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4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550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406篇
妇产科学   226篇
基础医学   456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3829篇
内科学   1776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504篇
特种医学   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144篇
综合类   5557篇
预防医学   2487篇
眼科学   321篇
药学   2269篇
  22篇
中国医学   725篇
肿瘤学   58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977篇
  2013年   941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1290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2489篇
  2007年   1529篇
  2006年   1514篇
  2005年   2103篇
  2004年   1060篇
  2003年   845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瑞金康复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79例,所有结节均经细胞学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结节。其中74例选择化学消融+物理消融治疗、1例药物治疗、4例自行吸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随访,随访主要观察囊实性结节吸收后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信号等特征,记录结节体积,并与吸收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79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在超声随访过程中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吸收,结节吸收均在同一部位表现为低或极低回声结节,囊性成分逐步减少,甚至消失,体积明显减小,末次随访缩小后平均体积与首次超声检查时的平均体积比较[(1.42±1.36)ml vs(40.78±34.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节体积最大缩小率87%,最小缩小率68%,平均缩小率(75±5)%。79例吸收后结节中,74例超声表现具有恶性结节特征,5例不具有恶性结节特征。 结论超声随访可动态观察结节变化过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超声随访时常出现恶性结节征象,明确既往囊性或囊实性结节病史可为判定"木乃伊结节"提供重要依据,避免过度诊断及不必要的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992.
AngⅡ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进入维持性透析阶段后却很少有人关注AngⅡ的作用,本研究从2002年7月到2002年12月对鄂尔多斯地区29例走透患者的AngⅡ进行了检测,并随访至2006年3月,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现就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新医学》2006,37(11):761-761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一定期间某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项指标。通常取自长期随访观察的特定人群,需要做大量的人群调查随访工作才能获得。常以年为单位,多用千分率、十万分率表示。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关系及与磁共振波谱(MRS)的相关性.方法 脑卒中后VD组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63~81(平均72.4±6.8)岁.脑卒中后非VD组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64~80(平均71.1±7.3)岁.选择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62~79(平均71.8±6.1)岁.脑卒中者在起病时予测定血IGF-1水平及头颅磁共振(MR)检查,对照组在入组时测定血IGF-1水平及头颅MR检查.MRS感兴趣区取中脑水平处的双侧颞叶海马区,分别计算左、右两侧各感兴趣区平均NAA/Cr、Cho/Cr 比值.结果 3组IGF-1间差异显著(F=8.63,P=0.004).脑卒中后VD组[(110.6.0±27.5)ng/ml]较脑卒中后非VD组[(154.1±59.3) ng/ml]和对照组[(161.3±60.5) ng/ml]明显减低且差异显著(t=6.74,6.98,均P<0.001),脑卒中后非VD组与对照组间则无差异(t=0.37,P=0.72).NAA/Cr比值在脑卒中VD组最低,对照组最高;Choline/Creatine (Cho/Cr)比值在脑卒中VD组最高,对照组最低.脑卒中VD组颞叶海马区NAA/Cr、Cho/Cr比值与血IGF-1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γ=0.14,P=0.038;γ=-0.16,P=0.022).此外,脑卒中VD组MMSE评分与颞叶海马区NAA/Cr呈正相关,与Cho/Cr呈负相关(P<0.05).结论 对于低血IGF-1水平、颞叶海马区NAA/Cr比值降低、Cho/Cr比值增高的脑卒中患者,应在认知功能方面给予密切观察和随访,及早进行认知功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对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74例置人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功能I-Ⅱ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的患者,分为生理性起搏组(48例)与非生理性起搏组(26例),术前测血浆脑利钠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术后随访3年,测定血浆脑利钠肽和左室射血分数.对两组术前、术后血浆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状况进行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生理性起搏组术后血浆脑利钠肽较术前有所增高,分别是(48.21±17.55)pg/ml和(55.07±17.62)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P=0.10),而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非生理性起搏组术后血浆脑利钠肽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是(88.86±18.74)pg/ml和(46.92±19.15)pg/ml(t=7.981,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分别是(59.85±5.69)%和(54.25±3.12)%(t=3.473,P=0.002);术后生理性起搏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非生理性起搏组低,分别是(55.07±17.62)pg/ml和(88.86±18.74)pg/ml(t=7.568,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非生理性起搏组高,分别是(54.25±3.12)%和(61.13±4.01)%(t=8.394,P<0.01).结论 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相比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低,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丁咯地尔、银杏叶注射液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加用普通胰岛素12U~24U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5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d、30d随访,分别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早,治疗后15d、30d随访治疗组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能减轻缺血神经细胞损害,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程度。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养心安神止眩丸对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脑动脉支架术的住院病人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从术前3 d~5 d开始服用养心安神止眩丸,服用至术后3个月.两组均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和噻氯吡啶治疗,用法相同.结果 两组均在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每3个月随访1次,治疗组有3例(9.7%)出现再狭窄,对照组有7例(21.9%)出现再狭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安神止眩丸对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结直肠腺瘤(CRA)摘除后复发情况和结肠镜监测现状,探讨CRA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研究标准283例CRA摘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CRA摘除后复发率,结肠镜监测间期和CRA复发的关系及CRA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肠镜监测组监测间期、频次,及未行监测的原因.结果 共随访CRA摘除后患者235例,随访率83.0%(235/283),其中生存患者233例,随访时间最短者12个月,最长66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5.1±14.2)个月.结肠镜监测组患者115例,监测率为49.4%(115/233),复发率45.0%(50/111),未监测组118例;年龄≥60岁、体重指数≥25kg/m2、多发腺瘤(≥2个)与CRA复发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4.299、5.291和8.883,P值分别=0.038、0.021和0.027);未监测组患者对CRA需要定期监测的知晓率明显低于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19,P<0.01).结论 CRA摘除术后复发率较高;高龄、高体重指数、多发腺瘤是预测CR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我院CRA摘除后结肠镜监测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对CRA摘除后定期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99.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 000万。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仅为81.5%;患者在治疗后经常出现反复,造成了治疗后的控制率只有35.6%。本文采用医院的糖尿病随访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传授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情况及ICD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从2004-01至2011-06出院诊断为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及肥厚型心肌病并且植入了ICD的43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共随访8~84(37.0±20.6)个月,无患者死亡。经ICD共记录到369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及13次心室颤动(室颤)事件,均被ICD成功终止,ICD共启动治疗程序498次。16例(37.2%)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室速/室颤事件,被ICD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恰当的治疗。无患者因室速/室颤事件发生晕厥。对于室速事件,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的总成功率为53.4%(197/369),首次成功率为20.8%(77/369)。6例(13.9%)患者发生了不恰当识别,1例(2.3%)患者发生了未识别事件。结论:ICD是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合理设置治疗方案及参数可使ICD更充分地发挥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