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450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912篇
预防医学   197篇
药学   379篇
  9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在对肝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疾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0例正常对照组及240例肝病患者的TBA,PA,CHE水平,其中急性肝炎90例,轻度慢性肝炎43例,中度慢性肝炎25例,重度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代偿期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28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度慢性肝炎较为明显,肝硬化代偿期和急性肝炎次之(P<0.05)。结论TBA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PA,CHE的变化可反映各型肝炎早期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对肝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影响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ICP孕妇共201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201例ICP孕妇正规疗程的UDCA治疗。分析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与疗效间的关系,再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UDCA治疗ICP的有效率为70.15%。肝酶升高或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患者(P=0.000);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40μmol/L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TBA <40μmol/L患者(P=0.000)。肝酶升高、高血脂和TBA水平均是UDCA对ICP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肝酶升高、高血脂及TBA≥40μmol/L预测UDCA治疗ICP无效的准确率达到73.96%。结论 对肝酶升高、高血脂或重度病情的ICP患者,UDCA的疗效欠佳。该三项指标可作为疗效预判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53.
针对牛胆粉药材中主要活性组分的化学性质,使用具有较好专属性及准确度的HPLC-ELSD建立可准确反映其内在质量的指纹图谱及主要活性组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10 mmol乙酸铵水溶液与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ELSD漂移管温度为110℃,ELSD氮气流量为2.8 L·h-1。测得13批牛胆粉的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牛磺胆酸和牛磺去氧胆酸的含量,并使用化学计量学对牛胆粉药材指纹图谱进行预处理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样品中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牛磺胆酸和牛磺去氧胆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2±17.0)%,(4.1±3.4)%,(24.5±20.0)%,(5.2±3.8)%,4者质量分数总和占牛胆粉(59.0±26.0)%。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自制样品与市售样品差异较大,指纹图谱之中有4处区域的色谱信号较小,但对这种差异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所建HPLCELSD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牛胆粉进行质量评价与控制,可以为完善该药材质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建立了人工牛黄薄层指纹图谱,对其图像进行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研究。首先采用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醇(2∶7∶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105℃加热至斑点清晰,并在366 nm下采集数码图像。然后将该图像转换成为灰度图像,得到指纹图谱的灰度曲线图多元数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薄层指纹图谱可表征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人工牛黄,并且分析得到图谱上表征来源的特征区域。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用于不同来源的人工牛黄质量差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既往诊治的ICP孕妇14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孕妇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作为分组标准,其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61例作为不良组,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不良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熊胆中主要胆汁酸类成分临床代替中药熊胆使用的合理性,分别分析它们和中药熊胆在药性上存在的差异。方法:根据医学典籍对中药熊胆药性的描述,并参考《中药学》总结熊胆的药性;根据CNKI数据库中胆汁酸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主要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论文根据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运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药性预测模型,预测各胆汁酸的药性,并将预测结果与熊胆的药性相比较。结果:熊胆中的胆汁酸类成分大部分都有苦寒之性,它们药性的加合可体现熊胆的药性组合。结论:熊胆中的主要胆汁酸类成分均能发挥熊胆的部分作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调整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挖掘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用药规律,寻找核心药组,并预测核心药组的潜在靶点,以探讨核心药组治疗肝胆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藏医药典籍中治疗肝胆疾病处方,采用SPSS软件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核心药组。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Genecards、Metascape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607首方剂,数据挖掘得到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核心药组为蒂达-洪连-波棱瓜子。收集到核心药组5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47个关键靶点,预测出1194条生物过程、49个细胞组成、54个分子功能以及226条信号通路。结论 藏医在治疗肝胆疾病中主要以“清赤巴热”为核心,所使用方剂中的药物多以苦味为主;核心药组治疗肝胆疾病可能是通过缓解体内氧化应激、降低炎症表达以及调节胆汁酸肝肠循环等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8.
齐黎美  金万里 《安徽医药》2018,39(9):1139-1141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孕周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诊治并分娩的ICP患者167例,按ICP不同发病孕周分为4组,1组为妊娠≤27+6周(15例),2组为妊娠28周~31+6周(29例),3组为妊娠32~33+6周(26例),4组为妊娠≥34周(97例)。比较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以孕32周为界,比较妊娠<32周组(44例)及妊娠≥32周组(123例)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以及其血清总胆汁酸(TBA)及重度ICP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7,P<0.001;χ2=7.990,P=0.046;χ2=24.557,P<0.001;χ2=9.045,P=0.019;χ2=11.777,P=0.003)。妊娠<32周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6,P<0.001;χ2=7.838,P=0.005;χ2=24.204,P<0.001;χ2=4.751,P=0.029;χ2=9.612,P=0.002;χ2=7.592,P=0.006)。妊娠<32周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1);妊娠<32周组患者重度ICP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44)。结论 妊娠<32周ICP患者血清TBA水平高,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并积极诊治孕32周之前发病的ICP患者。  相似文献   
59.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中,高脂饮食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胆汁酸的合成、转运、代谢以及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 X 受体等)的功能,重点探讨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 CRC 发生发展的影响。靶向胆汁酸肠道微生物轴可能为今后 CRC 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