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05篇
  免费   10823篇
  国内免费   10161篇
耳鼻咽喉   755篇
儿科学   1814篇
妇产科学   1981篇
基础医学   11377篇
口腔科学   1519篇
临床医学   21762篇
内科学   23208篇
皮肤病学   1588篇
神经病学   3454篇
特种医学   48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1篇
外科学   16105篇
综合类   58336篇
预防医学   9498篇
眼科学   1267篇
药学   31250篇
  311篇
中国医学   17507篇
肿瘤学   7005篇
  2024年   1531篇
  2023年   4682篇
  2022年   5346篇
  2021年   5607篇
  2020年   4421篇
  2019年   5042篇
  2018年   2665篇
  2017年   4702篇
  2016年   4996篇
  2015年   5769篇
  2014年   8698篇
  2013年   8620篇
  2012年   11719篇
  2011年   12801篇
  2010年   11905篇
  2009年   11718篇
  2008年   12507篇
  2007年   11462篇
  2006年   11030篇
  2005年   10638篇
  2004年   8745篇
  2003年   8088篇
  2002年   6556篇
  2001年   6092篇
  2000年   4652篇
  1999年   3791篇
  1998年   3281篇
  1997年   3062篇
  1996年   2859篇
  1995年   2536篇
  1994年   2097篇
  1993年   1425篇
  1992年   1132篇
  1991年   1051篇
  1990年   840篇
  1989年   807篇
  1988年   257篇
  1987年   224篇
  1986年   178篇
  1985年   129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肖敏  蒋利萍 《免疫学杂志》2020,36(7):606-611
目的本研究纳入1例8月龄时发生播散性卡介苗病的女性患儿,旨在探讨IFNGR1缺陷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方法总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NGR1部分缺陷病患儿临床资料,Q-RT-PCR检测IL-12-IFN-γ轴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PHA刺激的T细胞表面IFNGR1蛋白表达,Sanger测序法分析IFNGR1基因。结果患儿常规免疫功能无异常。患儿抗凝血经BCG+rhIFN-γ同时刺激后IL-12B的表达水平比单独使用BCG刺激略有增加(P0.05),但较健康对照显著降低(P0.05);IFNGR1蛋白表达高于健康对照。基因测序发现患儿IFNGR1第6外显子存在c.819_822del4(p.N274Hfs*2)杂合突变,父母均无此突变。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NGR1基因部分缺陷病极为罕见,易发生播散性分枝杆菌感染,应尽早检测IL-12-IFN-γ轴功能、相关蛋白表达并行基因分析确诊。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血管升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3例原发性遗尿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各81例,A组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B组给予推拿治疗,C组同时给予醋酸加压素和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唤醒阈、膀胱容量、膀胱容量指数、遗尿频率、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1年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唤醒阈、膀胱容量指数、遗尿频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DH均显著升高(P均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原发性遗尿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96.
97.
我国鼻咽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居世界之首。传统的细胞毒性肿瘤治疗方法与毒性局限性密切相关,且局部晚期及复发转移鼻咽癌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为此靶向分子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配体的阻断是一种新型无细胞毒性的肿瘤治疗方法。尼妥珠单抗可特异性结合EGFR,阻断EGFR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发挥抗肿瘤及放疗增敏作用。本文就尼妥珠单抗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分析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所受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全部患者接受肝素雾化吸入治疗,A组氧流量为5 L/min,B组为7 L/min,C组为9 L/min,在肝素雾化吸入7 d后评价其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治疗7 d时,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痰液黏稠度、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变化情况,同时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时、治疗7 d时,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下降趋势,肉眼观察痰液黏稠度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速度快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1 d,三组呼吸力学指标均有变化,B组较其他两组气道峰值(Ppeak)、平台压(Pplat)、呼吸阻力(Raw)呈下降趋势,Cd呈上升趋势,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 d时、治疗7 d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均较治疗前1 d呈上升趋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呈下降趋势,B组上升或下降速度高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等情况,C组2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在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7 L/min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优于5 L/min与9 L/min的氧流量,利于降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降低其痰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力学参数,增加胸肺动态顺应性,获得最佳雾化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
程序性坏死是由死亡受体介导的不依赖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的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凋亡不同,其具有坏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程序性坏死受自噬、细胞器和蛋白质转换调节,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肠病和老年痴呆等多种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在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部炎症和哮喘等)的发病过程中程序性坏死也起重要作用,其参与调控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程序性坏死与其他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系尚未阐明,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