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18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6篇
  3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短时及阶段性影响。方法:将57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抗阻训练(CRT)组(28例)和等长抗阻训练(IRT)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阶段的循环抗阻训练和等长抗阻训练,在每阶段训练前均用抗阻训练器械测定1次最大重复(1RM)负荷量,并以上肢30%1RM,下肢50%1RM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每次训练20min,每周3次,每阶段4周,共12周,记录每次训练前15min、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后15min、30min、60min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训练开始前3天,两组患者SBP、DBP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中,C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I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DBP短时效应均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同时在3个阶段中各时段的SBP和DBP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第三阶段训练中,IRT组患者训练前15min及训练后30min的SBP明显低于CRT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尽管两组患者第三阶段训练中的DBP与训练前和训练第1阶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在训练后短时间内及阶段性训练后,均能够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呈现下降趋势,且等长抗阻训练降低SBP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2.
53.
背景:间室综合征(CS)临床上偶有发生,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间室内压(ICP)测定进行判断更安全,对于缺乏ICP测定设备的情况下,症状体征不失为简单且重要的判断方法,但难以量化。目的:分析ICP与症状体征评分在CS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的同时进行ICP测量,先由专科医师记录症状体征并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记录总分值作为评分组;再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前臂与小腿肿胀进行ICP测量,计算ΔP(舒张压-ICP)作为测压组。测压组与评分组采用自身对照。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断症状体征评分与ΔP的相关系数是否存在线性相关;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通过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观察,其中6例的症状体征评分〉10分且ΔP〈4 kPa,一致判断为CS,并予以切开减压处理,症状体征评分与ΔP存在线性关系(r=0.822);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分别为6例和14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说明两种判断方法对CS的诊断存在一定区别,以ΔP判断可以发现更多存在潜在危险的患者。结论:采用症状体征评分进行CS判定存在一定风险性;采用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极少出现CS未检出的情况。因此,以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的同时仍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老年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探讨二者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386例老年的临床资料,分为冠心病组(212例)和非冠心病组(174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结果:肱动脉袖带收缩压(SBP)与肱动脉内压力波测量的SBP相近,两者的升降呈平行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差异更为显著。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压明显低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SBP低于中心SBP有关。  相似文献   
5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在临床初次治疗的男性中,经常会发现两者并存,而许多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一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才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在这项8周开放、多中心、基于社区、无对照的试验中,Guthrie等评价了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对491例高血压伴有BPH(AUA症状评分≥12)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些患者中一部分以前没有接受过治疗,一部分尽管是用了1或2种抗高血压药但血压没有得到充分控制(收缩压120~179mmHg或舒张压80~109mmHg)。根据研究前是否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及舒张压水平(舒张压〈90mmHg认为血压得到控制)将这些患者分为4组:治疗过/血压控制好,治疗过/血压控制不好,未治疗过/高血压,未治疗过/血压正常。对于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血压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技术在测定机体对外界交感反应性生理功能中的应用,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用蜂鸣噪声激起一种急性的应激状态,用短时动脉收缩压变异性(SBPV)、动脉舒张压变异性(DBPV)的功率谱分析定量测定应激时心血管循环系统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结果:应激时两组大鼠SBPV和DBPV的低频段(LF)功率谱值都呈显著性增加。此外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在安静时其SBPV和DBPV的LF功率谱值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且对急性应激有夸大的反应。这些结果表明SBPV、DBPV的频谱分析能敏感地反映应激时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57.
麻醉医师面对的血压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麻醉医师在麻醉中分秒都离不开血压监测。美国国家高血压检出、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JNC)第7次重新修订了高血压指南,引起强烈争论。它强调了收缩压的重要性,这对麻醉医师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值得关注。在麻醉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哪一个是重点?我们重视收缩压和收缩期高血压,并非排斥或否定舒张压和平均压;对于冠心病和主动脉瓣反流的病人,舒张压也很重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压也是大脑自身调节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在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尿蛋白异常并伴有水肿的一组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妊娠期出现以上表现,分娩后随之消失,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孕前即有高血压,妊娠以后血压进一步升高,并出现尿蛋白,或孕前就有尿蛋白,妊娠以后尿蛋白加重。该病在妊娠期非常常见,大约每10个孕妇中即有一个患有此病,而且,该病严重影响母体健康,对宫内胎儿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严重时可造成孕妇心、脑、肝、肾等  相似文献   
59.
李莫振  王磊  葛绍侠 《临床医学》2013,33(1):101-103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在重症医学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如何解读有创动脉血压波形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干扰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如:管路的连接、压力传感器的位置、测压管的长度及材质等.因此,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准确分析有创血压的数值,从而为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0.
更正     
本刊2010年第4期第342页"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用药情况和治疗体会"一文中讨论部分第11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推荐舒张压降至目标水平……"中的"舒张压"应为"收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