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81篇
  免费   6416篇
  国内免费   5498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906篇
妇产科学   742篇
基础医学   5338篇
口腔科学   862篇
临床医学   12545篇
内科学   13838篇
皮肤病学   1402篇
神经病学   1558篇
特种医学   23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4143篇
综合类   31529篇
预防医学   6885篇
眼科学   650篇
药学   20475篇
  152篇
中国医学   15040篇
肿瘤学   2132篇
  2024年   836篇
  2023年   2524篇
  2022年   2364篇
  2021年   2922篇
  2020年   2672篇
  2019年   2955篇
  2018年   1652篇
  2017年   2877篇
  2016年   3061篇
  2015年   3542篇
  2014年   5191篇
  2013年   5105篇
  2012年   6778篇
  2011年   7575篇
  2010年   6638篇
  2009年   6504篇
  2008年   7160篇
  2007年   6327篇
  2006年   6232篇
  2005年   6133篇
  2004年   5113篇
  2003年   4835篇
  2002年   3843篇
  2001年   3381篇
  2000年   2435篇
  1999年   1944篇
  1998年   1613篇
  1997年   1519篇
  1996年   1444篇
  1995年   1208篇
  1994年   988篇
  1993年   720篇
  1992年   616篇
  1991年   579篇
  1990年   509篇
  1989年   481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102.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8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组)41例,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及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1周后单独服用雷贝拉唑10mg,连服7d;对照组(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组)42例:以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00mg及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1周后单独服用兰索拉唑30mg,连服7d。治疗期间每周门诊随诊,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药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d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症状缓解率均为98%。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85%和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案均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缓解临床症状,并能有效地根除幽门螺杆菌。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优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03.
A组乙型链球菌脂磷壁酸的提取及其交叉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组乙型链球菌(iAS)脂磷壁酸(LTA)提取方法及其在风湿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曲通114(TX—114)从GAS中提取LTA并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二乙基氨基纤维素(DEAE—Sephace1)层析纯化;做LTA与人心瓣膜抗原吸附试验;分析LTA抗体的滴度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用TX—114提取并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Sephaccl层析纯化的LTA纯度较高,且保持了LTA的生物学活性;吸附抗体后的血清标本LTA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而末吸附抗体的血清标本LTA抗体仍为阳性,提示LTA与人心瓣膜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血清LTA—IgG抗体阳性的4例患者中有3例病理切片发现心瓣膜或心肌间质有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血清LTA-IgG抗体阴性的6例病人均未见灶性炎症细胞浸润(Fiher精确概率=0.033)。结论 TX—114法是提取GAS的LTA的有效新方法;GAS的UFA与人心瓣膜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LTA可能参与了风湿热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4):365-365,372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延缓肾功能恶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教授等,通过为期3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血清肌酐水平在3.1—5.0mg/dl的第Ⅳ期非糖尿病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明显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急诊术前HIV抗体金标法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论证急诊术前HIV抗体金标法快速检测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DIG-FA)即金标法和酶免疫(EIA)检测方法平行检测急诊术前患者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并对DIGFA技术参数进行评估。结果急诊手术患者群中HIV抗体阳性率为1.05%;抗HIV1/2 DIGFA试卡检测特异性为100.00%、灵敏度为80%,检测总效率为99.79%。结论HIV抗体金标法特异性、灵敏度、检测总效率等符合初筛要求,急诊术前采用金标法快速检测HIV抗体,可节省检测时间以赢得宝贵的手术时间,又可使医生在术中对可疑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医源性HIV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06.
杨同宏 《中原医刊》2006,33(8):40-4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凝血部分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on)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SACE(105.7±14.8)U/L,血浆VWF:Ag(159.2±20.1)%,TM(34.6±10.2)μg/L,P-Selection(21.5±4.6)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有血管病变的患者SACE(118.3±15.9)U/L,血浆VWF:Ag(172.5±30.3)%,TM(39.8±15.4)μg/L,P-Selection(24.6±7.3)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SACE高水平及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损伤,并由此引起血小板活化和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清SACE、血浆VWF:Ag、TM、P-Selectio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用藻酸双脂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方法:注射藻酸双脂钠0.4~0.8ml,每周注射1次,一般3~6次。结果:治愈率达95%,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藻酸双脂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方简便易行,药物价廉易得,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9.
脂蛋白脂酶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酶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并与72名健康对照比较。结果在脑梗死组中H+H+基因型频率和H+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67,P=0.004;OR=1.903,P=0.004),而血脂水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蛋白脂酶的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H+H+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 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种少见的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且与脂膜炎相似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我科诊治1例SPTCL,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全身反复发生红斑、结节、溃疡而无痛痒1年、发热1个月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