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6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352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45篇
口腔科学   1799篇
临床医学   1688篇
内科学   2308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383篇
特种医学   903篇
外科学   876篇
综合类   196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16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736篇
  8篇
中国医学   380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21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组和206例高血压颈动脉内膜正常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病例组中汉族230例,维吾尔族91例;对照组中汉族123例,维吾尔族8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分析对氧磷酶1L55M基因多态性。结果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对氧磷酶1 L55M的M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χ2=4.038,P=0.044);维吾尔族高血压人群中对氧磷酶1 L55M的三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中M等位基因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新疆汉族对氧磷酶1 M等位基因、年龄、体质指数是高血压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对氧磷酶1 L55M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55M等位基因是高血压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M等位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慢病毒载体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的应用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转染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的效率和可行性,为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预防血管再狭窄奠定基础。方法:将携带GFP的慢病毒载体(pGC-LV-GFP载体)和慢病毒包装质粒供转染293T细胞,完成慢病毒颗粒包装及滴度测定。包装产生的慢病毒Lenti-GFP转染至球囊损伤的大鼠颈动脉。术后28d,损伤及病毒转染血管段标本分别行荧光显微镜、光镜检查,评估慢病毒的转染效率及内膜增生情况,并与假手术组(Sham组)、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包装产生的Lenti-GFP滴度为2×109TU/mL;术后28d,Sham组与PBS组血管中膜弹力层仅见微弱的自发性绿色荧光,而Lenti-GFP组动脉壁全层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分布;PBS组与Lenti-GFP转染组大鼠损伤的颈动脉均可见明显内膜增生,内膜和中膜面积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nti-GFP成功转染至球囊损伤的大鼠颈动脉,并能维持目的基因稳定长期的表达,是血管再狭窄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高血压前期外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前期组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处内-中膜厚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增厚(P〈0.05);高血压前期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FMD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内皮功能已经受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ACI患者100例,其中小面积梗死38例、中面积梗死42例、大面积梗死2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状况。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ACI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中、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清MMP-9的水平呈上升趋势;ACI患者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清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r1=0.553,P〈0.01;r2=0.536,P〈0.01)。结论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亦可反映脑梗死面积与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多态性在海南黎族人群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对海南黎族47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3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CETP基因6种多态位点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两组TaqIB突变位点可检测出B1B1、B1B2、B2B23种基因型,I405V突变位点可检测出Ⅱ、Ⅳ、ⅤⅤ3种基因型,D442G突变位点可检测出DD、DG2种基因型;两组TaqIB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D442G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ETP基因TaqIB和D442G位点的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群冠心病显著相关;本研究样本数较少,有关CETP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群冠心病的确切关系尚有待于开展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96.
ObjectiveArterial stiffness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atherosclerosi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whether SCH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MethodsThe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parameter in 93 patients with SCH and 90 sex- and age-matched euthyroid volunteers was evaluated using a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achine implemented with a high-resolution echo-tracking system.ResultsThe participants with SCH had higher total cholesterol, LDL-cholesterol and 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levels than those who were euthyroid. Furthermore,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β (β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CH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controls, and β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smoking index,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SH and hsCRP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ulse rate in subclinical hypothyroid patients.Conclusions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s associated with preclinical vascular alteration,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value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be related to the hsCRP and TSH.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及有效预测冠脉斑块进展指标.方法 采用冠脉定量分析(QCA)的方法分析142例冠心病患者的造影图像.结果 根据2次造影最小管腔直径(MLD)的变化≥0.4 mm将1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斑块进展组(54例)和冠心病无斑块进展组(88例).心肌梗死、糖尿病在斑块进展组中(27.8%和63.0%)所占比例高于非斑块进展组(5.7%和3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斑块进展组(14.5 mg/L和6.6×109/L)也高于非斑块进展组(6.3 mg/L和4.3×109/L)(hs-CRP t=3.181,P≤0.01;中性粒细胞t=2.364,P<0.01).高水平hs-CRP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概率为低水平hs-CRP者的2.52倍;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概率为非心肌梗死者的3.98倍.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hs-CRP是冠脉粥样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检测双侧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DSA证实的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重度狭窄(8例)或一侧重度狭窄、另一侧闭塞(10例)患者,共18例.应用TCD榆测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TCD对ICAe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0/10),对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6%(25/26),总体符合率为97%(35/36).②术前ICAe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241 ±55)cm/s,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为(59 ±15)、(58±12)、(59 ±15)、(61 ±14)、(64 ±16)cm/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各阶段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③术后支架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较术前升高[(59 ±14)、(120±24)cm/s,P=0.000],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改善(0.64 ±0.15,1.05 ±0.19;P=0.000).术后闭塞侧MCA的PSV亦有所升高[(48 ±17)、(70 ±16)cm/s,P=0.005],而PI值的变化不明显(P=0.379).④术前有2例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双侧颈动脉置入支架后,AcoA关闭;术后有11例AcoA开放,其中10例为一侧闭塞,另一侧狭窄的患者,1例为双侧重度狭窄而仪一侧置人支架的患者.术前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24支(10例为双侧同时开放,4例为单侧开放),术后18支PcoA关闭(6例为双侧同时期,6例为单侧关闭).结论 TCD可用于双侧ICAe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中药稳斑汤与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稳斑汤、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辛伐他汀胶囊。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中药稳斑汤与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辛伐他汀胶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及血流变学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