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377篇
  免费   23410篇
  国内免费   14589篇
耳鼻咽喉   7208篇
儿科学   1638篇
妇产科学   4289篇
基础医学   16927篇
口腔科学   3476篇
临床医学   55305篇
内科学   24842篇
皮肤病学   1516篇
神经病学   3773篇
特种医学   178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3篇
外科学   41903篇
综合类   98688篇
预防医学   15958篇
眼科学   1816篇
药学   31922篇
  414篇
中国医学   14005篇
肿瘤学   73260篇
  2024年   1747篇
  2023年   7022篇
  2022年   6716篇
  2021年   8201篇
  2020年   7691篇
  2019年   7931篇
  2018年   4539篇
  2017年   7144篇
  2016年   8664篇
  2015年   9370篇
  2014年   14882篇
  2013年   15239篇
  2012年   20661篇
  2011年   22493篇
  2010年   22130篇
  2009年   22726篇
  2008年   23232篇
  2007年   21705篇
  2006年   20055篇
  2005年   20079篇
  2004年   18145篇
  2003年   14036篇
  2002年   12998篇
  2001年   13196篇
  2000年   11000篇
  1999年   10317篇
  1998年   10404篇
  1997年   11007篇
  1996年   9827篇
  1995年   8055篇
  1994年   6948篇
  1993年   4947篇
  1992年   4495篇
  1991年   3207篇
  1990年   1943篇
  1989年   1664篇
  1988年   293篇
  1987年   266篇
  1986年   189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目的探讨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112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层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别为37.75%(211/559)、52.26%(289/553),χ^2=23.666,P<0.01]、大体类型[浸润、溃疡、蕈伞、隆起分别为37.04%(20/54)、47.52%(432/909)、34.33%(23/67)、69.51%(57/82),χ^2=13.787,P=0.003]、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别为34.11%(102/299)、49.00%(317/647)、48.80%(81/166),χ^2=19.771,P<0.01]、错配修复缺陷(dMMR)[是和否分别为26.34%(64/243)、50.17%(436/869),χ^2=43.996,P<0.01]、神经侵犯[是和否分别为48.17%(421/874)、33.20%(79/238),χ^2=16.954,P<0.01]、脉管侵犯[是和否分别为79.16%(338/427)、23.65%(162/685),χ^2=327.493,P<0.01]以及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5 mg/ml)和阴性(<5 mg/ml)分别为52.87%(249/471)、39.16%(251/641),χ^2=20.162,P<0.01]和CA199[阳性(≥35 U/ml)和阴性(<35 U/ml)分别为59.33%(124/209)、41.64%(376/903),χ^2=21.465,P<0.01]分层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和术前CA199阳性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OR=13.006,95%CI 9.329~17.276,P<0.01;OR=2.194,95%CI 1.513~3.181,P<0.01),dMMR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OR=0.279,95%CI 0.190~0.411,P<0.01)。结论脉管侵犯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肿瘤标志物CA199的检测可以作为预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为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的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以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治疗40例(胃部良性肿瘤),以腹腔镜联合肠镜微创治疗20例(肠部良性肿瘤),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6~29 m L,平均(11.0±5.5)m L,手术时间42~78 min,平均(65.4±9.2)min,未有中转开腹手术患者,未有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创伤微小,出血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3.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征性表现,不易诊断,其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成为多年以来医学界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一座顽固的堡垒。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国外已超过胃癌位居肿瘤死亡人数的第4位,在我国居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胰腺癌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10%[2];故胰腺癌发  相似文献   
134.
文章对宫颈癌、CINⅢ及健康妇女行血清cf-DNA定量检测,探讨血清cf-DNA定量分析诊断技术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宫颈癌预后的辅助作用。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cf-DNA含量显著高于CINⅢ患者和健康妇女,Ⅱ、Ⅲ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f-DNA含量明显高于Ⅰ期患者;血清cf-DNA对于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5.
微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在人类及动物的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R-141是miR-200家族的成员,通过与不同的靶点结合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来调节生理及病理条件下一系列的生物学进程,尤其是早期胚胎着床、正常妊娠、血管形成及肿瘤等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因此,miR-141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新型的血浆标志物对疾病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36.
137.
138.
139.
14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对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治的AP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双模拟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记录外周血NK细胞和TNF、内源性SS的变化,分析近期疗效与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NF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49.85%±4.26%)高于对照组(36.89%±4.12%),TNF水平[(8.36±4.25)ng·mL~(-1)]低于对照组[(18.63±4.59)ng·m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SS水平为(16.44±4.33)pg·mL~(-1)和(34 25±3.78)pg·mL~(-1),分别低于治疗前的(68.22±3.13)pg·mL~(-1)和(68.14±4.09)pg·m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与28 d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辅助治疗AP患者能有效抑制外周血TNF与内源性SS的表达,增加NK细胞比例,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