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3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高原环境中大鼠脑水肿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在模拟5000m高原环境下脑水肿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实验选用Wistar大白鼠56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实验组48只,其中实验组按在模拟高原环境中饲养时间分为饲养4,24,48,72h,2周和4周组,每组8只。在各时相点取大鼠大脑半球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率,作AQP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原位杂交,用图像分析软件检测AQP4抗体和基因阳性表达相对灰度值,了解AQP4在大鼠大脑的表达变化。结果:饲养4,48,72h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5~0.01),大鼠在模拟高原环境中饲养2周时含水率逐渐下降,饲养4周组脑组织含水率接近正常对照组。AQP4在脑毛细血管壁及胶质纤维呈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AQP4平均相对灰度值(average relative gray,ARG)(1.268&;#177;0.119)明显低于饲养4h组(1.392&;#177;0.098)(t=5.258,P&;lt;0.05);饲养24,48和72h组AQP4阳性表达增强,ARG值显著增加(t=2.967~5.652,P&;lt;0.01);饲养2周组ARG值有所下降(t=5.239,P&;lt;0.05)。AQP4 mRNA在胶质细胞核和神经细胞核表达阳性,变化规律与AQP4蛋白变化基本一致,即24,48和72h组阳性细胞数率增加(t=3.045~5.526,P&;lt;0.01),阳性染色增强,饲养2周组阳性表达率下降(t=4.687,P&;lt;0.05).结论:AQP4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密切相关,AQP4表达增强是高原脑水肿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汉族、藏族人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多态性与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确诊的CMS男性患者159例为病例组(汉族90例,藏族69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230例为对照组(汉族120例,藏族110例)。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汉、藏族人群均检出CC、CT两种基因型,未见TT基因型。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对照组,藏族人群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汉族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人群与藏族人群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可能是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低氧适应的遗传学变异,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青海汉族、藏族人群CMS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4.
正高原轻便加压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制的军地两用高原卫生装备。该装备为高原就地治疗急性高原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装备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该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轻便加压舱根据治疗急性高原病的效果与应用压力大小密切相关,将舱内应用压力设计在50kPa(约为0.5kg,超过国外压力的2倍),这一压力相当于舱内模拟高度可以由海拔5km降至海平。因而,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周围的局部低气压环境,使患者在高原就地及时得到治疗;即便是下送平原,患者在舱内亦可保证途中安全。高原轻便加压舱已经总后勤部连续数年装备部队试用,并先后在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抗震救灾行动中的医疗卫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产生了显著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之一。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中机体遭受低氧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动态调整,使得红细胞生成的生理调节发生紊乱,造成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在不同的组织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世居藏族和6例移居汉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慢性高原病世居藏族临床表现较移居汉族轻,启动病理过程的海拔高度高,Hb、RBC、Hct低于移居汉族,血气分析两组无明显差异,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部分病人肺功能检查显示小气道呈轻度阻塞。结论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移居汉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高原肺水肿是由于急剧低氧而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性疾病,是海拔3000m以上地区的常见病.高山缺氧、上呼吸道感染、受寒及劳累等因素易诱发急性肺水肿.2006年2月延边大学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1例高原性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急性高原病(AHAS)的发病特点、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高原(低氧)和平原(常氧)+内毒素诱导的绵羊肺淋巴造瘘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比较高原(AG)和平原(FG)两组肺动脉压(Ppa)、肺嵌压(PAW)、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水质量[肺淋巴流量(Lung lymph flow,QL)、肺通透表面积(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PS)、肺淋巴液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比值(L/P)];通过统一的SIRS评分标准对平原地区(海拔430m,西安)和中度高原地区(海拔1517m、2261m,兰州、西宁)ICU患者和胸外科开胸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对比观察术后SIRS、MODS评分的变化趋势、发病率和结局的差异。结果平原地区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的Ppa、PWP、QL、PS、L/P和高原地区(3780m)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原ICU患者满足SIRS诊断标准二项、三项及四项标准的发病率分别为59.1%、27.2%和12.1%;2个脏器和3个脏嚣满足MODS评分诊断者分别为50.0%、56.1%。中度高原(1517m)地区ICU病人,满足SIRS二、三及四项标准者分别为91.2%、78.9%和38.6%;2个和3个脏器满足MODS评分诊断标准者分别为66.7%、28.1%。在平原地区开胸术后的PaO2全部≥80mmHg,中座高原地区(1517m、2261m)全部≤60mmHg。结论由内毒素和/或缺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可能有共同发病基础,同属混合型肺水肿性质。高原重创刺激可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启动全身炎症反应效应,其量化指标在≥1500m地区已变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0.
高原脑水肿又称高原脑病、高原昏迷,是人体由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因脑缺氧而导致的一种严重脑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0·5%~2%[1];死亡率位居急性高原病各型之首,约5%~16·7%[2]。高原脑水肿患者病情危重,如何提高救护水平以挽救患者生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自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该病共计19例,现将我们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9例,均符合高原脑水肿诊断标准[3]。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15岁~53岁,平均37·2岁,均为汉族。乘车进入高原地区17例,乘飞机2例;初次进藏17例,再次进藏2例。其中神志恍惚9例,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