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2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17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48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475篇
内科学   544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2921篇
预防医学   2315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1786篇
  6篇
中国医学   467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SSSS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患儿均有泛红性红斑及皮肤触痛,除9例患儿外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适当的创面局部处理,平均住院6.5 d,均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抗生素,配合适当的局部处理及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我们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6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36例患者均来自农村,年龄16~60岁,病程1个月~20年。其中表现为长期流脓者6例,占16.7%;间歇流脓者30例,占83.3%。均曾间断应用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疗效差。1.2治疗方法西医:静滴替硝唑200mL,每日1次;青霉素960万U(需先作皮试,其中有2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为临床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LVFX)、司帕沙星(SPLX)和环丙沙星(CPLX)等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体外PAE。结果LVFX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最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最短;SPLX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最长,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最短;CPLX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最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最短;三种氟喹诺酮药物对试验菌株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重视其抗生素后效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测定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防突变浓度(MPC),比较氟喹诺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细菌耐药产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2种氟喹诺酮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法富集3×1010CFU.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2种氟喹诺酮药物MPC,计算MPC50、MPC90、MPC/MIC。结果左氧氟沙星对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90、MPC90/MIC90分别为16 mg.L-1、8,莫西沙星分别为2 mg.L-1、4;结合药物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400 mg.次-1,1次.d-1,其Cmax/MPC90、AUC/MPC90分别为2.3、18,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的Cmax/MPC90、AUC/MPC90明显高于300 mg.d-1组,分别为0.5、2.4。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离菌株莫西沙星比左氧氟沙星MPC90低,MSW窄,防突变能力更强。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1次.d-1,能够提高左氧氟沙星的防突变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地震伤员感染情况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对98例地震伤员中发生感染的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地震伤员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以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革兰氏阳性球菌(G+)以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高;地震伤员抗生素使用率为68.4%,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分别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使用频率分别为53.7%、12.5%、11.0%、8.1%;单用一种抗生素的有35例/次(53.03%),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有28例/次(42.42%).结论:地震伤员感染的病原菌耐药严重,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根据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蜜蜂在对抗致命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又称为超级细菌)疗法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发现,来自于太平洋地区蜂巢中的蜂胶,对引起致命感染、特别是住院患者感染的MRSA有活性。这种超级细菌是导致1996~2008年1900多死亡病例的根本原因或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例34例,分析样本来源,对分离的34株菌使用K-B法接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由呼吸科样本分离出。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青霉素100.0%,头孢哌酮92.3%,头孢呋辛92.3%,阿奇霉素68.5%,庆大霉素67.6%,环丙沙星66.7%,左氧氟沙星41.9%,复方新诺明30.7%,利福平16.1%,氨苄西林10.0%,万古霉素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敏感,氨苄西林较敏感。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其耐药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预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及流行.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29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判定按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标准执行.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01株,检出率67.7%,万古霉素的敏感性100%,其他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依次为氯霉素81.6%、呋喃妥因78.6%、复方新诺明58.2%等.结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来自呼吸道标本痰及咽拭子,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明显,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产生,控制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青霉素与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抗生素纸片在MH琼脂平板上对MRSA的抑菌圈;棋盘稀释实验进行肉汤稀释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4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测定联合效应。结果: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后其MIC明显降低,FIC≤0.5占71%,0.52的为0。结论:万古霉素目前对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与青霉素在体外对MR-SA有较好的联合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超抗原肠毒素B(SEB)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SEB处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3、CCR5的转录、表达水平;TCR Vβ亚族混合抗体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EB 刺激PBMC 2 d 后,倒置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T细胞开始增殖,而TCR Vβ亚族混合抗体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增殖时却需要在细胞培养第5天后才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增殖,T细胞增殖发生在特异的TCR Vβ3、TCR Vβ17、TCRVβ14亚族。SEB刺激的T细胞早期(8 h)出现CCR2的下调表达,CCR3没有显著改变;但CCR5的表达在各SEB浓度组都出现显著上调表达(P <0.01或P <0.05)。结论CCR5的上调表达可以作为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