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7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1275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1029篇
药学   2396篇
  3篇
中国医学   119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谷参肠安胶囊(L-谷氨酰胺、甘草、茯苓和白术)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活动期UC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同时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及庆大霉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组(43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谷参肠安胶囊。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以及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10和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总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表现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5),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IL-18虽有降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谷参肠安口服辅助治疗活动期UC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2.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岩白菜素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选用VP—ODSC18色谱柱,甲醇-1%醋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3.7±0.1)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nm。岩白菜素在1.13~18.08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n=5),RSD=1.81%;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02~0.36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n=5),RSD=1.32%。本法操作简便准确,测定复方岩白菜素片两组份含量及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均匀度,便于全面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3.
妊娠期常用中药遗传安全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医妇科妊娠期安全用药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妊娠期常用中药的遗传安全性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1)中医历来重视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自古即有妊娠禁忌药的记载;(2)遗传安全性试验的技术、方法日趋成熟;(3)目前中药的安全性研究已逐渐展开,在妊娠期常用方药中,单味药研究较少;复方几乎空白;(4)中药遗传安全性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尚未统一,安全性评价也无公认标准,构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安全性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妊娠期广泛使用的方药遗传安全性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4.
南瓜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复方口服液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炜锋  王兆富  陈捷  蔡皓 《药学进展》2004,28(11):515-518
目的:提取和纯化南瓜、葛根及黄芪中的降糖有效成份,并考察由南瓜多糖、葛根黄酮及黄芪皂苷组成的复方口服液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提及柱层析法,分别提取和纯化南瓜、葛根及黄芪中的降糖有效成份,并将其配制成3种不同配比的复方口服液;建立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模型,比较3种复方口服液的降糖作用。结果:提取获得南瓜多糖、葛根黄酮和黄芪皂苷,由其配制的3种复方口服液均能降低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并初筛出最佳的复方口服液。结论:本文中南瓜多糖、葛根黄酮及黄芪皂苷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简便,得到的南瓜多糖和葛根总黄酮纯度高,其复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确定复方丙谷胺西昧替丁片溶出度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7.2)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高效液相法检测。结果:45分钟的溶出量不少于70%,三种主要成分丙谷胺、西咪替丁、尿囊素分别在120~280μg/ml;58.4~136.4μg/ml;65.3~153.7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延缓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实验组30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及前房形成延缓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差异无显著性,但实验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垆〈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控制前房形成延缓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7.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凯  蒋刚 《中国药房》2012,(12):1128-1130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纳入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偏倚风险评价,对同质性结果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合计6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8,95%CI(0.93,1.51),P=0.17];2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8,95%CI(1.04,3.03),P=0.03];2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虽未明显提高有效率,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好,期待后续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法用于复方茵柏合剂的除杂效果以及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绿原酸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澄清条件,与原制备工艺比较,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壳聚糖澄清法所制备样品中绿原酸含量、薄层色谱鉴别与原工艺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澄清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原工艺。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具有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剂稳定性等优点,可用于复方茵柏合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93例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组47例,对照组单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 CD8、CD4/CD8比值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不仅能缩短患者止疱、止痛、结痂和痊愈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而且能影响患者T细胞亚群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0.
《Drug discovery today》2022,27(5):1350-1366
The screening of compound–protein interactions (CPIs)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steps in finding hit and lead compounds. Deep learning (DL) methods for CPI prediction can address intrinsic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HTS and virtual screening with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DL-based CPI prediction. It first summarizes popular databases of small-molecule compounds, proteins and binding complexes. Then, it outlines classical representations of compounds and proteins in turn. After that, 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s state-of-the-art DL-based models in terms of design paradigms and investigates their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inally, it indicate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trends toward better CPI prediction and sketches out crucial approaches towar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