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85篇
  免费   2672篇
  国内免费   1284篇
耳鼻咽喉   391篇
儿科学   359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2145篇
口腔科学   684篇
临床医学   8354篇
内科学   2769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2443篇
特种医学   2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9585篇
综合类   19797篇
预防医学   3506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8285篇
  174篇
中国医学   7431篇
肿瘤学   2258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575篇
  2022年   1473篇
  2021年   2000篇
  2020年   1945篇
  2019年   1901篇
  2018年   848篇
  2017年   1641篇
  2016年   1770篇
  2015年   2037篇
  2014年   3359篇
  2013年   3470篇
  2012年   4008篇
  2011年   4258篇
  2010年   3896篇
  2009年   3726篇
  2008年   3819篇
  2007年   3568篇
  2006年   3265篇
  2005年   3289篇
  2004年   2931篇
  2003年   2918篇
  2002年   2287篇
  2001年   1878篇
  2000年   1554篇
  1999年   1251篇
  1998年   1068篇
  1997年   954篇
  1996年   878篇
  1995年   689篇
  1994年   518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目的探讨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0例INP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2±9)岁。20例病人均行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术后脓腔持续灌注引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及胰腺周围残余组织感染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手术入路为腹上区+左侧腹膜后入路,1例为腹上区+右侧腹膜后入路,5例为腹上区+双侧腹膜后入路。20例病人中,14例行附加手术,其中10例行空肠造瘘术、2例行胃造瘘及空肠造瘘术、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空肠造瘘术、1例行胆囊造瘘术。2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28±41)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mL(50~700 mL)。(2)术后情况:20例病人术后开始行0.9%氯化钠溶液脓腔持续灌注引流时间为2 d(1~14 d)。20例病人中,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术后胃瘘合并腹腔出血(于术后13 d行剖腹探查止血+胃造瘘术)、1例为术后十二指肠瘘(于术后111 d行胃肠吻合+空肠造瘘术)、1例为术后腹膜后残余组织坏死感染(于术后11 d再次行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1例为术后胆囊瘘(于术后71 d行胆囊切除术)、2例为术后胰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0例病人第1次手术后住院时间为42 d(20~178 d)。(3)随访情况:20例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0~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随访期间,1例病人继发糖尿病;无病人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20例病人胰腺周围残余组织吸收良好,无病人死亡。结论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INP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82.
目的验证Bevilacqua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20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临床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Cox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应用Hosmere-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校准程度,以P>0.05为预测模型校准能力较好,预测与实际没有区别。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共计62~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术后5年内共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45例(22.2%)。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身体质量指数(BMI)、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过放疗是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Becilacqua上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AUC值为0.711,95%CI(0.651~0.760),有较好的的预测效果。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无明显差异(P=0.262),校准能力较好,与实际差别不大。结论Bevilacqua术后6个月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较高,可用于临床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淋巴水肿的预测,可为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制定干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3.
984.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青年女性患者占较大比例.随着年轻患者对美容的要求提高,多种入路的内镜甲状腺手术已广泛成功开展.这些术式尽管避免了在颈部做切口,并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但不可避免地在其他部位留下切口瘢痕.经口入路手术被认为是真正无痕的手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随着近年来达芬奇手术系统的不断完善,经口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也取得较大发展.与其他术式相比,经口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具有多种优势,如提供中线入路、最低程度地减少组织损伤、3D高清放大视野、手臂震颤过滤及7个自由度Endo-wrist等.因此,本综述对近年来经口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提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比较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胸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手术后对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胸部CT和MRI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MRI扫描,灵敏度为88.73%,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69.23%,高于胸部CT扫描的69.01%、52.63%、84.48%、31.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中,胸中段最多,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26.67%、60.00%、13.33%,胸上段中最上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中段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最多,胸下段贲门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最多,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结论 胸部CT、MRI均能够诊断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MRI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胸部CT,MRI在胸段淋巴结各部位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CT,能够更清晰显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86.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胸部畸形,约占小儿胸壁畸形的90%以上。目前对其病因,施术年龄、手术方式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等认识还不完全统一,作者参考有关文献,对该病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87.
听诊三角入路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胸手术入路根据病种、个人习惯等不同有多种途径。我院自1996年始将听三角入路应用于部分普胸病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全组共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0~72岁。其中后上纵隔肿瘤6例,食管癌(三切口)10例,肺周边病变18例。在肺周边病变18例中,良性10例,恶性8例,其中恶  相似文献   
988.
多孔钽及在人工关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固定已成为人工关节植入后固定的重要方式, 其临床效果也在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得到证明。所谓的生物固定,通常均是经对假体表面的粗糙甚或多孔处理,造成有利于“骨长入”或“骨长上”的假体-宿主界面,通过骨与假体的“绑定”达到植入物远期稳定的目的。尽管生物固定型假体的表面处理涉及多种技术,如金属微珠的烧结、金属细丝的编织、金属钛的喷涂等,但这类技术均有一定的缺陷。其中突出的一点是:表而形成的空隙率不高,通常仅为30%-50%。这成为影响“骨长入”或“骨长上”,最终实现假体固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9.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研究温度、降温速率以及低温保护剂对冻结状态下兔胸主动脉的断裂方式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冻结状态下断裂判据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均以5 ℃/min降温,主动脉在20 ℃时的轴向拉伸断裂方式表现为典型的韧性断裂,而温度达到-50 ℃或-80 ℃时,其断裂方式表现为典型的脆性断裂,其抗断裂能力随着温度降低而快速减弱;分别采用20 ℃/min和5 ℃/min降温到-50 ℃时,对主动脉的断裂方式影响不大,但对其抗断裂能力稍有影响;采用10%(V/V)二甲亚砜(DMSO)作低温保护剂,其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抗断裂能力显著强于未经DMSO处理的血管;血管周向的抗断裂能力明显大于轴向,这可以解释为何主动脉血管冻存过程裂纹扩展方向一般与轴向垂直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0.
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多需手术干预,经椎弓根内固定是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整复后的椎体术后易发生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及椎体再蹋陷。我科自2003年3月起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配合专用工具植入自体骨骨粒并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