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57篇
  免费   11429篇
  国内免费   13769篇
耳鼻咽喉   1836篇
儿科学   3503篇
妇产科学   2339篇
基础医学   18042篇
口腔科学   3068篇
临床医学   22619篇
内科学   22840篇
皮肤病学   2195篇
神经病学   4765篇
特种医学   4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0篇
外科学   12073篇
综合类   51543篇
预防医学   12056篇
眼科学   3314篇
药学   14725篇
  215篇
中国医学   6863篇
肿瘤学   15782篇
  2024年   1221篇
  2023年   4587篇
  2022年   4867篇
  2021年   5101篇
  2020年   4170篇
  2019年   4609篇
  2018年   2659篇
  2017年   3857篇
  2016年   4543篇
  2015年   4752篇
  2014年   6882篇
  2013年   7294篇
  2012年   9982篇
  2011年   11728篇
  2010年   11022篇
  2009年   11553篇
  2008年   12424篇
  2007年   11589篇
  2006年   11531篇
  2005年   11800篇
  2004年   10451篇
  2003年   9191篇
  2002年   7591篇
  2001年   6741篇
  2000年   5175篇
  1999年   4206篇
  1998年   3460篇
  1997年   2687篇
  1996年   2002篇
  1995年   1634篇
  1994年   1025篇
  1993年   536篇
  1992年   393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预处理与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处理对DPN的保护机制。方法根据DPN诊断标准,选取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降糖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基础上,每天对试验组患者行缺血预处理:标准血压计袖带放置于患者上肢上臂充气阻断血流5 min,而后放气再灌注5 min,如此循环5次;对照组加用甲钴胺静推;10 d为一疗程。测定各组实验前及一个疗程结束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评估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试验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2.4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明显缓解,VEGF水平试验后较试验前升高(P0.05);对照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试验前升高1.3 m/s左右,症状较试验前改善不明显,VEGF水平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肢体缺血预处理对DPN患者的效果优于甲钴胺,其保护机制可能是促进VEGF因子的释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抗氧化应激,减少自由基损害等。  相似文献   
94.
95.
肖洒洒 《药品评价》2020,(14):20-22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及转 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 94 例 MG 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7 例。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口服,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1 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血 AChRAb、TGF-β1 水平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1 个月后的疗效及治疗 1 个月内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治疗 1 个月后,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 AChR-Ab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同期对照组 低(P<0.05),两组 TGF-β1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 1 个月内,两组 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 MG 有效,可显著提高 TGF-β1 水平 并降低外周血 AChR-Ab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
9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162-164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HepG2株线粒体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LETM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HepG2株细胞中的mRNA并合成cDNA,采用PCR方法扩增LETM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3Myc-2A上,构建重组质粒pCMV-3Myc-LETM1,酶切,测定序列并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肝癌细胞LETM1基因发生突变和氨基酸改变,突变发生于G148A(缬氨酸→异亮氨酸)、G320A(甘氨酸→天冬酰胺)、G344A(精氨酸→组氨酸)和A1760G(赖氨酸→精氨酸).[结论]肝癌细胞HepG2线粒体LETM1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37-39+封三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 年3~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VD 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者6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Lp-PLA2、IGF-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对Lp-PLA2、IGF-1 与MMSE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Lp-PLA2、IGF-1 对VD 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p-PLA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GF-1、MMSE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p-PLA2 与MMSE 评分呈负相关性,IGF-1 与MMSE 评分呈正相关性;Lp-PLA2 与IGF-1 诊断VD 的AUC 值分别为0.940、0.954。结论Lp-PLA2 水平越低,IGF-1 水平越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且Lp-PLA2、IGF-1 对老年VD 患者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回顾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方法从准备工作、相关检测项目的确定,学术推广、项目优化和开展情况等方面详细阐述我院基因检测开展过程与精准药学服务情况。结果根据临床需求,我院已开展了以心脑血管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的27种药物,26项检测,2018年全年位1587名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结论基于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是临床药师参与精准治疗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0.
《临床医药实践》2020,(2):99-102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化疗对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淋巴转移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动脉介入化疗。观察两组VEGF表达和淋巴转移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化疗前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7 d,14 d,21 d,观察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抑制VEGF表达,阻碍胃癌淋巴转移,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