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移民退耕后原村庄滩地野粪、螺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民退耕后原村庄滩地野粪及螺情 ,分析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 ,为今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移民退耕后的原小黄洲村为对象 ,对野粪污染情况、螺情进行监测 ,与移民前比较 ,分析疫情变化 ,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 0 0 3年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与移民前 2 0 0 2年无统计学差异。滩地野粪污染密度及野粪感染率较移民前上升 1 2倍之多。结论 移民建镇后 ,螺情下降不明显 ,试区滩地野粪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给血吸虫病的流行造成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采取现场调查方法,纵向观察移民建镇后钉螺分布、人畜血吸虫感染、滩地污染及环境变化情况。结果移民建镇后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45.61%;滩地野粪阳性率有所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37.97%,但野粪密度和阳性份数未见减少,野粪污染仍相当严重;居民粪检阳性率波动不大,2005年较2002年仅下降1.86%。各年份已搬迁与未搬迁居民粪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较2002年下降了49.4%;移民建镇后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单退地区短期内血吸虫病疫情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洪涝灾害后,国务院制订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治理方针。长江中下游实施该方针后,因居民暴露强度及移民建镇类型不同,导致血吸虫病疫情呈不同程度的变化。“高靠”型或傍堤移民建镇,居民、耕牛靠近垸外易感地带导致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上升;“外迁”型或傍山移民建镇因远离有螺洲滩,降低了儿童、老年人和妇女生活、娱乐性接触疫水频率,有利于控制血吸虫病疫情,但青壮年生产性接触疫水频率高低不一。应加强“平、退、移”的定点监测,对废弃堤垸加强管理和适当开发,加强疫区流动人群管理,加强健康教育以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2002-2005年在安徽省选择将居民迁往新建居住地但仍回原地耕种的单退点, 以及居民彻底放弃原耕地、 迁往新居的双退点各2个, 采用常规查螺、 查病和访谈调查, 比较移民建镇后血吸虫病传播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结果 移民建镇后, 单退点陈桥洲和清节洲2005年感染螺密度分别较2002年下降79.10%和45.18%,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46%和84.88% (P<0.01); 双退点江洲村和小黄洲2005年感染螺密度分别较2002年下降100%和74.87%,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100%和40.0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均以单退点为高, 双退点野粪密度及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5年未发现阳性野粪。单退点居民感染率在2002-2005年间波动不大, 双退点居民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单退点耕牛感染率较高, 双退点耕牛逐步减少, 至2005年已淘汰全部耕牛。 结论 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发生明显改变。双退点流行因素发生明显改变, 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嘉鱼县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在平垸行洪的洲垸中选择3个洲垸,对不同地貌钉螺分布情况,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不同环境野粪污染情况,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社会、卫生、经济状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居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均有所下降,血防知识知晓率提高,但移民原居住地洲垸活螺密度、阳性钉螺密度均有上升趋势,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不大.结论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不仅解决垸外居民每年遭受水患之忧,而且减轻了血吸虫病对人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湘阴县青潭乡1998年下半年起实施移民建镇工程,为了解该乡移民建镇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制订相应的疫情控制对策,我们自工程实施当年起对疫情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青潭乡位于南洞庭湖的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岛上,南北狭长,面积10 km~2。1974年在该岛西南面湖洲围垸,面积11km~2,外洲均为易感地带。1998年特大洪水后,移民建镇,居民部分外迁,部分后移靠山建镇。居住地高程由29~33m上升至39m以上。新镇现有居民1230人,主要从事养殖、捕捞及运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湖南省湖汊型流行区移民建镇后居民血吸虫病流行变化规律.方法 2002~2008年,对观测地区移民进行血吸虫病情及洲滩螺情纵向监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移民血吸虫感染率差异.结果 2002~2008年,移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0.57%、11.78%、5.17%、6.01%、3.14%、1.00%、1.37%,下降趋势明显.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渔民及半农半渔民职业高于其它职业.从2003到2008年,虽然每年进行了钉螺控制,但外洲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仍持续存在,且密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湖汉型疫区移民建镇后,每年采取化疗措施可以使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到较低程度,但对于不同职业,下降幅度存在着差异.由于洲滩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变化不大,居民再感染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地区人、畜血吸虫感染的变化,探讨其防治效果。方法:选择4个县、市、区的6个村为试区,采用IHA筛查,粪便孵化法定性,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定量检查确诊评价和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感染的方法,连续3年观察,分析人、畜血吸虫感染变化,并对洲滩螺情及人、畜粪便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1999-2001年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0%-4.69%、0.43%-3.82%和0.26%-2.87%,人群EPG为0.12-4.31,病人EPG为5.90-51.00。血吸虫病人,农民占70.97%-87.72%,学生占12.28%-29.03%,15岁-60岁人群占74.19%-92.50%。耕牛感染率,除江夏区沿江村、黄州区王岭村呈上升外,其它村呈逐年下降;洲滩钉螺面积,除江夏区三角洲下降外,其它试区无明显增减。滩地野粪污染密度为1.22-12.00份/hm^2,牛粪占90.83%,血吸虫卵阳性率为12.52%(1.35%-37.21%)。结论: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老年、儿童血吸虫感染人数减少,但务农青壮年人群其感染率下降不明显。耕牛感染率在不同试点村则有升有降,试区洲滩野粪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34.48%。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马鞍山市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退人又退耕的小黄洲村为观察对象,自2002-2005年,采用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人畜感染和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并观察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2~2005年试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74.28%和37.93%;试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IHA法)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试区野粪虫卵阳性率分别为2.70%和36.54%,2003年以后未查见阳性野粪;移民建镇后试区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