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6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3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51篇 |
综合类 | 106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借助电流进行透皮给药(EATDD)是指利用外加电场加速化合物穿透皮肤的转运过程的主动给药模式,包括离子导入、电渗作用、离子流体动力学作用、电穿孔和电参入给药模式。EATDD是肽类和其它亲水性的酸性不稳定或口服不稳定的生物工程产品的有效给药手段,目前开发中的EATDD系统多数采用离子导入技术给药,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一给药模式。此外,对电渗作用和电穿孔给药模式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ε)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γ)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C/EBP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EBPε电穿孔转染U937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混合细胞克隆后,用RT-PCR与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中C/EBPε与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过量表达转录因子C/EBPε后,可以显著提高U937细胞中PI3K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核内转录因子C/EBPε可能参与了PI3Kγ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电穿孔法介导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的最佳条件,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将pCMV-Scrip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菌株,观察不同的电转化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电场强度、脉冲时间、电击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细菌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保存时间、质粒DNA浓度对转化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电压2.0kV,电阻200Ω,电容25μF,脉冲时间4.3ms和低离子强度电击缓冲液的条件下转化,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结论优化电穿孔条件能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4.
不可逆电穿孔(IRE)技术通过施加电场使细胞发生凋亡而不产生热效应、不损伤脉管结构,与化学治疗和/或免疫疗法联合使用时疗效更佳,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手段。本文就IRE技术原理及其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脉冲电场诱致皮肢电穿孔的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观察脉冲电场和直流电场作用后皮肤结构的变化,以阐明这两种技术的差别。将人皮和蛇皮置于Valia-Chien双室扩散池,用电穿孔脉冲电场(脉幅380V,脉率4ppm,脉宽5.5ms,脉冲数100个,电容量22μF)和离子导入直流电流(0.5mA/cm^2)作用于这些皮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被动扩散(对照)、离子导入和电穿孔三组皮肤的结构变化,荧光素为FITC。结果表明,对于人皮被动扩散见有少量15-30μm边缘粗糙的高亮荧光斑点;离子导入见高亮荧光斑点边缘变得光滑,疋度不变;电穿孔的高亮荧光斑点扩大至80-90μm,边缘光滑,对于蛇皮被动扩散和离子导入都未观察到高亮荧光斑点,但在电穿孔观察到25-30μm的高亮荧光班点,提示脉冲电场可以诱致皮肤电穿孔,产生药物经皮渗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离子导入和电穿孔对双氯芬酸钠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和SD大鼠皮、进行双氯芬酸钠饱和水溶液经皮被动扩散、离子导入(0.5mA/cm^2)和电穿孔导入(130V,740ms或100ms,200个脉冲,方波,占空比1:1)的 研究。结果:电穿孔和离子导入均能显著促进双氯芬酸钠的经皮渗透,其增渗倍数分别为25.1和7.5。延长脉冲7时间将改善电穿孔的促渗效果,初步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的电穿孔及离子导入未引起皮肤的损伤。结论:电穿孔技术可用于促进小分子解离型药物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估不可逆电穿孔术(IRE)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1项、回顾性研究4项和前瞻性研究3项。共3 970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其中联合组344例,单纯化疗组3 626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OR=4.52, 95%CI: 2.63~7.77, P<0.00001)。但是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 95%CI: 0.02~18.74, P=0.76),疾病进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9, 95%CI: 0.23~1.02, P=0.06)。新辅助化疗联合IRE对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OR=0.37, 95%CI: 0.10~1.34, P=0.13)和骨髓抑制(OR=0.61, 95%CI: 0.26~1.40, P=0.24)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 不可逆电穿孔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改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9.
Peng JL Zhao YG Mai JH Pang WK Guo W Chen GM Mo GY Rao GR Xu YH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7,28(7):1024-1030
Aim: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electroporation (EP)-mediated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vacc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Methods: BALB/c mice were vaccinated with HBV DNA vaccine encoding for the HBV preS2-S antigen, combined with or without EP. HBV surface antigen expression plasmid was administered into mice liver via a hydrodynamic injection to mimic HBV infection. The clearance of antigen in the serum and liver was detected by ELISA assa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histopathology of the liver tissues was examined by HE staining and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say. Results: The immunogenicity of HBV DNA vaccine encoding for the HBV preS2- S antigen can be improved by EP-mediated vaccine delivery. The elicited immune responses can indeed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 in hepatocytes of the mouse model that was transfected to express HBsAg using the hydrodynamic injection method. The antigen clearance process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toxicity to liver tissue, suggesting a non-cytolytic mechanism. Conclusion: The EP-aided DNA vaccination may have potential in mediating viral clear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