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5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766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126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1813篇
内科学   677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4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705篇
综合类   2973篇
预防医学   511篇
眼科学   184篇
药学   689篇
  14篇
中国医学   613篇
肿瘤学   31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高、低压舱致豚鼠耳气压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高压氧舱法和低压舱法检测咽鼓管通气功能时,引起实验豚鼠的中耳、内耳病理改变的一致性。方法 健康的杂色豚鼠38只随机分为3个高压氧舱组和3个低压舱组,分别在相应条件下进行模拟上升和下降实验,出舱电耳镜观察豚鼠鼓膜后处死,进行中耳及内耳组织学观察。结果 鼓膜反应及中耳、内耳组织学改变组间无差异。结论 本实验从病理形态学角度证实高压氧舱可以检测咽鼓管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92.
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  何玉兰 《眼科研究》1989,7(4):201-203
角膜上皮层是角膜组织的重要生物膜屏障,并为构成眼球光学屈光面的专一化组织,故临床医师对角膜上皮细胞层的病理损害历来十分关注。随着科学的进展,目前对角膜细胞病理的探讨已进入分子水平,故应用体外细胞培养作为研究手段正在应时开展。本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893.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很多:有普通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镜、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普通显微镜由于缺乏色泽对比和立体感,需要有丰富熟练的尿形态学检验工作经验者。且最理想是染色。但较麻烦,故开展甚少;相差显微镜法反映尿红细胞形态立体感强,善于分辨;电镜法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医院难以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有客观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易受其他微粒的干扰;  相似文献   
894.
目的 研究17α-甲基睾酮暴露对产后雌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illeri)性逆转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剑尾鱼第二性征变化作为水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浸浴法以10wg/L 17α-甲基睾酮为剑尾鱼染毒持续7周,对实验鱼的体形、腹鳍、臀鳍、尾鳍及性腺等组织器官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幼鱼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性别分化进行统计.结果 17α-甲基皋酮对产后雌鱼有明显的影响,受诱导后出现性逆转,逐渐发育形成雄性第二性征:体形变纤细;腹鳍第1鳍条变短、第2和第3鳍条延长,臀鳍第3、4、5鳍条末端钩状化且第3鳍条变粗壮,尾鳍上下缘出现增生;体内与臀鳍相连的骨骼合并生长;受诱导的雌鱼性腺呈现退化趋势并伴有卵细胞坏死现象,生殖能力受到负面影响.结论 剑尾鱼臀鳍和尾鳍变化可作为水环境雄激素物质污染监测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895.
目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是一种常见的成人主动脉瓣病变,其中大多数患者为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单叶主动脉瓣畸形(unicuspid aortic valve disease,UAV)非常罕见。本研究通过对12例UAV患者进行MRI检查,并与三叶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UAV患者主动脉瓣的形态学特点及主动脉近段管径改变。方法:使用1.5TMR机连续对288例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行MRI检查,共发现12例UAV患者,103例TAV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胸主动脉的瓣环区及管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96.
分析8例急性成熟障碍型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鉴别要点,认为粒缺的原始、早幼粒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形性和畸形恶性倾向,大多伴毒性颗粒,与ANLL的原始、早幼粒细胞显著不同,易于鉴别。  相似文献   
897.
胶原复合梯度TCP修复关节软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新型双向三维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胶原复合梯度TCP(collagen complexTCP,Col/TCP)对兔关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并对再生软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取30只成年大白兔,体重2.0~2.5kg,雌雄不限,于双侧股骨外侧髁制作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于右侧植入Col/TCP修复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不予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4、6、8、12和24周分别处死6只动物,取股骨外侧髁关节面行大体、组织学、透射电镜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采用Wakitanifa法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评价修复组织质量。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缺损区由白色组织完全充填,表面较光滑,有光泽;12周,修复关节软骨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且与关节下骨结合紧密;24周,再生软骨未见明显退变。对照组观察期内均未见软骨组织形成,缺损由纤维组织填充,修复组织表面粗糙,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实验组术后4、6、8、12和24周组织学评分分别为(7.60±0.98)、(5.69±0.58)、(4.46±0.85)、(4.35±0.12)、(4.41±0.58)分,对照组分别为(10.25±1.05)、(9.04±0.96)、(8.96±0.88)、(8.88±0.68)、(8.66±0.54)分;Ⅱ型胶原含量实验组分别为0.28%±0.01%、0.59%±0.03%、0.68%±0.02%、0.89%±0.02%和0.90%±0.01%,对照组为0.08%±0.02%、0、09%±0.04%、0.11%±0.03%、0.25%±0.03%和0.29%±0.01%;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可见典型软骨细胞,而对照组为粗大胶原纤维,细胞少见。结论双向三维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Col/TCP在动物体内可诱导关节软骨缺损后的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898.
从39株样品中筛得5株能在厌氧条件下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细菌,本研究鉴定了其中一株菌株XJ—Li,并进行了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9.
目的 应用高效细菌内同源重组系统pAd-Easy制备融合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4/7(BMP-4/7)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转染兔骨髓幕质干细胞(BMSCs),检测BMP-4/7的成骨活性.方法 采用RT-PCR一步法和基因重组法,从胎盘组织中克隆BMP-4和BMP-7成熟肽cDNA,获取BMP-4/7融合基因,克隆到pGEM质粒中;从pGEM-BMP-4/7质粒中切取BMP-4/7融合基因克隆到穿梭载体,在大肠杆菌内重组,在293细胞中构建AAV-BMP-4/7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采用SDS-PAGE电泳榆测BMP-4/7融合基因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融合基因BMP-4/7在BMSCB中的表达.AAV-BMP4/7转染兔BMSCs细胞7、14 d后,行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测定,观察成骨活性,以非转染组作为对照. 结果成功构建高滴度的携带BMP-4/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BMP-4/7.AAV-BMPd/7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可见29~830 KD蛋白带,大多数蛋白存在于包涵体内.ELISA检测显示经AAV转染的BMSCs中BMP-4/7蛋白有表达,随着转染MOI值的增加,BMP-4/7蛋白的表达增高(P<0.01).AAV-BMP4/7转染细胞后,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均明显增高,并与转染后诱导培养的时间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融合基因BMP-4/7可提高BMPs表达水平,有成骨活性,通过AAV可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00.
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肥厚性心肌病 (HCM )是一种具有家族性心脏异常倾向、独特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的特发性心肌病。本文目的在于总结、探讨并阐明当前国外对HCM的研究进展。一、命名和流行情况HCM的名称是杂乱繁多的 ,反映出它的不一致性 ;以往多数研究是基于一组群病人最为显著的临床特点而撰名的 ,目前是否能把HCM看作单一的病种或一组征候群尚未定论[1,2 ] 。HCM已成为令众多心血管病研究学者所公认的名字 ,而不像许多其它名字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等 ,容易使人误入左室流出道梗阻并发症的歧途[3] 。HCM能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