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9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9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0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18篇
内科学   106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1557篇
预防医学   36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91篇
  7篇
中国医学   921篇
肿瘤学   19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65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探讨亮蓝嵴(light blue crest LBC)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serum pepsinogen sPG)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该院门诊及住院已行NBI-ME检查的142例并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根据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检查是否观察到LBC及血清胃蛋白酶原I(serum pepsinogen I sPGI)是否下降,分为4组,分别为LBC(+)-sPG(+),LBC(+)-sPG(-),LBC(-)-sPG(+),LBC(-)-sPG(-).以病理标准评估上述4组肠上皮化生的活检预测率,比较LBC联合sPG与单独用LBC预测肠上皮化生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 经LBC(+)-sPG(+)检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LBC(+)-sPG(-)组(96.36%vs 31.25%,P<0.05),LBC(+)-sPG(+)组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LBC(+)组(96.36%VS 81.69%,P<0.05);经LBC(+)-sPG(-)组检出胃粘膜肠上皮化率显著高于LBC(-)-sPG(+)组(31.25%vs 12.90%,P<0.05);LBC(-)-sPG(+)组与LBC(-)-sPG(-)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0%vs 7.50%,P>0.05).结论 亮蓝嵴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可提高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可作为一种联合检查手段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2.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Hp感染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胃病患者104例,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上皮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按照是否Hp感染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炎患者Hp阳性率最高为92.86%,胃溃疡患者为75.76%,胃癌患者最低为82.76%(P<0.05);胃炎、胃癌患者的IFN-γ蛋白表达高于胃溃疡患者,胃癌患者高于胃炎患者(P<0.05);胃溃疡患者的IL-4蛋白表达高于胃炎和胃癌患者,胃炎患者高于胃癌患者(P<0.05);Hp阳性组患者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蛋白表达高于阴性组,IL-4蛋白表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为胃肿瘤的发生提供了细胞增殖、凋亡异常的基础,其凋亡与促进IFN-γ蛋白表达和抑制IL-4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83.
路伟伟 《中医学报》2019,34(7):1531-1534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6例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上皮化生程度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I)及PGⅠ/PGⅡ(PGR)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 47%、77. 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肠上皮化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患者TNF-α、IL-23、PGⅠ及PG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可以有效改善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肠上皮化生程度甚至逆转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987.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目前西医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难以逆转肠化生,故临床疗效不佳。刘全让教授总结各家经验和结合自身认识,发现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因病机,消痰化瘀为治疗法则,使用虫类药、三七粉消瘀散结,不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逆转萎缩、肠化生。  相似文献   
988.
杨卓 《吉林医学》2008,29(23):2243-2244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系胃黏膜下动脉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3%,有报道称其病死率高达61%。该病由于病灶微小,易被漏诊、误诊,加之出血量大且急速,短时间即可导致休克,应引起高度重视。我科2001年~2008年以来28例病例,现将诊断及治疗做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9.
《中成药》2017,(12)
目的探索猴头菌片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猴头菌片0.25、0.5、1.0 g/kg剂量灌胃大鼠,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1 h,灌胃无水乙醇5 m L/kg,1 h后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吸取胃液检测pH和胃蛋白酶活性,刮取胃黏膜检测氨基己糖、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有量。结果猴头菌片可明显降低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减轻胃黏膜的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对抗胃蛋白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胃黏膜层氨基己糖含有量的下降,而对PGE2、IL-1β含有量和胃液pH值的升高无明显影响。结论猴头菌片对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胃黏膜层氨基己糖含有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0.
人的消化道内黏膜就像衣服的"衬里"一样,而且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结构。正常的食管黏膜是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的(因为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看颇像层层排列的鱼鳞)。胃黏膜与食管黏膜完全不同。胃黏膜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