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68篇
  免费   2332篇
  国内免费   928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149篇
妇产科学   149篇
基础医学   115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499篇
内科学   7040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5727篇
特种医学   14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1169篇
综合类   15547篇
预防医学   3065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6898篇
  148篇
中国医学   6893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664篇
  2023年   2170篇
  2022年   2438篇
  2021年   2504篇
  2020年   1919篇
  2019年   2042篇
  2018年   882篇
  2017年   1616篇
  2016年   1735篇
  2015年   1750篇
  2014年   2764篇
  2013年   2512篇
  2012年   3209篇
  2011年   3336篇
  2010年   2874篇
  2009年   2811篇
  2008年   2950篇
  2007年   2751篇
  2006年   2629篇
  2005年   2553篇
  2004年   2254篇
  2003年   1908篇
  2002年   1630篇
  2001年   1418篇
  2000年   1133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770篇
  1997年   653篇
  1996年   442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和共济失调等.我院应用高压氧治疗,中、重度HIE50例,有效率为94.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2.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膜糖蛋白是细胞黏附受体整合素家族的成员,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影响着GPIa/Ⅱa、GPIb—IX—V及GPⅡh/Ⅲa等受体的功能,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3.
P300包括N1、P2、N2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诱发电位中认知电位P300的研究,经检 索仅1994~2003年10年间国内文献近300篇,印 象中1993年以前的报告已不少。这些文献报告涉 及技术学、基础研究(如年龄、性别、儿童及解剖、生 理、生化、心理、睡眠、注意、记忆、染色体、微量元素、 空间位置、行为、人格等方面),以及临床应用(如糖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观察电头针加项针对急性卒中后延髓性麻痹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非针刺组,针刺组每日治疗1次,7次一个疗程,间隔2d,开始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与非针刺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7%,非针刺组90.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针刺组显效率79.4%,非针刺组53.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头针加项针治疗急性卒中后延髓性麻痹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对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早期西医溶栓、抗凝、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和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施治治疗。结果 42例瘫肢肌力恢复达V级;48例肌力≥Ⅳ级,言语流畅;27例生活能基本自理,可依杖散步,肌力≥Ⅲ级:9例与治疗前对比肌力提高Ⅰ~Ⅱ级,但生活仍不能自理。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益气活血中药调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6.
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坏死,一般认为在起病后12~24小时内不可能发现缺血性脑梗塞。近几年,基层医院在应用CT以来,对病后24~48小时的脑梗塞CT影像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起病24小时内的早期脑梗塞CT影像尚缺乏明显的,特异性的征象,致使部分患者漏诊、漏治,笔者经过近几年对本院经CT复查及脑血管造影证实的早期缺血性脑梗塞20例CT影像回顾性分析,认为早期的表现:(1)岛带(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灰白质界面丧失;(2)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3)皮质脑沟,脑池的缩小或消失;(4)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主干及其分支的致密影;对缺血性脑梗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了解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治疗组成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丽珠赛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结论 丽珠赛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8.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困难是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恢复。了解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对于早期识别、采取吞咽策略及康复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吞咽正常生理过程及其中枢及周围神经支配、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机制和神经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9.
预防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物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引起的肺栓塞(PE)并不常见,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卒中并发症。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抗凝治疗可降低卒中后DVT和PE的危险性,但这种益处会被严重出血的风险所抵消。用物理方法(如用于腿部的加压袜)预防DVT和PE不会引起任何出血风险,对某些内科和外科患者有效。我们试图评价物理方法在卒中患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0.
根据在英国进行的一项最大的卒中预防审计结果,卒中预防的大量机会正丧失而且需要重组服务来防止不必要的死亡。英国皇家医师协会临床疗效与评估小组的Rudd等在Age and Ageing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卒中后6个月,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进行适当的治疗或危险因素未得到控制。在卒中实施的二级预防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卒中服务需要重组以防止这组患者中不必要的残疾率和病死率。Rudd等认为,在英国从研究和服务的施实方面进行投资来改变服务的时机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