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超声测量颏舌骨肌长度对女性困难插管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需行气管插管的女性患者30例,手术麻醉前使用超声测量患者颏舌骨肌长度.所有患者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及相同的插管流程.气管插管后,记录气管插管困难评分(intubation difficult scale,IDS).结果 30例患者中有3例IDS评分>5分,认为有插管困难.以颏舌骨肌长度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49.以约登指数最大值3.88 cm为临界值,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大于Mallampati分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下测量颏舌骨肌长度对女性患者困难插管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测量华东地区不同年龄少年儿童颌面CT上舌骨的位置,研究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期间舌骨位置的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拍摄的(拍摄日期从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颌面CT中筛选出281例华东地区少年儿童的CT图像,年龄6~18岁,男141例,女140例.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4组,第1组为6~9岁(66例),第2组为10~12岁(62例),第3组为13~15岁(81例),第4组为16~18岁(72例).将CT原始图像数据通过三位图形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正中矢状面,在正中矢状面上测量舌骨点前后、垂直及相对颅底的位置参数.应用SPSS 16.0软件包中的t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舌骨前后向及相对颅底的位置在各年龄组均无性别差异.第3组和第4组舌骨垂直向位置有性别差异.男性舌骨前后、垂直向及相对颅底位置和女性舌骨垂直向位置与年龄呈正相关.上、下颌骨的位置与舌骨的位置相关.结论:在儿童期,舌骨位置未表现出性别差异;少年期,男性舌骨位置更低.随着年龄变化,男性舌骨位置表现出更大的变化.上、下颌骨位置影响舌骨的位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改良舌骨悬吊术治疗伴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伴舌后坠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改良舌骨悬吊术。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3例(8.8%)出现切口处红肿,皮肤下硬结;1例(2.9%)出现颈部切口感染,伴脓性分泌物;1例(2.9%)术后出现颏下切口反复流脓不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睡眠呼吸检测,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30/34)。结论改良舌骨悬吊术是目前治疗伴舌后坠OSAHS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舌骨囊肿与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复方倍他米松与等量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经皮刺注射在甲状舌骨囊肿,每4周注射一次.结果 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除手术治疗甲状舌骨囊肿外,复方倍他米松经皮刺注射在甲状舌骨囊肿疗法简单易行,有效率高,是临床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6.
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并发乳糜漏4例行术中结扎、缝扎、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治疗;术后并发乳糜漏14例中6例行保守治疗,8例行再次手术(打开手术切口,找到漏口,结扎、缝扎或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结果:乳糜漏的发生率为3.47%;术中并发乳糜漏4例经手术治疗未出现乳糜漏;术后并发乳糜漏14例中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8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术中应加强预防.出现乳糜漏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27.
利用舌骨带胸骨舌骨肌瓣重建披裂声带是一种新的喉成形方法。作者对11例喉癌和2例下咽癌患者行部分喉切除术后采用此法重建喉功能,效果良好。认为切取舌骨带胸骨舌骨肌瓣的宽度以0.8~1.2cm为宜;该术式有取材方便、损伤小、成活率高和术后喉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喉气管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 总结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恶性肿瘤患者8例,其中3例TisN0 M0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3例T1M0N0、2例T2 N0 M0常规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部分喉切除,创面用带蒂胸骨舌骨肌肌瓣修复.结果 术后2例患者病理证实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拔管,有较好的发音和吞咽功能.随访5年,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原发于声带后联合的声门型喉癌,相对于一般声门型喉癌,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偏高,对于非原位癌的患者最好能同期行同侧颈廓清术.手术切缘应≥5.0mm.带蒂胸骨舌骨肌肌瓣是可以信赖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报告低位小切口内窥镜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儿于颈前胸骨上窝处取2cm小切口径路,借助外悬吊技术,建立操作空间,在内窥镜引导下,以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进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结果8例均获得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颈前低位切口内镜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