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228篇 |
免费 | 4381篇 |
国内免费 | 30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3篇 |
儿科学 | 938篇 |
妇产科学 | 477篇 |
基础医学 | 1904篇 |
口腔科学 | 361篇 |
临床医学 | 8977篇 |
内科学 | 8902篇 |
皮肤病学 | 255篇 |
神经病学 | 759篇 |
特种医学 | 16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4篇 |
外科学 | 3610篇 |
综合类 | 18049篇 |
预防医学 | 9565篇 |
眼科学 | 269篇 |
药学 | 10142篇 |
190篇 | |
中国医学 | 8919篇 |
肿瘤学 | 12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10篇 |
2023年 | 3435篇 |
2022年 | 3659篇 |
2021年 | 4461篇 |
2020年 | 2584篇 |
2019年 | 2324篇 |
2018年 | 1203篇 |
2017年 | 1827篇 |
2016年 | 1783篇 |
2015年 | 2062篇 |
2014年 | 3101篇 |
2013年 | 2866篇 |
2012年 | 3770篇 |
2011年 | 4117篇 |
2010年 | 4047篇 |
2009年 | 3884篇 |
2008年 | 4329篇 |
2007年 | 3736篇 |
2006年 | 3595篇 |
2005年 | 3661篇 |
2004年 | 2539篇 |
2003年 | 2129篇 |
2002年 | 1608篇 |
2001年 | 1486篇 |
2000年 | 1078篇 |
1999年 | 929篇 |
1998年 | 860篇 |
1997年 | 836篇 |
1996年 | 670篇 |
1995年 | 617篇 |
1994年 | 502篇 |
1993年 | 376篇 |
1992年 | 317篇 |
1991年 | 283篇 |
1990年 | 244篇 |
1989年 | 337篇 |
1988年 | 76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早期胃肠外营养对重症脑外伤预后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40例严重脑外伤(GCS4~7分)随机分成两组:早期胃肠外营养组(PN组)和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PN组获得较高的氮平衡,其血清氨基酸、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及CD4细胞均高于EN组,PN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N组,且其伤后三个月时的生存质量优于EN组。 相似文献
23.
李学成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3):137-137
锌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极少,但对生命有极重要的意义,被誉为“生命之花”。锌在人体内参与蛋白质、脂肪、醣的合成与代谢,是体内新陈代谢多种酶的激活因子。 人生最需要锌的阶段,即胚胎、婴幼儿、学龄儿童和青春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如体内缺锌,会引起多种器官和组织生理功能异常,而发生各种各样的病态,神经功能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生长发育不佳,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4.
25.
17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EN)和肠外(PN)营养二组。自术后1d起,给予等氮等热能的营养支持,连续8d。监测营养支持过程中体温、血浆蛋白、体重、氮平衡和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变化,结果显示:体温、血浆蛋白和体重变化两组间差异不明显,EN组术后2d氮平衡明显优于PN组(3.2±2.6gvs-1.0±3.1g,P<0.05),EN组累积氮平衡虽亦优于PN组,但差异不显著。EN组术后3d和9d的胰高血糖素明显高于PN组(183±59vs108±50和158±74ng/Lvs100±17ng/L,P值均<0.05),但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在两组间无差异。说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相比,并不能减轻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和蛋白质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26.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4,12(5):315-318
呼吸道对外源物的代谢程元恺呼吸道是多种化学毒物的靶器官、又是多种外源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各种以气态或气溶胶状态存在的外源物进入体内时必须首先与呼吸道接触。以其它途径进人体内的外源物由于静脉的回流作用也有相当大的部分要通过肺的毛细血管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17例经钡灌肠,内窥镜、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小儿肠道结节状淋巴样增生症,11例表现为肠套叠,其中7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余各例表现为便血,反复腹痛,1例无症状。14例测定免疫球蛋白(Ig),10例异常7例以Ig增高为主,有1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3例Ig低下,14例都有肠道粘膜及粘膜下重度淋巴细胞浸润及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提示该症存在抗原持续刺激和机体免疫调节网络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负反馈机 相似文献
28.
吴婵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3,8(1):40-41
蛔虫是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当肠胃的环境暂时改变而不适应蛔虫的生活,蛔虫即上窜逆行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临床上主要出现阵发性右上腹或剑突下剧烈疼痛,其疼痛程度堪称急腹症之首,呈钻顶样绞痛,甚至放射至肩背部,出现坐卧不安,恶心呕吐,常有吐蛔,呻吟痛叫,乃至辗转打滚,痛苦不堪,有些出现痛性休克。发作可达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一天多次发作,间歇时则如常人。 相似文献
29.
<正> 94年~95年我科对各种肠道肿块与外科配合,对肿瘤与炎性包块用B超作鉴别诊断。 一般资料: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1—75岁。其中20例有明显的腹痛症状,15例可扪及肿物,13例有便血症状或便潜血阳性。22例中12例经手术证实,3例因肝转移而未手术,2例临床诊断为结肠癌,便血渐重,拒绝手术而自动出院,5例B超诊断炎性包块,对症治疗后包块消失,痊愈出院。 仪器:RT2000型,探头3.5兆赫。 方法:腹部常规、探头加压直接探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