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9篇
  免费   1353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耳鼻咽喉   224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889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5610篇
内科学   5134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3149篇
特种医学   18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253篇
综合类   9835篇
预防医学   1658篇
眼科学   221篇
药学   3816篇
  79篇
中国医学   2319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851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1006篇
  2020年   854篇
  2019年   853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862篇
  2016年   1007篇
  2015年   1157篇
  2014年   2014篇
  2013年   1915篇
  2012年   2375篇
  2011年   2600篇
  2010年   2287篇
  2009年   2266篇
  2008年   2442篇
  2007年   2033篇
  2006年   2002篇
  2005年   1738篇
  2004年   1325篇
  2003年   1085篇
  2002年   923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DSA)检查。比较CTA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检出情况,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2种方式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CTA对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检出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轻度及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颈内动脉内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P<0.05),而2种方式在颈总动脉以及颈外动脉不同类型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颅外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但仅在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CTA诊断ACI患者动脉颅外段病变时,其效率优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尤其是在对血管狭窄程度及颈内动脉斑块类型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转向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方面,对比增强超声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已成为判断斑块稳定性的新技术之一.文章就对比增强超声的原理及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血管形成和易损斑块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4.
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导致认知损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能解除颈动脉狭窄,提高脑灌注量,进而可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干预后的并发症和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结节性硬化综合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种非神经组织错构瘤及良性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除骨骼肌、周围神经及脊髓外,所有分化于3个胚层的组织或器官如脑、皮肤、肾脏、眼、肺、心脏、肝脏、骨骼等均可以累及。  相似文献   
996.
多发性硬化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呈逐年升高之趋势。许多研究表明,性别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转归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项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受多发性硬化性别差异影响的要素,诸如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进程、磁共振成像、治疗原则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早期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高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早期MS患者49例和NMO高危综合征患者30例(包括长节段的横贯性脊髓炎22例、复发性视神经炎8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中NMO-IgG抗体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早期MS患者和NMO高危综合征患者的EDSS评分、病程以及感觉症状、脑干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MS组患者中病灶数>9个的比例(77.6%)高于NMO高危综合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高危综合征组患者在脑脊液蛋白异常率(19例,63.3%)、蛋白水平[(0.57±0.45) g/L]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率(19例,63.3%)、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4.317个/mm3 (0~274个)]方面与早期MS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NMO高危综合征患者中6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患者NMO-IgG阳性,13例早期MS患者中2例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MS患者和NMO高危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明显不同,这些差异对早期鉴别MS与NMO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进而探讨GHb、hs-CRP、SU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为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142例,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将一般情况及相关检查指标行χ2检验或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123例(86.62%),其中不稳定斑块82例(57.72%),稳定斑块41例(28.87%),无斑块组19例(13.38%);不稳定斑块组性别、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比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年龄、高血压史、卒中史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GLU、GHb、hs-CRP、SU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Hb、hs-CRP、SUA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合并急性ICVD患者中,GHb、hs-CRP、SUA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GHb、hs-CRP、SUA控制不良的患者,弱化致动脉硬化因素,减缓斑块不稳定化进程,对T2DM合并急性ICVD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多发性硬化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之一,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年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约有100万人。现收集我院2007年以来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资料,对其CT和MRI影像进行分析,以求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均为2007-01—2012-07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男4例,女6例,年龄22~41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脑缺血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颈部血管彩超及TCD资料。结果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为19.1%、36.2%、42.5%、49.1%;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6,P<0.05);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侧支循环开放率分别为19.1%、36.2%、47.1%、67.9%;各组间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侧支循环的开放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