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0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766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126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1815篇
内科学   677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704篇
综合类   2970篇
预防医学   508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689篇
  14篇
中国医学   613篇
肿瘤学   31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设计一种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的瑞氏染液混配机。方法瑞氏染液混配机由混配罐、水箱、电机、电控箱和基座等构成。工作模式采用动力电机减速驱动混配罐翻转,借助于混配罐内壁摩擦撞击和研磨材料碰撞,使粉粒状瑞氏色素粉碎分散溶解成均一的极细小的微粒以至混配成瑞氏染液。通过实际配液和染色比较瑞氏染液混配机配液与人工配液的差异。结果瑞氏染液混配机混配的染液色素颗粒微细,质量优良,染色效果好,便于标本片的会诊和图像采集,避免了人工配制造成的染液质量不稳定和甲醇的毒副作用。结论该设计装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配液效率高,是一种特别适宜配制瑞氏染液的实验室实用新型设备。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Vim、cyclin E、SKP2、Ki-67等指标. 结果 BLBCs形态学特征主要有:推进性生长方式(P=0.000);肿瘤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地图样坏死(P=0.000);非典型髓样癌特征(P=0.015);泡状核样(P=0.017);核分裂象多见(P=0.000);BLBCs高度表达以下免疫指标:CK5/6(P=0.000)、Vim(P=0.000)、CD117(P=0.018)、cyclin E(P=0.000)、SKP2(P=0.007).结论 BLBCs是经基因表型证实的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可替代性诊断BLBCs.  相似文献   
943.
我校的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下设4个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微生物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二个。由于形态学科的特点,形态学的实验重在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室的内涵建设就以人体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和病理切片制作为主要对象。以下谈谈我校通过多途径促进形态学实验室建设的情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康照昌  张卫华 《医学信息》2009,22(12):2644-2647
人体形态学是将人体形态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形态学有机的整合,是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护理专业课和临床护理的基础.现行形态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培养"技术应用型"的护理人才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必须优化形态学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满足护理专业的需要.我们在形态学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45.
目的:利用骨髓移植的方法观察骨髓来源细胞在小鼠实验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同种无标记小鼠为受体鼠,受体鼠在接受供体骨髓细胞前经亚致死剂量^60Co照射。并于移植5周后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接受竹叶青蛇毒注射;蛇毒注射后7、14、28、56d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受体鼠肾脏内的GFP阳性细胞及受体鼠肾脏病理变化,其中一组受体鼠在蛇毒注射后接受连续1周的粒巨系一集落刺激因子(GM-CSF)腹腔注射,观察GM-CSF对骨髓来源细胞及受体鼠的影响。结果:无论有无蛇毒损伤,荧光显微镜下受体鼠肾脏内均未见明亮的绿色荧光。GFP免疫组织化学可见所有受体鼠的肾小管上皮内均有少量细胞质棕褐色、细胞核大且紫蓝的GFP阳性细胞,包括那些骨髓移植后无蛇毒损伤的受体鼠;肾小球内也可见上述细胞,但在无蛇毒损伤的受体鼠内肾小球内未见上述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未见到明显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从形态上证实肾小球内的这些GFP阳性细胞大多为血细胞。那些接受GM-CSF注射的受体鼠肾脏内,GFP阳性细胞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肾脏损伤恶化,表现为蛇毒注射后1周出现了明显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骨髓来源细胞在蛇毒诱导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小鼠肾脏内向肾小管和肾小球细胞均可少量转化,但由于转化率低及肾小球结构的复杂性,向肾小球细胞的转化更加不易被识别;GM-CSF注射未能增加外源性骨髓细胞向肾脏实质细胞的转化而使受体鼠肾脏损伤恶化,于病程早期出现了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检测并分析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规律;通过细胞培养观察FGF基因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 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妊娠胎鼠肢芽软骨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谱,分析MAPK信号通路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GF)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规律.构建bFGF质粒并转染至培养的BMSCs中,用MTT法、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FGF基因转染BMSCs的效果及产物表达. 结果 MAPK信号通路中的FGF在软骨发育过程中的软骨形成关键期表达显著上调,并启动MAPK信号通路,促进软骨形成.bFGF基因转染的BMSCs生长活力较强,可以保持2周以上;HE染色显示细胞增殖旺盛,胞核深染;RT-PCR表明有bFGF的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FGF表达量高. 结论 FGF能够启动MA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软骨彤成.bFGF质粒转染BMSCs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细胞有向软骨细胞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947.
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与鉴定的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髂骨骨髓24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贴壁培养,EGM-2培养基诱导扩增EPCs。Dil-ac-LDL、FITC.UEA—I荧光双标、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计算纯度。透射电镜和管腔形成实验鉴定EPCs向血管内皮细胞(ECs)分化的能力。结果培养72h换液时可见贴壁细胞形成明显细胞克隆集落,第5天集落数增加,1周后细胞融合达80%,至第14天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至第7天细胞Dil-ac-LDL、FITC-UEA-I双荧光染色阳性率为(95.1±4.0)%,CD133、CD34、KDR、VE。Cadherin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8.5±4.4)%、(45.4±7.8)%、(66.7±7.2)%、(20.5±5-3)%。培养第10天细胞透射电镜显示成熟血管ECs特有的Weibel-Palade小体。管腔形成实验表明,体外ECMatrix上培养7至12d的EPCs具有较强的管腔形成能力。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的人髂骨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EPCs,纯度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EPCs培养7至12d,具有良好的管腔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D-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衰老模型,何首乌饮连续灌胃,肾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何首乌饮组的肾小球数目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接近;肾小囊囊腔宽和肾小球直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何首乌饮能改善衰老大鼠肾脏的形态学结构,具有延缓肾脏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1997年至2007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对其中按2003年WHO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1MPC结构乳腺癌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伴有IMPC结构的乳腺癌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与浸润性导管癌伴存,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3.6%,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病理学的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聚集呈微乳头状癌巢,或呈桑椹状、小腺管样,位于人工间隙内呈中空簇状生长,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上皮膜抗原(EMA)着色于细胞团的外表面,而细胞间无着色呈"反极"染色现象,部分瘤细胞可以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结论 伴有IMPC结构的乳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均应引起重视.诊断时应与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黏液腺癌、转移性乳头状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50.
Background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lammatory mediators wa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is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neutrophil count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re predictive of angiographic morphologic features that indicate 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8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segment elevation.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a thrombus-formation group (n=77) and a non-thrombus-formation group (n=-106). All patients had a Killip's classification 〈3 and onset 〈12 hours prior to presentation. All the cases were going to undergo coronary angiography, includ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simple coronary angiography, or thrombolysis in a coronary artery (or arteries) 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Blood samples for measurement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for routine blood laboratory studies were collected prior to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The levels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total leukocyte counts, neutrophil counts, and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s were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the thrombus-formation group than in the non-thrombus-formation group patients (for each, P 〈0.05).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dentifie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neutrophil count, and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for each, P 〈0.05).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vels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re predictors to higher neutrophil counts,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nd ndicate thrombu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