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13篇
  免费   1474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617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1856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6077篇
内科学   5526篇
皮肤病学   166篇
神经病学   5497篇
特种医学   9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965篇
综合类   12640篇
预防医学   3006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6510篇
  47篇
中国医学   6298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1032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159篇
  2014年   1997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2858篇
  2011年   3052篇
  2010年   2922篇
  2009年   2823篇
  2008年   3611篇
  2007年   3405篇
  2006年   3401篇
  2005年   3808篇
  2004年   2589篇
  2003年   1814篇
  2002年   1540篇
  2001年   1426篇
  2000年   1193篇
  1999年   1038篇
  1998年   822篇
  1997年   636篇
  1996年   591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22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缺血前24 h经尾静脉注入内毒素衍化物MPL(20 g/kg)可明显降低再灌注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结论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活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内毒素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2.
头针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头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观察和对照四组。采用氢清除法测定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血流量,测量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并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MCAO模型大鼠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血流量显著减少,全血黏度增加;给予头针和体针治疗后,大脑皮层血流量均明显增加,全血黏度显著降低。且头针与体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治疗能增加大鼠脑缺血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而成的川芎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 ,为防治脑梗塞提供依据。方法 :老龄 ( 2 0月龄以上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组、川芎参麦组 (川芎参麦注射液 )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 3 0分钟再灌注60分钟后脑组织中ATP酶和SOD活性及MDA、Ca2 + 、Na+ 、K+ 含量。结果 :Ca2 + 离子水平和Ca2 + ATP酶活性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对照组 (P <0 0 5 ) ;川芎嗪组和参麦组及川参组Ca2 + 离子低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5~ 0 0 1) ,并接近老龄对照组 (P >0 0 5 ) ;川芎嗪组Ca2 + ATP酶的增高和参麦组的降低均较老龄模型组差异显著 (P <0 0 5 )。川参组Na+ 低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1)。老龄模型组脑组织SOD水平的降低和LPO/SOD比值的增高均较老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参麦组SOD水平高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1) ;川芎嗪组和参麦组及川参组LPO/SOD比值均低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1) ,接近老龄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与钙超载和自由基损伤有关。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均能拮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钙超载以保护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标志物与脑动脉(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测定44例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1d的外周血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可溶性CD40配体的水平,同时观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4例出现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围手术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者中高于未出现者(1291.16±549.29ng/mlvs701.45±497.30ng/ml,P=0.030),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可溶性CD40配体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可能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危险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常规治疗,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IA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减少脑梗死发生,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阑尾炎10例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易正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607-1608
急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仍是基层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病,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但临床上误漏诊时有所见。现对近年曾误诊的10例术前被诊断阑尾炎并行手术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明确针刺对慢性脑缺血的脑皮质区自由基相关指标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慢性脑缺血(IR)和针刺组,对比观察各组动物慢性脑缺血5周时脑皮质病理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含量的影响。结果:IR组SOD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针刺组的SOD活性表达明显高于IR组,ROS、XOD活性低于IR组,而MDA的活性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对慢性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此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应激而保护慢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98.
异氟醚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异氟醚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4 0只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Iso1,Iso2和 Iso3组 (n=10 ) .对照组大鼠每日吸 4 L· min- 1 (970m L· L- 1 O2 ) O2 1h,连续 5 d.Iso1,Iso2和 Iso3组大鼠分别接受浓度为 7.5 ,15 .0和 2 2 .5 m L·L- 1 的异氟醚预处理 (异氟醚和 4 L· min- 1 O2 ) ,每日 1h,连续 5 d.最后 1次处理结束 2 4 h后 ,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异氟醚预处理效果根据再灌注 2 4 h时的神经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判定 .结果  Iso2和 Iso3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梗死容积均与对照组及 Iso1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Iso3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梗死容积与 Iso2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诱导脑缺血耐受 ,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接收的126例疑似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A、3D-ASL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分析MRA、3D-ASL单独及联合检查TIA患者的血管异常检出率及诊断TIA的诊断效能。结果 126例疑似TIA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TIA患者的93例;MRA联合3D-ASL诊断TIA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8.92%、94.44%,均高于MRA、3D-ASL单独诊断(P0.05);MRA联合3D-ASL检查TIA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83.87%)高于MRA、3D-ASL单独检查(P0.05)。结论采用MRA联合3D-ASL诊断TIA,能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减少漏诊,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断TIA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回顾性分析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缺血,脑水肿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术后5~7 d后采用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等药物的分为一组(治疗组)共108例.另一组为术后一直未用扩管药物的病例70例(对照组).并就两组病人的术后,功能康复的等级(ADL)及住院日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使用扩管药物组的ADL预后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住院日也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7 d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其愈后明显优于不用扩管药物.故作者主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5~7 d采用扩管及降低血液粘滞度药物,有利于脑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