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1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39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200篇
内科学   131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87篇
特种医学   668篇
外科学   703篇
综合类   1222篇
预防医学   261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49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低剂量注射方案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需要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136名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区段法分成A、B、C、D 4组,A组为100 kV 15 s团注常规组,53例;其他3组为80 kV 10 s团注对照组,根据≤50 kg、50~70 k...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C)伴双侧颈动脉体瘤(CBT)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病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CC伴双侧CBT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右侧肾上腺PCC于平扫CT上密度较均一,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低强化区。CBT于头颈部血管CT(CTA)上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团块影,高分辨MRI(HR-MRI)呈混杂信号团块影,其内有多发血管流空信号。病理结果显示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B(SDHB)(+)。结论 肾上腺PCC合并双侧CBT临床罕见,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SDHB(+)可能与病灶的多发性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比较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DS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境界清楚,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1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中9例可显示瘤内网状血管,有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诊断符合率为93%(14/15)。1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2例肿瘤均匀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150~180HU,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100%(14/14)。11例患者行MRI及MRA检查,MRI平扫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和紧贴或镶嵌在肿瘤后外缘及前外缘,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术前MRI诊断符合率为100%(11/11)。其中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除能明确诊断和显示供血动脉外,DSA能清晰显示其血供及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术前DSA诊断符合率为100%(8/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3年,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患者,通过术前颈动脉B超、CTA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5例放置颈动脉转流管,7例未放置;头晕及TIA症状明显改善者8例;5例术后出现高血压、头痛;3例术后6h发生切口渗血,1例术后朐闷不适,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病变狭窄(85%)。结论CEA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中效果良好,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合理使用转流管。  相似文献   
56.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重塑的疗效。方法将142例伴LVH的EH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n=44)、坎地沙坦组(n=55)和联合治疗组(n=43)。设定目标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3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4mg/d和培哚普利4mg/d加坎地沙坦4mg/d。随访4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培哚普利8mg/d加坎地沙坦8mg/d。同时3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均为36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心胸比率(CTR),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径(ID)及IMT/ID。结果(1)3组治疗后24hSBP、24hDBP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后LVDd、IVST、LVPW、LVMI、HR和CTR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减小、ID增加、IMT/ID比值改善(P〈0.05或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在逆转LVH、抑制心脏交感活性及改善颈动脉重塑方面较培哚普利或坎地沙坦单独用药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58.
赵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66-1767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在糖尿病颈总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检测40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以及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35例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颈总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直观显示颈总动脉的病变程度以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栓塞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吴戴红 《河北医学》2008,14(6):649-651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SAP组和UAP组的IMT值、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ON组(P<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CON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明显增高(P<0.01);UAP组不稳定型斑块比例显著高于SAP组(P<0.01)。比较两者的检出率,颈动脉硬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偏低;而粥样斑块形成则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度较低,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高于颈动脉硬化。结论:测定颈动脉壁厚度、粥样斑块及其性质,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舒降之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以及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P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P<0.01),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SPV、EDV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中药可调节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颈动脉血流量,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