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39篇
  免费   14198篇
  国内免费   7805篇
耳鼻咽喉   3341篇
儿科学   4521篇
妇产科学   2901篇
基础医学   9197篇
口腔科学   2974篇
临床医学   50116篇
内科学   28656篇
皮肤病学   6874篇
神经病学   9573篇
特种医学   96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7篇
外科学   19437篇
综合类   90501篇
预防医学   25076篇
眼科学   6008篇
药学   40111篇
  554篇
中国医学   37640篇
肿瘤学   5992篇
  2024年   2148篇
  2023年   7817篇
  2022年   8995篇
  2021年   9448篇
  2020年   8037篇
  2019年   7925篇
  2018年   3983篇
  2017年   6777篇
  2016年   7866篇
  2015年   8928篇
  2014年   15818篇
  2013年   15485篇
  2012年   19252篇
  2011年   20872篇
  2010年   19801篇
  2009年   19356篇
  2008年   21836篇
  2007年   19190篇
  2006年   18204篇
  2005年   18588篇
  2004年   15119篇
  2003年   14313篇
  2002年   11764篇
  2001年   10200篇
  2000年   7629篇
  1999年   5627篇
  1998年   5134篇
  1997年   4595篇
  1996年   4258篇
  1995年   3523篇
  1994年   2910篇
  1993年   1892篇
  1992年   1440篇
  1991年   1431篇
  1990年   1096篇
  1989年   1008篇
  1988年   359篇
  1987年   318篇
  1986年   244篇
  1985年   165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2.
243.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吗丁啉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连续人院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6例,HBO组在给予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HBO采用多人氧舱,在舱内停留120min,压力为0.25MPa(2.5ATA),戴面罩吸人纯氧60min(30min各2次,中间休息10min吸人舱内空气),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排除HBO治疗禁忌证)。对照组为单纯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45d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空腹血糖、胃排空时间及症状的改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对比。结果HBO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6.8%,症状的改善、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在服用吗丁啉的基础上应用HBO可降低胃动素、加速胃排空时间,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4.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重要药物,胰腺功能障碍是其严重毒副作用之一.以往强调为预防胰腺功能障碍,在使用L-asp时需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但有研究认为在L-asp停药后从低脂饮食过渡到普食阶段,由于饮食质量发生明显改变会造成胰腺分泌水平增加,从而诱发胰腺炎[1].为此,我们对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采用饮食干预,以期探索配合L-asp化疗顺利进行的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245.
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1987-01/2002-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丛集性头痛患者64例为治疗组。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13~65岁,平均(36.78&;#177;10.28)岁。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49例为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20-59岁,平均(35.49&;#177;9.64)岁。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给予丙酸睾丸酮治疗,25mg/d,肌注,1次/d,治疗7~10d,疗效不明显者继续一个疗程,剂量改用12.5mg/d。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每7天随访1次,共3次,记录每周丛集性头痛周内的发作次数。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中2例患者未按照方案用药,3例患者随访不足1月而排除,最终59例进入结果分析,男47例,女12例。对照组4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作次数比较:患者在丙酸睾丸酮治疗前发作(8.50&;#177;3.78)次/周,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分别发作(5.06&;#177;3.59),(1.50&;#177;2.80),(0.71&;#177;2.05)次,(F=81.379,P〈0.01),呈现每周递减趋势。②发作指数比较: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明显低于基线期(0.723,0.214,0.103,1.214,F=0.467-31.057,P〈0.01)。③血清睾酮水平比较:男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高于治疗前(7.40&;#177;2.6,7.51&;#177;2.10,6.06&;#177;2.35,F=5.017,P〈0.01);女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0.98&;#177;0.18,1.07&;#177;0.14.0.48&;#177;0.12,F=58.931,P〈0.01)。④生长激素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4.22&;#177;1.09,4.33&;#177;0.81,3.86&;#177;0.88.F=2.789-71.936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可通过提高丛集性头痛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而治疗丛集性头痛,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46.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男性较多发。为提高静脉曲张性外痔的治疗水平,我们自1998年7月-2001年10月应用^90锶-^90钇皮肤敷贴器治疗静脉曲张性外痔4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7.
自动洗片机是一种以机械替代手工冲洗胶片的设备,洗片机的冲洗加工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手工冲洗,它使操作简单化,极大提高了暗室工作的效率,但其日常管理和维护更规范化。因此对洗片机的整个冲洗过程和质量控制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质控的诸因素中。对影像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显影液的性能变化,从质控的意义和角度考虑,我们希望在洗片机的整个冲洗过程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像的黑化度无大的变化和波动,通过对本科室三个暗室日常冲洗影响较大的显影补充液和冲片量的监测,旨在为提高自动洗片机工作稳定性提供一些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8.
无水酒精硬化治疗63例甲状腺囊性结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的单纯性囊肿比较少见,一般多为复杂性囊肿,其多数是由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液化而来,以往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较多。现在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应用PTC针及无水酒精对63例各类甲状腺囊性结节进行穿刺、抽吸、硬化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63例甲状腺囊性结节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4岁。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患者52例,甲状腺腺瘤囊性变患者9例,单纯性囊肿2例;单纯性囊腔18例,囊肿内带少量分膈者32例,囊肿内带分膈者并残存组织较多者13例。术前检查病变部位与周边组织无浸润,病变区无明显…  相似文献   
249.
患者,女,17岁。偶然发现左上腹肿块10余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未及肿大淋巴结,左上腹扪及一包块,大小约10·5 cm×10·0 cm,边界清晰,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胰尾见一9·5 cm×8·6 cm肿物,呈囊实性,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晰。CT示:胰尾见一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大小约8·9 cm×8·5 cm,边界清晰,壁厚薄不均,见多个壁结节(图1),肝内胆管及胰管未见扩张,左肾受压。增强后壁结节呈明显强化,肿瘤胰腺交界处呈杯口状改变(图2)。CT诊断:胰尾良性占位。手术所见:胰尾扪及一肿物,大小约9·6 cm×8·8…  相似文献   
250.
涎腺疾病     
20062419脂质体介导nm23-h1质粒体内转染腺样囊性癌可行性;20062420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20062421内镜辅助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因分析;20062422核因子K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20062423唾液腺腺样囊性癌FAK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20062424CT灌注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评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