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8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139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13篇
内科学   151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2475篇
预防医学   111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092篇
  7篇
中国医学   69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683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各系统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多系统器官功能受损与治疗的转归。方法:根据Apgar评分将病人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按规定检查方法对各系统器官功能进行测定。结果:78例窒息儿中轻度窒息组21例,重度窒息组57例,被观测的10个器官或系统功能受损的发生率,除脑、肝受损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8项受损率在两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1),发现>4个器官或系统功能受损后,死亡率由7.69%增至35.3%。结论:新生儿窒息所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4个系统或器官功能受损病死率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降糖方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转录因子肽p65(NF-κBp65)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降糖方低、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链脲佐菌素(STZ)腹膜内注射建立糖耐量异常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骨骼肌组织IκB-α mRNA、NF-κBp65 mRNA水平、骨骼肌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骨骼肌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盐酸二甲双胍及降糖方干预后,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肌纤维排列趋于整齐。模型组大鼠FPG、FINS、HOMA-IR水平、血清TG、TC、LDL-C水平、骨骼肌IκB-α mRNA、NF-κBp65 mRNA和蛋白水平、骨骼肌组织IL-4、IL-12、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血糖水平及膳食营养摄入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划分为正常体质量组66例、低体质量组19例、肥胖组15例及超重组20例,采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及食物频度法,对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及活动与增重情况、孕前BMI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等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4组孕前BM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活动时间均比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超重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孕期增重重量比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更低,肥胖组孕期增重重量比低质量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空腹血糖(FPG)比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及超重组更低,肥胖组FPG比正常体质量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与FPG、1 h PG及2 h PG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前肥胖、超重、孕期不合理饮食以及增重过多均与GDM发生率存在密切纤细,孕期需保持营养均衡及饮食合理原则,加强孕妇饮食健康指导及围术期保健,保持保体质量科学合理增长,减少GDM发生情况,从而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用于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GDM患者24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孕妇247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 A1c检查,分析两组Hb A1c、FPG及OGTT结果。结果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指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FPG、OGTT 1 h及2 h诊断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779、0.884及0.905,Hb A1c联合FPG诊断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当Hb A1c取5.45%作为诊断界点时,其阳性预测值为94.7%,特异度可达到99.6%。结论 Hb A1c的检测,患者依从性好,可成为GDM诊断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前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特征对再次妊娠糖尿病复发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产科常规产前检查且前次妊娠诊断为GDM的306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本次妊娠GDM诊断标准分为复发性GDM组与血糖正常组,再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将复发性GDM组分为复发性GDM A组(单纯FPG异常)、复发性GDM B组(FPG正常但1hPG或/和2hPG异常)、复发性GDM C组(FPG异常,同时合并1hPG或/和2hPG异常)。比较各组前次妊娠临床特点与复发关系。结果:复发性GDM组与血糖正常组年龄、产次间隔≥5年比例、前次妊娠FPG、1hPG、2hPG值及OGTT异常类型比例、前次妊娠应用胰岛素比例均有差异(P<0.05),而前次妊娠前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及早产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年龄≥35岁、前次妊娠2hPG>9.10mmol/L、1hPG或(和)2hPG异常及FPG+1hPG或(和)2hPG异常是复发性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产次间隔≥5年、前次妊娠OGTT FPG>5.35mmol/L、1hPG>10.59mmol/L、前次妊娠应用胰岛素与复发性GDM无相关性(P>0.05);复发性GDM C组与A组年龄、前次妊娠OGTT 1hPG、2hPG值有差异(P<0.05),而复发性GDM C组与B组、B组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性GDM A组、B组、C组前次妊娠OGTT异常类型构成比有差异(P<0.001),产次间隔时间≥5年、前次妊娠早产、应用胰岛素比例无差异(P>0.05);年龄≥35岁及前次妊娠FPG+1hPG或(和)2hPG异常是GDM复发时血糖异常类型高等级的危险因素(P<0.05),前次妊娠OGTT 1hPG>10.59mmol/L、2hPG>9.10mmol/L、前次妊娠1hPG或(和)2hPG异常与复发性GDM孕妇OGTT异常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年龄、前次妊娠OGTT 2hPG值及异常类型可能会影响再妊娠复发性GDM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KTR)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97例空腹血糖正常的KTR进行了标准OGTT。结果:本研究OGTT异常30例,异常率为30.9%(30/97),其中符合肾移植术后糖尿病9例,糖耐量低减21例,排斥反应,肝损害,感染,大剂量甲泼尼龙应用之有无和是否存在血环孢素A谷浓度过高与OGTT异常与否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体重指数≥24也与OGTT异常率高低相关(P<0.05)。结论:在KTR中OGTT异常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OGTT异常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成活率及受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引  言糖代谢异常在缺血性脑梗死 ( ICI)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 ICI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糖状态与预后相关。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作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正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观察了66例 ICI患者急性期 Hb Alc及空腹血糖 ( FBG)的变化 ,初步探讨 Hb Alc增高与 ICI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9年 1月至 6月首次 ICI收住院的患者 66例 ,其中男 50例 ,女 1 6例 ,平均年龄( 65.32± 9.50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 31例 ,糖尿病 3例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2 1…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干预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56例确诊为IGT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不予治疗;B组,饮食 运动治疗;C组,饮食 运动 十二甲双胍治疗,为期二年。测定治疗前后OGTT2h后血糖、胰岛素和BMI,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结束,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转为糖尿病人数低于不治疗组,而转为正常人数高于不治疗组。结论 IGT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是否能阻止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转变为2型糖尿病(DM)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住院时经OGTT证实为IGT的病人,给二甲双胍250mg,每日3次.观察1~2周后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出院治疗1年后随访复查OGTT.结果56例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由5.88±1.20mmol/L降到4.35±1.3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9.20±0.5mmol/L降到5.80±2.11mmol/L(P<0.01).1年后随访到34例病人,其中14例坚持服药到随访时(治疗组),20例仅服药1~3月后停药(对照组).两组复查OGTT结果,对照组OGTT正常者3例(15.0%),仍为IGT者15例(75.0%),转变为DM者2例(10.0%);治疗组OGTT正常者8例(57.2%),仍为IGT者6例(42.8%),无转变为DM者,无低血糖症发生.结论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可阻止IGT病人恶化为DM,此药安全、有效、不易发生低血糖,易被接受长期服用.但我组病人少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