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98篇
内科学   22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695篇
预防医学   9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5篇
  10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生和流行极易造成重大或是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型别多,一些疫源地的动物疫情仍然比较活跃,时而会波及到人间,因此早期发现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显得十分必要。在全球广泛开展传染病预测预警的大背景下,我国鼠疫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预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预警价值。方法对1226例发病48 h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719例健康人的血浆进行溶血磷脂酸(LPA)检测,总结其特点。结果观察组(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浆LPA水平均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结论 LPA是血小板活化早期释放的物质,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预警因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血肿扩大早期预警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158例HICH病例进行动态监护,经颅脑CT证实后分为血肿扩大(HE)组和血肿稳定(HS)组,并对两组NICP、脑灌注压(CPP)、血肿侧与健侧NICP的差值(D值)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符合血肿扩大诊断59例(37.3%),其中91.5%的病例发生于起病12 h以内;同时,HE组NICP及D值较入院首测均显著增高(P=0.001和0.000),而CPP以及HS组NICP、CPP及D值则均与入院首测无显著改变(P>0.05);对D值≥1.3 mm Hg的病例数分析,入院首测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而血肿扩大或24h后复测HE组为51例(86.4%),较HS组的7例显著增多(P=0.000);GOS评分HE组的良好率显著低于HS组(P=0.000),而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则显著增高(P=0.005和0.036),但两组中残及重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604和0.256).结论 NICP因其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能成为早期预警HICH后血肿再扩大的有效监测手段;而以D值作为观察指标时,这种预警可更为早期和敏感.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云南省边境地区建立持续动态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及时性,以提升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 选择3个边境县,以全覆盖的方式,于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持续监测医疗机构14个症状及6个症候群,收集小学每天学生缺勤信息和边境口岸入境人员发热信息,构建基于手机和电脑平台的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结果 采用EARS-3C和Kulldorff时空扫描的预警模型,发现皮疹、流感样症状和小学缺勤等多个监测信号源对手足口病、流感和水痘等常见传染病预警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前1~5 d预警)。系统简便易用,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强,以交互式图表及可视化地图的方式展示,相关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监测数据情况和预警信号的变化,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结论 该系统科学有效、操作方便,能实时发现边境地区常见传染病的暴发或聚集事件,实现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本地及跨境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MNEWS)和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NEWS)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转入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MNEWS和NEWS对328例新生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数分析两种预警评分量表对新生儿转入NICU的预测作用。根据患儿是否入住NICU分为入住NICU组和普通病房组,比较2组新生儿的MNEWS和NEWS评分所用时间。结果入住NICU组新生儿MNEWS总分≥6分、单项≥3分例数及新生儿总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 < 0.01),且单项分指标的预测率(87.50%)明显高于总分预测率(70.24%)(P < 0.01)。入住NICU组新生儿NEWS总分≥2分例数及新生儿总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 < 0.01)。MNEWS对新生儿转入NICU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 I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9、0.889~0.934、89.28%、81.13%,NEWS对新生儿转入NICU的预测的AUC、95%I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12、0.687~0.765、69.12%、76.65%。MNEWS评估患儿入院时得分所用评估时间为(54.12±3.51) s,明显长于NEWS的(49.15±3.25) s (t=18.81,P < 0.01)。结论MNEWS和NEWS对新生儿转入NICU均有预测作用,MNEWS指标区间更加细致合理,对新生儿转入NICU有更高的预测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脑卒中病人病情评价方法,并与传统护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67例作为观察组,建立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方法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普通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实施护理。比较2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普通病房脑卒中病人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可提高护士观察病人频率,及时预测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予以干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在急诊患儿危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法,对2015年4月至6月我院急诊重症患儿(收ICU 176例)及轻症患儿(好转返家352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PEWS,比较两组分值,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PEWS评分显著高于轻症组[(3.24±1.24)分 vs.(0.66±0.42)分;t=28.43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可信区间为0.810~0.889(P<0.05),最佳临界分值为3.5分。结论 PEWS评分对评估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及时识别危重患儿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0.
王洪梅  吴君  陈莲花  夏伶俐 《海南医学》2016,(16):2740-2741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性中毒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20例急性中毒患者,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患者入院就诊为观察起点,采集相关数据,进行MEWS评分,追踪患者30 d预后,分析不同分数段患者预后情况,并通过ROC曲线探讨MEWS评分预后预测的准确性。结果0~4分308例,存活305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0.97%;5~8分86例,存活37例,死亡49例,病死率为57.0%;≥9分26例,存活0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00.0%;MEWS评分对急性中毒患者死亡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4.5分,灵敏度96.2%,特异度89.2%,Youden指数为0.854,ROC曲线下面积AZ=0.982,与零假设(曲线下实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WS评分能够很好地预测急性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该评分简单、使用,适合在急性中毒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