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1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39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200篇
内科学   131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87篇
特种医学   668篇
外科学   703篇
综合类   1222篇
预防医学   261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49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通过颈动脉彩超的测定,观察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内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最小值(M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n);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针灸对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PS、MD和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降低RI,增加双侧颈动脉的内径厚度,减小IMT。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血流状况,有助于减轻和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匹林、辛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结果 两组治疗后软斑性质、数目、体秘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在软斑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数目、软斑体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t=3.525,P<0.01).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t=3.678,P<0.01).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可有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3年,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患者,通过术前颈动脉B超、CTA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5例放置颈动脉转流管,7例未放置;头晕及TIA症状明显改善者8例;5例术后出现高血压、头痛;3例术后6h发生切口渗血,1例术后朐闷不适,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病变狭窄(85%)。结论CEA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中效果良好,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合理使用转流管。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重塑的疗效。方法将142例伴LVH的EH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n=44)、坎地沙坦组(n=55)和联合治疗组(n=43)。设定目标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3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4mg/d和培哚普利4mg/d加坎地沙坦4mg/d。随访4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培哚普利8mg/d加坎地沙坦8mg/d。同时3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均为36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心胸比率(CTR),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径(ID)及IMT/ID。结果(1)3组治疗后24hSBP、24hDBP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后LVDd、IVST、LVPW、LVMI、HR和CTR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减小、ID增加、IMT/ID比值改善(P〈0.05或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用药在逆转LVH、抑制心脏交感活性及改善颈动脉重塑方面较培哚普利或坎地沙坦单独用药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46.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7.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24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保护伞下采用自膨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24例患者成功置入27枚自膨支架、26个颈动脉保护伞,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于双侧颈内动脉各置入1枚支架.血管平均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87.2%(70%~99%)降低到4.3(0%~15%).回收的过滤伞中12个发现组织碎片(4602%).8例患者(33.3%)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出现迷走兴奋引发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其中2例患者持续3~5天,经对症处理全部缓解.1~31个月临床中短期随访21例,平均随访22个月,2例失访.1例患者手术后26小时死于急性心梗;1例患者手术后36小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1小时,经对症处理缓解;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随访21例患者中19例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占90.5%,2例部分缓解.随访21例支架全部开通良好,未出现再狭窄.结论 保护伞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口服舒降之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以及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P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P<0.01),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SPV、EDV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中药可调节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颈动脉血流量,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0.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的人数越来越多,孕妇年龄的增加,合并内外科疾病的概率也明显增加,这也导致高龄孕妇及围生儿的不良结局增加。在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前,国内诸多医院的头胎剖宫产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水平;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当初选择剖宫产的高龄妇女再次孕育新生命。育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步下降,生殖系统的功能也逐步衰退,瘢痕子宫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老化,收缩能力下降。如何确保具有瘢痕子宫,且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的高龄产妇安全分娩,是产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新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总结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例高龄妊娠合并脑动脉瘤、颈动脉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的资料加深产科医师对相关疾病的重视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