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448篇 |
免费 | 9978篇 |
国内免费 | 62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17篇 |
儿科学 | 1618篇 |
妇产科学 | 1748篇 |
基础医学 | 3812篇 |
口腔科学 | 799篇 |
临床医学 | 36497篇 |
内科学 | 21215篇 |
皮肤病学 | 2582篇 |
神经病学 | 3750篇 |
特种医学 | 42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63篇 |
外科学 | 6712篇 |
综合类 | 73809篇 |
预防医学 | 23310篇 |
眼科学 | 1976篇 |
药学 | 82865篇 |
377篇 | |
中国医学 | 21318篇 |
肿瘤学 | 99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1888篇 |
2023年 | 3631篇 |
2022年 | 4162篇 |
2021年 | 6095篇 |
2020年 | 4949篇 |
2019年 | 3567篇 |
2018年 | 2012篇 |
2017年 | 3688篇 |
2016年 | 4029篇 |
2015年 | 5671篇 |
2014年 | 10823篇 |
2013年 | 11223篇 |
2012年 | 15470篇 |
2011年 | 16732篇 |
2010年 | 16166篇 |
2009年 | 16014篇 |
2008年 | 17690篇 |
2007年 | 15338篇 |
2006年 | 15111篇 |
2005年 | 16310篇 |
2004年 | 16179篇 |
2003年 | 14253篇 |
2002年 | 10256篇 |
2001年 | 11666篇 |
2000年 | 9490篇 |
1999年 | 7865篇 |
1998年 | 7612篇 |
1997年 | 7293篇 |
1996年 | 5845篇 |
1995年 | 5538篇 |
1994年 | 3217篇 |
1993年 | 1942篇 |
1992年 | 1730篇 |
1991年 | 1442篇 |
1990年 | 939篇 |
1989年 | 1050篇 |
1988年 | 225篇 |
1987年 | 200篇 |
1986年 | 134篇 |
1985年 | 78篇 |
1984年 | 52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基于沙班类药物的抗栓方案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在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C H 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录于PubMed、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沙班类药物与华法林比较治疗心房颤动合并CHD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研究,包括82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沙班类抗凝药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比较,沙班类药物组的IST H大出血[OR=0.68,95%CI(0.55,0.84),P=0.004],CRNMB[OR=0.73,95%CI(0.64,0.84),P<0.001]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两组全因死亡率、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沙班类抗凝药抗栓方案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而缺血事件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2.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3.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DM)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IR不是在2型DM患者DM期才出现,而是贯穿病程的发生和发展。IR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医学研究领域热门课题,治疗IR巳经成为预防、控制DM的关键。我们发现95例2型DM患者中有81%存在IR,判断2型DM患者是否有IR,积极采取减轻I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与NAFLD相关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和临床后果较为复杂,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NAFLD与临床上常合并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依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现状,以期为NAFLD的临床管理提供更多方向. 相似文献
75.
胥春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8):6-7
目的:探讨传统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在妊娠早期终止妊娠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早期终止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传统药物流产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清宫术加上传统药物流产治疗,比对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阴道流血持续的时间、腹痛平均持续的时间、流产的相关指标值、生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 0.05。结论:清宫术加上传统药物流产治疗妊娠早期终止妊娠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6.
陈亚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3)
1 临床资料 男性,36岁,体重60kg,因咳嗽、发热、盗汗一周,肺部CT提示:右中上肺结核,右中肺炎性浸润,右侧胸腔积液伴右下肺膨胀不全,遂拟"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于2007-11-01收住入院.入院时血常规正常:WBC5.2×109/L,N69.1%,RBC4.5×1012/L,PLT206×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即予以正规抗痨治疗(异烟肼0.3 利福平0.45 吡嗪酰胺1.5 乙胺丁醇0.75),住院13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抗痨药物.出院后6天因咯血、 相似文献
77.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临床证据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之疗效和不良反应,从循证医学角度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多奈哌齐(donepezil)、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美金刚(memanti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英国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库和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相关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病例观察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相关文献33篇(系统评价14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4篇、临床对照试验4篇、病例观察研究1篇)。其中28篇为高质量文献,评分分别为4分(12篇)、5分(10篇)和7分(6篇);5篇为低质量文献,评分为3分。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显示:(1)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以症状性治疗为主,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美金刚均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不能影响疾病之病理进程。(2)疾病调节药物可以影响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学进程,已作为新型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为促进治疗方式的转变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线索。结论借助循证医学方法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78.
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雅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5):438-43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亚洲地区常见的肝病,不少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已有相当大的范围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如肝硬变等,以致不适宜手术切除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它是将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经动脉管注入,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我院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对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环孢菌素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孢菌素 (环孢霉素A ,CsA)是一种中性多肽混合物 ,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 ,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肝、心、肺、骨髓移植的抗排异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文献报道环孢菌素对细胞凋亡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环孢菌素的临床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人们发现了其大量的临床新用途 ,现总结如下。1 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环孢菌素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对免疫性疾病治疗单用效果较好的疾病有 :坏疽性脓皮病、硬斑病、关节型银屑病、连续性肢端性皮炎 ,其次为寻常型、脓疱型银屑病 ,异位… 相似文献
80.
徐贵云 郭扬波 欧阳惠怡 党亚梅 张敏玲 林康广 XU Gui-yun GUO Yang-bo OUYANG Hui-yi DANG Ya-mei ZHANG Min-ling LIN Kang-guang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5):296-300
目的:探索影响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241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分,采用减分率评定疗效。分析人口学因素、基线HAM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MMPI-2)、认知功能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转运体(5-HTTL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3种基因多态对疗效的预测。结果:基线HAMD评分(β=0.771,P0.001)、MMPI-2中偏执(Pa)分(β=-0.322,P=0.032,R2=0.451)、连线测验B评分(TMT-B)(β=-0.045,P=0.013)、汉诺塔总分(β=-0.067,P=0.026)、数字广度(倒序)分(β=-0.974,P=0.025)及GR BclI基因G-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与抗抑郁剂HAMD减分率有关。整合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结合基线HAMD评分(β=0.894,P0.001)、MMPI-2-Pa分(β=-0.155,P=0.036)和TMT-B分(β=-0.038,P=0.034)3个预测因子可解释57.1%的变异。结论:基线HAMD评分、MMPI-2-Pa分和TMT-B分可预测抗抑郁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