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2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9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15篇
内科学   104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1548篇
预防医学   36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85篇
  5篇
中国医学   914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杨明  孙红  于德伟  崔志勇  田杰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76-1178
目的:研究树舌多糖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法和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测定胃黏膜PGE2含量和胃黏膜血流量及胃黏液分泌。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多次灌服树舌多糖250~1000mg·kg-1可明显增加大鼠胃黏膜PGE2含量和胃黏膜血流量,对大鼠胃内游离黏液和胃壁黏液的分泌也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且有明显量效关系。结论:树舌多糖通过提高胃黏膜PGE2含量和胃黏膜血流量及胃黏液分泌来加强胃黏膜屏障,这是其保护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2.
溃疡病是消化性溃疡的俗称,主要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现统称消化性溃疡。约有十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溃疡病的治疗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不少病人用药不科学、治疗不规范,导致溃疡病复发率相当高,甚至有的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威协生命。现将溃疡病的科学用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疾病。探讨SAP的治疗问题,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一直是近年来急救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自1998年以来,应用大黄对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内镜下染色技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标性活检,又称色素胃镜。自1966年日本津田等首创胃黏膜染色法内镜检查技术以来,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胃黏膜病变,特别是在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显示出很高的价值。国内虽早已开展色素内镜检查法,但缺乏规范,且尚未普及,因此有待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笔者采用内镜下直接喷洒美蓝色素的方法,并结合活检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旨在探讨色素胃镜技术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提高胃恶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85.
《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中“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检验方法”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急性酒精损伤模型,通过肉眼从大体上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胃黏膜损伤。为了克服肉眼判断胃黏膜损伤的不确定性和不敏感性,本研究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显微镜下对胃黏膜损伤的观察,在确定损伤类型的基础上,根据病变的类型及程度评分,  相似文献   
86.
联合用药治疗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胃黏膜出血是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正确治疗新生儿胃黏膜出血,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环节。我院儿科于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凝血酶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检测p53突变蛋白在伴有肠上皮化生(肠化生)的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探讨胃黏膜肠化生和抑癌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HID/ABPH2.5/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30例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伴肠化生、28例早期胃癌伴癌旁肠化生和28例进展期胃癌伴癌旁肠化生进行肠化分型及p53突变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在胃癌(早期、进展期)伴癌旁肠化生中所占的比率高;p53突变蛋白表达阳性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伴肠化生→癌伴癌旁肠化生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在四种胃黏膜病变中伴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者p53突变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较高.结论 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p53蛋白突变与细胞异型性和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8.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HP的慢性感染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形成有关,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人类第Ⅰ类致癌因子.1988年Leunk等用培养HP的培养基浓缩液与HeLa细胞一同培养,发现培养基中某些因子可造成HeLa细胞等真核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因而将其称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1992年这种毒素得以纯化,1994年完成了编码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近年来有关VacA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10年来VacA的毒素作用机制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程小平  李华 《广西医学》2006,28(2):275-276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急症,是指由严重创伤、烧伤、颅脑外伤、脑出血、大手术、严重感染、重要器官功能不良及衰竭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或溃疡,常因有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其发生机理不十分明确,但多认为是机体在应急状态下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表现为:胃脘、胸胁、背部或腹部出现胀满或疼痛,时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临床主要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主要依据。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