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2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1274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1022篇
药学   2382篇
  3篇
中国医学   1189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梁切除加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与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对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式治疗青光眼的优缺点,并做出评价。方法:将过去4a内在我院接受传统手术与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的青光眼患者按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接受传统术式组63例(122眼),接受新术式者16例(16眼),作者将各术式治疗后的眼压差值、结膜滤过泡及前房形成的时间,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而在结膜滤过泡形成及前房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减少方面无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 脉络膜上腔引流术在治疗青光眼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消毒前用表面麻醉药4g/L盐酸丁氧普鲁卡因点结膜囊内,2~3滴/次,放置开睑器前再点2次。用白内障超声乳化隧道刀、穿刺刀、侧切刀做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中无疼痛者29例(34眼);术中虹膜根切时轻度疼痛伴眼胀者5例(6眼);2例(2眼)缝合球结膜时痛疼明显但能耐受未予以追加麻醉。术后30min轻度眼胀眼痛不适者8眼,均未处理,1~2h后缓解。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34眼,8眼视力无变化。自动电脑视野计检查视野较术前扩大12眼,余30眼无明显视野继续损害。39眼眼压控制在1.20~2.40kPa,3眼眼压控制在2.67~3.33kPa。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1例 15眼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 ,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 ,术中为预防虹膜根部切除时发生出血应用肾上腺素。结果 随访观察 1~ 8个月 ,平均 5 .7个月 ,2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8例保持不变 ,1例下降。 7例 11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其成功率 6 3.6 4 % .术后 2个月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者 2例 ;5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变淡或大部分消退 ,其余无明显改变。 1例 1眼术中前房出血 ,术后 7d自行吸收 ,4例 4眼术后眼压需药物控制。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2 4例2 4眼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上方巩膜瓣小梁切除。B组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原位小梁切除手术步骤同A组。结果 随访 3~ 6月 ,A组术前眼压为 ( 2 4.3 8± 6.2 1)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3 7± 3 .75 )mmHg。B组术前眼压为 ( 2 4.78± 5 .62 )mmHg ,术后 3~ 6月眼压为 ( 15 .46± 3 .80 )mmHg( 1mmHg =0 .13 3kPa)。术后视力≥ 0 .5者A组 10眼 ( 83 .3 % ) ,B组 9眼 ( 75 0 % )。两种方法术后眼压、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度、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手术能在稳定控制眼压的同时改善患者视力 ,两种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77例 ( 88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 :透明质酸钠组 3 2例 ( 4 1眼 )行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后再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45例 ( 4 7眼 )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透明质酸钠组 12 2 0 % ( 5 /4 1) ,对照组 3 1 91% ( 15 /4 7) ,两组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成功率透明质酸钠97 5 6% ( 4 0 /11) ,对照组 89 3 6% ( 4 2 /4 7) ,两组比较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保持前房状态下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6.
丝裂霉素C与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与青光眼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1例36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了MMC而导致的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患眼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的改变和黄斑水肿的发生及与术中MMC的浓度、放置时间、放置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36只眼中发生滤过泡渗漏11只眼、滤过泡感染1只眼、巨大薄壁滤过泡7只眼、单纯薄壁滤过泡7只眼、低眼压合并黄斑囊样水肿10眼;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平均(1724±2000)m;平均视力下降2行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与MMC放置的位置显著相关,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浓度无关;眼压下降与MMC浓度呈负相关。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与MMC的应用密切相关,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同时放置、放置时间长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高浓度者容易造成低眼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报告25例复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5例复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5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24%),中残4例(16%),重残10例(40%),植物生存3例(12%),死亡2例(8%)。结论 复合性颅脑损伤诊治强调准确、及时的诊断处理,避免漏诊、误治,以降低其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万福金安消毒剂对医院不同科室器械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杀菌试验方法。结果1500mg/L、2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器械连续使用至第10天,对器械头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达到100%所作用的时间分别为40min和30min。口腔科、外科换药室、手术室连续使用含有效氯1500mg/L、2000mg/L的溶液浸泡器械,经定性培养有菌生长的时间分别是第6、8、10天和第10、10、14天。结论应用有效氯1500~2000mg/L万福金安溶液浸泡器械消毒时,对Ⅱ、Ⅲ类环境类别的科室使用时限分别为8~12d和4~8d。  相似文献   
89.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疆  周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10-310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46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 (灯盏细辛注射液 )30例 ,对照组 (复方丹参注射液 )16例。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0%和68 8%。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0 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效果更好 ,且安全性较好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0.
白学敏  张雪萍  孙建枢 《医药导报》2004,23(11):0853-0854
目的:建立复方解热凝胶的溶出度标准。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国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0.062 mol·L 1盐酸为溶剂,测定复方解热凝胶溶出度。结果:复方解热凝胶溶出度均一性好,累积溶出百分率在30 min内达89.8%;经后差检验,C=0.000 98,P=1。结论:该剂型溶出度标准30 min内确定为标示量的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