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2087篇
特种医学   37篇
综合类   563篇
预防医学   89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3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马旭  张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2,(13):2465-2469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了解该疫源地宿主动物及其寄生媒介生物种群特征,为准确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构成比、率和相对比等指标,对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5—2020年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5—2020年,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监测点共鉴定啮齿动物18种10403只。其中,阿拉善黄鼠6511只,占鉴定总数的62.59%,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0.51只/公顷;小型啮齿动物平均捕获率为1.39%,不同年度间捕获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8.982,P<0.05);鉴定蚤类14种45497只,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37181只,占鉴定总数的81.72%,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群;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0.41%,不同年份间鼠体染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1.907,P<0.05),平均蚤指数为1.34;鼠疫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宁夏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性持续存在,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不能排除动物间鼠疫局部散发的可能性,需继续加强动物间鼠疫监测力度,适时开展监测预警及灭鼠工作,严防鼠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对青海高原藏系绵羊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和相关鼠疫菌遗传特征进行研究,为制定出适合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汇总分析青海省1958―2020年藏系绵羊引发的人间鼠疫疫情资料,描述其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对38株分离自人、藏系绵羊和喜马拉雅旱獭的鼠疫杆菌进行测序,再结合其他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分析菌株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构建菌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  1958―2020年共发生藏羊为疫情传染源的人间鼠疫疫情16起,发病69人,死亡42人,病死率60.86%。与藏系绵羊相关的鼠疫杆菌都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进化分支1.IN2中,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一鼠疫事件中人、藏系绵羊和周边喜马拉雅旱獭分离菌株位于同一簇群,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符。  结论  流行病学结合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证实了青海省人间鼠疫来自藏系绵羊,而藏系绵羊鼠疫则起源于旱獭。藏系绵羊是青海高原上重要的家畜,因此不应低估藏系绵羊鼠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3.
鼠疫监测方法的创新与广西的鼠疫监测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鼠疫最早发生在1866年龙州县境内,最后一次流行发生于1947年合浦山口乡永安村。广西自1866年至1947年的81年间,曾在44个县(市)发生63年次人间鼠疫流行。近年来,鼠疫正在全球范围内由静息期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尤其是与广西相邻的越南和云南省,后者以1-3个县的速度增加,并呈跳跃式地逐年由西向南然后向东迁移,步步逼近广西,现在广西已成为兵临城下之势。[1]。因此,如何提高广西鼠疫的监测质量、系统地开展监测工作、及早发现和掌握鼠疫的疫情动态至关重要,本人就实际监测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进…  相似文献   
54.
内蒙古面临着多种类型疫源地鼠疫流行和复燃的风险。蒙古旱獭疫源地虽然暂未在国内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但过去检出过阳性血清,同时蒙古旱獭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毗邻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蒙古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时隐时现;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并频频波及人间。由于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毒力明显高于长爪沙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且在历史上曾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鼠疫防控重点应在常规鼠疫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动态的监测,警惕该两个疫源地复燃并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调查引起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面积野鼠自毙疫情的病原体,以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19只自毙野鼠样本,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耶尔森菌病原体分离、噬菌体裂解实验、F1抗原、caf1基因等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排除鼠疫。同时,脏器样本接种绵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氏琼脂培养基等营养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真菌类病原体;选取10只组织腐败较轻的自毙鼠,按肺组织、脑组织、腹腔脏器组织分为3份样本后,研磨、离心,再以0.22μm滤膜过滤,收集离心上清液、滤膜滤出液和滤膜截留残渣共9份样本,腹腔接种雄性、体质量30~40g昆明小鼠,每组2只,每只0.5ml。另接种0.5ml Hank’s液2只鼠作对照。共接种昆明小鼠20只。死亡小鼠解剖观察病理变化,取脏器组织接种上述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为阴性;自毙野鼠脏器镜检、分离培养及接种实验动物均检出G- 短小杆菌,经梅里埃VITEK 2GN、GP卡、16S rRNA扩增鉴定为多杀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Pm) ,概率为99%;分离到的G+粗大杆菌为腊样芽孢杆菌,概率为99%。结论 多杀巴斯德菌可能是这次发生野鼠大面积死亡的病原菌。该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6.
吴美忠 《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1):605-606
本文对东阳市鼠疫历史疫区1998~1999年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2132只,隶属2目4科8属13种,室内鼠密度2.59%,褐家鼠为优势种(70.10%),野外鼠密度2.94%,黑腹绒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77.79%),染蚤率7.31%,总蚤指数0.143,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为优势种(87.74%),鼠蚤染带率黄胸鼠最高(16%),其次为褐家鼠(13.01%)采集鼠血清2015份,经IHA法检测均呈阴性,病原学活体培养978份,未发现鼠疫杆菌菌落。  相似文献   
57.
李继忠 《医学动物防制》2000,16(12):633-636
目的 探讨盈江家鼠鼠疫的疫源性质、保存方方式。对盈江县1941~1955和1984~1999年两次家鼠鼠疫流行和静息期间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盈江疫源地内的主要宿主是黄胸鼠;主要媒介是印鼠客蚤;病原体为鼠疫菌家鼠变种;具备家鼠鼠疫疫源地的地理景观条件。结论 盈江存在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流行是家鼠鼠疫的再燃;疫源可能以“流行保菌”的形式长期保存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58.
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的甲类烈性传染病,发病急剧,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危害严重。一旦发生鼠疫暴发疫情,若稍有麻痹思想就有可能导致象印度“苏拉特风暴”那样的严重危害和损失。根据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经验、吸取印度“苏拉特风暴”的教训,对于鼠疫暴发疫情,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  相似文献   
59.
曾几何时,人类多么自豪、多么自信地宣称即将彻底征服细菌、病毒等生物致病因子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因为我们已陆续研制生产出超过350种的抗生素,因为免疫接种已在全球得到普及。仿佛特地给以上观点作证的是,曾疯狂肆虐全球的天花已经被人类彻底消灭,中世纪曾经让欧洲整城整城灭绝死寂的鼠疫也渐渐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余脉北坡70~90 年代鼠疫动物病调查资料的回顾分析,发现该地区啮齿动物隶属5 科11 属17 种。达乌尔黄鼠为主要优势种,其次是西伯利亚早獭和布氏田鼠。鼠体寄生蚤3 科7 属11 种,黄鼠的主要寄生蚤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其次为二齿新蚤和阿巴盖新蚤。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历年来未发现阳性材料,因此认为该地区存在鼠疫疫源性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应密切注意鼠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