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09篇 |
免费 | 2288篇 |
国内免费 | 13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篇 |
儿科学 | 2364篇 |
妇产科学 | 140篇 |
基础医学 | 1801篇 |
口腔科学 | 66篇 |
临床医学 | 11753篇 |
内科学 | 3589篇 |
皮肤病学 | 138篇 |
神经病学 | 549篇 |
特种医学 | 95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3篇 |
外科学 | 506篇 |
综合类 | 14080篇 |
预防医学 | 1940篇 |
眼科学 | 115篇 |
药学 | 4720篇 |
63篇 | |
中国医学 | 2123篇 |
肿瘤学 | 65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782篇 |
2022年 | 968篇 |
2021年 | 1219篇 |
2020年 | 754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460篇 |
2017年 | 762篇 |
2016年 | 880篇 |
2015年 | 915篇 |
2014年 | 1505篇 |
2013年 | 1564篇 |
2012年 | 2046篇 |
2011年 | 2364篇 |
2010年 | 2223篇 |
2009年 | 2378篇 |
2008年 | 2506篇 |
2007年 | 2557篇 |
2006年 | 2326篇 |
2005年 | 2492篇 |
2004年 | 2315篇 |
2003年 | 2258篇 |
2002年 | 2154篇 |
2001年 | 2000篇 |
2000年 | 1867篇 |
1999年 | 1653篇 |
1998年 | 1503篇 |
1997年 | 1415篇 |
1996年 | 1323篇 |
1995年 | 1110篇 |
1994年 | 965篇 |
1993年 | 755篇 |
1992年 | 699篇 |
1991年 | 613篇 |
1990年 | 473篇 |
1989年 | 511篇 |
1988年 | 106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67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结核病的形势急剧恶化。我国结核病的病情也极为严重,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担最重的22个国家之一。结核病中的肺结核最常见,而在肺外结核中,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误诊率、死亡率均较高。本对我院自1998年-2003年误诊的36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原因,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02.
氟达拉宾的药物学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达拉宾(Fludarabine,F-ara-A)是一种氟化腺嘌呤类似物,其分子结构为9-β-D-阿拉伯呋喃糖-2氟腺苷-5′-单磷酸,即氟化阿糖腺苷.氟达拉宾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对分裂期和静止期的淋巴细胞都有选择性抑制作用.F-ara-A对提高B细胞型恶性疾病的疗效起重要作用[1].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F-ara-A可加强阿糖胞苷的活性代谢物Ara-CTP的积累,用于急性白血病.另外,移植者可使用F-ara-A加强免疫抑制.在国际CLL药品市场中,F-ara-A目前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内应用甚少.我们就此药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本文通过对急性白血病骨髓达完全缓解25例次和MDS19例次的骨髓象,以含红系与非红系分类的比较,认为两种不同的分类法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后者分类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缓解标准的判断、预后估计均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白血病红细胞G6PD,PK和P5‘—N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红细胞G6PD、PK和P5’-N活性测定。治疗前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高于治疗前患者。慢粒患者红细胞G6PD和P5’-N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PK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0.
TAL-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1p32。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25%的患者该基因5’端发生丢失(约100kb),与SIL基因5’端相融合,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我们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SIL-TAL-1融合基因转录本。在17例T-ALL中4例检测到该融合mRNA,并证明该转录本由SIL基因第1外显子与TAL-1基因第3外显子拼接而成。对该法的敏感度测定显示,可从10 ̄6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并在2例缓解期标本中检测到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此外,对3例有融合转录本患者的DNA进行PCR检测发现,其TAL-1基因5’端丢失的位点相同,均为Tal ̄(d1)重组。可见,TAL-1基因的改变是T-ALL一个有用的克隆标志,为其诊断和残留白血病检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