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7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26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2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655篇
内科学   1027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59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2734篇
预防医学   60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444篇
  29篇
中国医学   845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寻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干预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5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和肺功能(FEV1%、FEV1/FVC)、血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及咳、痰、喘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相近;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AECOPD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可降低AECOPD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其高凝状态,且适用于所有寒、热证AECOPD患者。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随肝转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检验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0例,分为远处转移组(n=50)和无远处转移组(n=3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血清FDP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肿瘤组患者的FDP和D-二聚体表达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FDP和D-二聚体表达值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转移组患者的FDP和D-二聚体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DP和D-二聚体为肝转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是促进肿瘤转移的重要条件,高凝状态影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FDP和D-二聚体可作为有效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成年雄性NIH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2、4、8周组,每组10只.采用旋毛虫感染法制作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于感染后2、4、8周,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改变、记录小鼠体质量、大便含水量、肠道动力情况.采用改良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索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预测老年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65例老年髋关节术患者,男89例,女76例;年龄60~75(66.43±5.48)岁;股骨颈骨折102例,股骨头坏死63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均进行血清D-D、FIB、PLT、CRP、PAI-1检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结果:DVT组患者的D-D、FIB、PLT、CRP、PAI-1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0.001);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DVT与PLT、CRP、D-D、FIB、PAI-1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82,0.213,0.410,0.310,0.353,均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PLT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因素(OR=0.038,0.960,P=0.032,0.011);D-D、FIB、PLT、CRP、PAI-1及五项联合预测DV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43、0.692、0.871、0.780、0.819、0.960,五项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D-D、FIB、PLT、CRP、PAI-1在预测老年髋关节术后发生DVT中具有一定效能,五项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高危剖宫产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高危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注射液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产妇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对比2组产妇剖宫产后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对比2组产妇产时、产后3 d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差异,对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子宫底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时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低,FIB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  相似文献   
86.
吴小义 《新中医》2020,52(13):169-171
目的:观察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对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弹力袜、抬高下肢、按摩、饮食护理、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涌泉和足三里。2组均观察14 d。每天检查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症状,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有无变化,计算2组的DVT发生率,治疗前后测量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痛、麻木和血流变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和皮色改变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减慢(P<0.05),下肢周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涌泉和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进行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透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术后需长期卧床患者的Fg和D-D,比较二者与健康对照组、一般组及术前后的差异。结果一般组和卧床组术后第2天和第5天与健康对照组及术前的D-D和Fg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卧床组在术后5dD-D和Fg均较一般组高,而且与卧床组第2天相比检测水平也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卧床患者及时检测Fg、D-D能有效监测静脉血栓的形成,使临床医生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重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中D-D和Fib含量,其中重型肝炎患者43例(急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3例),慢性肝炎患者41例;健康对照30例。结果D-D含量在重型肝炎组平均为(4.87±2.31)ug/mL,慢性肝炎组为(0.41±0.15)ug/mL,健康对照组为(0.21±0.09)ug/mL;Fib含量在重型肝炎组平均为(1.85±0.86)g/L,慢性肝炎组为(2.85±1.03)g/L,健康对照组为(3.11±1.12)g/L。重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D-D和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重型肝炎组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组分别比较,D-D和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浆D-D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D-D和Fib含量可以作为重型肝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郏淑珍 《江西医药》2008,43(5):434-436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mgq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发生无复流现象(NRF)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37例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例。根据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的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组,收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复流组患者的年龄、D-二聚体(DD)、支架长度、支架数量均高于复流组患者(P均<0.05)。无复流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更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184.9μg/L、支架长度≥28 mm分别与NRF存在独立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术前DD≥184.9μg/L和支架长度≥28 mm为NRF的独立预测因素。NRF可能提示再灌注损伤更严重,心肌梗死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