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21.
报道了用强电脉冲结合抗癌药物环磷酰胺作用于昆明小鼠S-180肉瘤。实验结果表明,电场 药物组的治疗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差异。同时观察到电场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微血管形成,这样就减少了对癌细胞的营养供应、降低其新陈代谢,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扫描电镜下我们观察到了一定强度电脉冲致 S- 180细胞电穿孔的现象。同时分别改变电压、电容、脉冲个数 ,对 S- 180离体细胞进行电脉冲作用 ,通过苔盼蓝追踪 ,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着对 S- 180离体细胞电穿孔的电压越大、电容越小、脉冲个数越多 ,其穿孔百分率越大。  相似文献   
23.
电磁辐射可造成人体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对其损伤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心脏是电磁辐射损伤的敏感器官之一。本实验拟通过研究HPPM和EMP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电磁辐射致伤的关键机制,解释脉冲电磁场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发展规律。本实验采用HPPM和EMP辐照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等多种实验手段,检测辐照对细胞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HPPM和EMP辐照后,心肌细胞搏动减慢,形态异常,活力下降,凋亡和坏死率明显增加。细胞膜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电穿孔,细胞膜通透性丧失,结构破坏,细胞培养液中Na 、K 、Ca2 、Cl-、Mg2 、Ca2 和无机磷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Ca2 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心肌细胞是电磁辐射损伤的敏感细胞,脉冲电磁场可致心肌细胞膜电穿孔,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严重损伤。电穿孔效应是解释电磁辐射非热效应的关键机制之一。电穿孔导致的细胞膜通透性和膜结构改变存在一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4.
文题释义:神经干细胞电穿孔:即通过高强度的电场作用,瞬时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吸收周围介质中外源分子的方法进行转染,通过研究发现在230 V、350 μF条件进行电转染效率较高,可以在后续实验中采用。 神经干细胞成神经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多能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脊髓损伤部位常常表现为瘢痕愈合,难以恢复脊髓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尽可能减少其向胶质细胞分化,进而减少损伤部位瘢痕的形成,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恢复脊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背景: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大量向神经元分化是研究的难点。研究发现,S100A4 蛋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中发挥作用。 目的:研究S100A4是否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影响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方法:购买鉴定合格的小鼠胚胎大脑海马和室管膜下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电穿孔法向神经干细胞中转染S100A4表达载体和/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iRNA,转染48 h后向神经元方向诱导分化,诱导分化3 d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Tuj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Tuj1阳性神经元比例。 结果与结论:①与转染无关序列质粒组比较,转染S100A4组神经干细胞中Tuj1阳性细胞比例及相应的Tuj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 < 0.01);②与S100A4+siRNA无关序列共转染组比较,S100A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iRNA共转染组神经干细胞中Tuj1阳性细胞比例及相应的Tuj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③结果表明,S100A4的过表达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其可能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作用。 ORCID: 0000-0002-1131-3497(杜晓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on plasmid mediated reporter gene expression and immunogenicity of DNA vaccine. Methods Luciferase expression plasmid was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to BALB/c mice at 8μg and 40μg dosage level through injection with or without eletroporation Luciferase expression level in murine muscle was detected by IVIS imaging system 24 h after injection. DNA vaccine plasmid p1.0-gp1455m carrying codon-optimized env gene of CN54 strain ( HIV-1 CRF07_BC) was administered to mice at dosages of 8μg and 40μg through the two approaches mentioned above. Mice were immunized at week 0,2 and 4. Env-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were detected at two weeks po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vaccinations. Env-specific antibody immune responses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Euv-specific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were determined by IFN-γ ELISPOT. Results Luciferase expression level in murine muscl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much as 35 folds through in vivo eletroporation. Results of ELISA and ELISPOT revealed that in vivo eletropor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DNA vaccination. The responses induced by electrodelivered p1.0-gp1455m at 8 μg dosag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duced by simpl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with 40 μg of plasmid DNA. On the other hand, 2 injections followed by electroporation elicited comparable level of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with those induced by 3 injections without electroporation. Conclusion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was capable of enhancing both the plasmid-mediated gene expression and immunogenicity of DNA vaccine.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生产小鼠转基因克隆胚胎. 方法 利用所构建的含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 通过电穿孔的方法, 分别转染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胚胎干细胞,经G418筛选14d后用于核移植.同时以未转基因小鼠卵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 结果 转基因与未转基因胎鼠成纤维细胞的重构胚的囊胚(154/160)发育率为19.23%和22.91%,差异不显著(P>0.05);转基因胚胎干细胞与胎鼠成纤维细胞的重构胚的囊胚(152/154)发育率为41.54%和19.23%,差异显著(P<0.05);未转基因卵丘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重构胚的囊胚(171/160)发育率为41.17%和22.91%,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可以有效地生产小鼠转基因囊胚.  相似文献   
27.
利用细胞电穿孔结合抗肿瘤药物治疗肿瘤 ,称为肿瘤的电化疗 (Electrochemotherapy ,ECT)。离体肿瘤细胞和活体肿瘤组织电穿孔的最低电场强度分别为 4 5 0~ 6 5 0V/cm和 4 0 0~ 6 0 0V/cm。治疗肿瘤时常用脉冲个数 8个 ,脉冲宽度 10 0 μs,场强 6 0 0~130 0V/cm .,频率 1Hz的电场。已经有 10余种抗肿瘤药物用于电化学治疗肿瘤的研究 ,其中博莱霉素的效果最好 ,其次为顺式铂氨等。电化学治疗肿瘤 ,从体外培养细胞株到体内实体瘤 ,从实验室到临床 ,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电场参数、电极针的直径、电场磁力线的几何分布、肿瘤的大小、给药方式和药物种类等影响电化学治疗的效果。电化学治疗肿瘤运用于临床治疗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临床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给药方式、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治疗机理等。  相似文献   
28.
利用体内电穿孔的免疫途径来研究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免疫剂量对DNA疫苗M.RCAg-1和D10的免疫应答的影响.分别将M.RCAg-1和D10基因克隆到VR1012和pVAX1表达载体中,用质粒免疫小鼠,采用ELISA和IFA法比较这两种载体的免疫效果,并对基因疫苗免疫小鼠的剂量进行摸索.D10基因免疫大白兔,检测纯化...  相似文献   
29.
不可逆电穿孔(IRE)为消融治疗肿瘤技术,尤其适用于特殊部位实体肿瘤,可不损伤血管及胆道等肿瘤周围结构,常用于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专家对于IRE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已获得了成熟经验。为更好发挥IRE优势和规范临床操作、最大限度避免相关并发症,特召集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此共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比分析不可逆电穿孔(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实质的消融效果。方法将4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第1组先于CT引导下采用IRE及冷冻治疗分别进行肝脏消融,消融后常规饲养;30天后以同法消融第2组小型猪,术中及术后对小型猪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标本整体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CT平扫显示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清晰,IRE消融边界不清;术后增强CT扫描显示IRE及冷冻消融区域术后即刻均未见强化。大体标本:IRE消融区域边界清晰,血管、胆管结构良好;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模糊,局部可见出血。结论 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组织消融效果良好,而IRE对肝内血管、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肝门、大血管区域的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