85%,失败6例,占15%。主要失败原因:(1)冠状静脉窦151找不到;(2)心脏静脉分支畸形;(3)心脏静脉分支不显影。 相似文献
62.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评定15例心室起搏器的自动夺获功能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7~81岁,均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律:10例为慢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4例病态窦房结综台征,其中2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三度房室阻滞。11例植人Regency SC+型VVI起搏器,4例植人Regency SR-型VVIR起搏器。结果:起搏器植人后随访1~13个月,起搏器工作良好,QRS(R)振幅9.65±2.55mV.ER振幅785±3.87mV,两者相关系数(r)为0.15(h=55)。应用VARIO方法和自动夺获法测定的起搏阈值均在0.3~15V之间,两者相关系数为0.99(n=46)。极化电位低于lmV者占全部测定例次的e4G,高于1mV的极化电位幅度为1.38 0.13mV(n=37)。结论:与普通VVI(R)起搏器相比,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VVI(R)起搏器功耗低,预计使用寿命长,起搏安全可靠,随访省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右心房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共入选了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2)岁,随机分配到低位房间隔起搏组(n=25)和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n=25),通过比较植入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固定成功率、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等评价低位右心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P波宽度,以评价起搏部位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结果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结果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略有延长;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导线固定成功率低于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84% VS 100%),两组间的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房间隔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问明显短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140.5±23.0)ms VS(89.0±14.0)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明显缩短左、有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但低位房间隔起搏的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熟练掌握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技术的人员方可实施。 相似文献
64.
起搏器置入人体之后,在心脏自身的激动起源点和传导途径之外又引入了新的激动起源和传导途径而使心电图表现更为复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起搏电极的位置影响心肌除极和复极顺序,使起搏的心电波形发生变化;②起搏器计时周期可影响患者自身节律,而患者自身节律反过来又可影响起搏器计时,两者相互作用使心电节律变化复杂化;③起搏器生产厂家不断推出新的自动功能,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④如果起搏器发生故障或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则更增加了心电图表现的复杂性.为了准确分析起搏心电图,需要了解患者所置入的起搏器的生产厂家、型号、技术特点及程控参数.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心电图工作者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这些资料,就要求我们从心电图中寻找线索,对其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让广大的心内科、普通内科医师,全科医生及心电图工作者了解心律失常与心电学的新进展,更新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将联合举办2014年度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第九届全国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新进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比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路径置入临时起搏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行急诊PCI的冠心病患者168例,均需要置入临时起搏器。将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各84例。锁骨下静脉组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器,股静脉组患者经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和置入临时起搏器时间(置入用时)及局部出血、迷走反射、排便困难、腰痛、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锁骨下静脉组患者临时起搏器置入用时短于股静脉组,局部出血、迷走反射、排便困难、腰痛、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组(P<0.05)。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路径置入临时起搏器较股静脉路径能为急诊PCI及时开通罪犯血管赢得宝贵时间,且能有效降低PCI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8.
69.
His束起搏可分为直接His束起搏和His束旁起搏,后者较前者易实现。临床研究表明His束起搏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益,对急性或慢性心功能均有益。对部分心力衰竭的病人行His束起搏可使宽的QRS波变窄,改善心功能。但His束起搏是否造成His束损伤及后续的损伤,进而影响左右束支还有待临床观察或研究。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