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68篇
  免费   2303篇
  国内免费   926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148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11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346篇
内科学   6857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5679篇
特种医学   13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1155篇
综合类   15345篇
预防医学   3023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6783篇
  130篇
中国医学   6782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632篇
  2023年   2169篇
  2022年   1833篇
  2021年   2221篇
  2020年   1885篇
  2019年   2042篇
  2018年   882篇
  2017年   1616篇
  2016年   1735篇
  2015年   1750篇
  2014年   2764篇
  2013年   2512篇
  2012年   3209篇
  2011年   3336篇
  2010年   2874篇
  2009年   2811篇
  2008年   2950篇
  2007年   2774篇
  2006年   2630篇
  2005年   2553篇
  2004年   2254篇
  2003年   1908篇
  2002年   1630篇
  2001年   1418篇
  2000年   1133篇
  1999年   932篇
  1998年   770篇
  1997年   653篇
  1996年   442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眩晕,伴头痛、恶心、呕吐、运动或感觉障碍、意识或视野障碍、心悸震颤、纳差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我院结合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现代检查手段以及临床表现特点,认为其发病机制有别于中医以往认为的一般“眩晕”的概念,强调“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采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132.
急性纯行为认知障碍性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伴有神经功能缺失的纯行为、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卒中病例进行研究。方法对22例不伴有神经功能缺失的以行为障碍和/或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卒中进行临床研究,结合文献阐明该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事件相关电位、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及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22例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包括左颞叶及左颞顶区病变导致急性的认知功能障碍10例,感觉性失语4例;5例枕叶病变导致的视觉综合障碍;3例胼胝体前部病变导致的反拗性失用。17例痊愈,5例明显好转。结论突然发病的发作性视物变形、认知功能丧失、运用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不容忽视,尤其有基础性疾病者,及时行CT及MRI早期诊断特殊类型卒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3.
严重冠状动脉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称为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IMR病人的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无病理改变,多数病人是因心肌梗死后发生左心室重构引起的,少数为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的结果。IMR必须与其他原因,如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和心内膜炎等引起的MR区别;同时,也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MR合并冠心病区别。由于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IM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约占冠心病的6%-19%,冠心病成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三种主要原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4.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组成,主要向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等结构供血。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前循环缺血一样,PCI也可按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TIA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5.
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措施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但迄今为止,仍然缺少令人满意的措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亚低温作为一种脑保护疗法,可干预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生理学环节,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目前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  相似文献   
136.
背景与目的患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或曾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TIA)者具有复发性卒中的高度危险性。我们研究Ximelagatran对曾患卒中或TIA患者的作用是否不亚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37.
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概述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1]及其它们的分支通常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内听动脉也称迷路动脉,系基底动脉下段向两侧发出的分支.但内听动脉大多数发自于小脑前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后绕过外展神经前部,走向桥延交界沟外侧,与面神经和位听神经一齐进入内听道,并在内听道内分成以下三支:  相似文献   
13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  相似文献   
139.
试述肾与脑之关系——也谈缺血性中风从肾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中风从肾论治受到了越来越多医家的重视,本文从脑与肾的关系入手,论述了脑原于肾,髓充则脑足的机理,提出补肾健脑方为缺血性中风的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