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29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2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离体肠道流体推进检测系统”发现:(1)大鼠十二指肠的腔内压较高,并循空肠—回肠—结肠逐渐降低。(2)豚鼠、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的推进活动不活跃,回肠自发明显而规律的推进复合波,结肠的袋状壁运动及推进复合波强劲,并有显著的肛向纯输出。(3)三种不同食性动物离体小肠的推进复合波频率在大鼠最快,豚鼠次之,最慢;但大鼠和豚鼠的推进波频率曲线在结肠交叉倒置,转变为豚鼠(草食)—大鼠(杂食)—(肉食)的频率高低次序。(4)豚鼠空肠、回肠推进复合波幅值高于大鼠;在豚鼠结肠,推进波的肛向幅值更明显升高,致使肛向纯输出远超过大鼠。(5)实验动物肠管的紧张性及腔内压高低循远口方向形成梯度,且不同食性动物肠道的壁运动和推进行为各具特点,以适应不同类型食物消化吸收、残渣传送、粪团形成和排出的功能需要;这是肠平滑肌和壁内神经调控机制适应性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甲磺酸法舒地尔对麻醉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股静脉连续给药法,观察给药后2h内麻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和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1)甲磺酸法舒地尔0.35mg/kg给药后对SBP、DBP和MABP影响较轻微;2mg/kg、7mg/kg给药后5min可使SBP、DBP和MABP降低且持续至给药后60min。甲磺酸法舒地尔2mg/kg与等剂量的参比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比较,对血压的降压程度一致,两种制剂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甲磺酸法舒地尔对心率的影响:2mg/kg和7mg/kg给药后,在血压下降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轻度加快,当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心率即恢复正常。(3)甲磺酸法舒地尔对心电图的影响:0.35mg/kg、2mg/kg和7mg/kg给药后对心电图QT间期、PR间期、ST段、QRS间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甲磺酸法舒地尔静脉注射给药对麻醉SBP、DBP和MABP有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作用,对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3.
用硬脑膜外套囊加压法,阶梯性增高颅内压(ICP),观察其对 Q-Tc 间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0只家,当 ICP 轻度增高(ICP=4.0kPa)时,Q-Tc 间期即有明显改变,其中7只 Q-Tc 间期缩短,3只延长。而 ECG 的节律和其它波形的异常,出现在脑疝形成(ICP=9.1±1.2kPa)时。因此,Q-Tc 间期改变可作为早期反映轻度 ICP 增高的一项无创性监护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利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眼视盘微血管的三维结构。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分别经颈总动脉灌注家8例16眼。解剖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眼视神经中央无大血管贯穿,视网膜及脉络膜供应血管由睫状后动脉分支形成,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由睫状视网膜动脉分支构筑。视盘血管由睫状后动脉形成的鞘膜动脉网和脉络膜动脉直接分支供应,睫状后动脉在鼻侧形成半环状样结构。结论 眼无中央血管系统及完整的秦氏环,睫状后动脉是视盘血管的主要来源。眼视盘微血管构筑与人眼相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初级听皮层(AI)的年龄相关变化及可能产生的生理作用。方法Nissl染色示两组初级听皮层的分层结构并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两组7.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密度及分布。结果与青年相比,老年的初级听皮层细胞平均密度无显著的年龄相关变化,GABA-IR细胞的密度显著下降(尤其是Ⅱ、Ⅲ、Ⅳ层),阳性胞体较小,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老年的GFAP-IR细胞密度显著增大,阳性胞体膨大,突起稠密粗大,阳性反应明显增强,其中的Ⅰ层和白质尤为明显。结论GABA能神经元显著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可能为老年性听觉功能衰退的神经机制在皮层水平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而星形胶质细胞活动增强可能是导致GABA能神经元及GABA递质含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早些年,父亲从工友家抱回了一只出生刚足月的小。之后,父亲每天花在这只上的精力和时间,比花在我们这两个读小学的儿子女儿身上的时间还多,给小喂食、洗澡、带它去散步。母亲是一名护士,而且特爱讲卫生,特别讨厌家里饲养小狗小什么的。为这只,母亲和颜悦色地不知劝说了父亲多少次,要父亲把小送人,因为家里地方窄小,母亲担心一双儿女被抓伤,她不得不隔七八天就要亲自为小修剪指甲,真是不胜其烦。可是父亲不舍得送走。这只一直在我家住了两年,养得白白胖胖,直到有一个夏夜,它出去玩耍时,吃了别人家拌的鼠药后丧命。父亲为此难过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的立体定位与主要亚核团的三维可视化及其与听皮层(auditory cortex,AC)的神经投射。方法在细胞构筑及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进行神经追踪基础上,建立内侧膝状体及听皮层冠状切片的二维数据库,通过软件Amira实现可视化及三维建模。结果1.内侧膝状体腹侧群(MGBv)、背侧群(MGBd)以及内侧群(MGBm)三个主要亚核团的重建模型真实、精确,再现了右脑半球内MGB各亚核团的自然形态及毗邻。2.内侧膝状体各亚核团的构成方式、听皮层的层状分布模式、广义听皮层内部各亚区之间的配布模式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组构格局。结论细胞构筑、神经示踪、组织化学染色和数字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内侧膝状体主要亚核团的三维重建,对听觉通路的相关研究和小核团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用蛋白组学方法探讨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蛋白组表达变化,找出差异蛋白。用二维凝胶电泳法获得脊髓前角蛋白组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PDQuest软件对蛋白点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凝胶图谱中平均检测到382个蛋白点。损伤组与正常组比较后检测到11个明显差异蛋白。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其名称分别为:蛋白二硫键异构酶、磷酸苷油酸变位酶1、热休克蛋白70、ATP合成酶α链、丙酮酸脱氢酶β亚基、载脂蛋白A前体、肌球蛋白调节轻链异构体b/2、三磷酸苷油醛脱氢酶等。本实验鉴定了外周神经损伤后与脊髓前角变化相关的蛋白分子,为了解运动神经元轴突损伤所致的胞体蛋白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猫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细胞构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Nissl法和Golgi法,对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位置、形态和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确认,此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极间亚核尾段的外侧、背侧的三叉神经告束内,吻尾长约8mm,主要包括二个部分。(1)在尾侧亚核至极间亚核尾段的外侧,细胞集聚呈不连续带状,与内侧的Ⅰ、Ⅱ层间有“蒂”相连;(2)在尾侧亚核吻段和极间亚核尾段的背侧,细胞集聚呈不规则片状,也与I、Ⅱ层相连续,但未形成明显的“蒂”。此核的细胞多为小(直径8~15μm)至中等大小(15~25μm),胞体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偶见大细胞(>25μm),呈多角形或三角形.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员测亚核Ⅰ、Ⅱ层细胞相似,似为由Ⅰ、Ⅱ层延伸而来者.根据其位置、细胞构筑和纤维联系的全面观察,本文推测此核与口面部伤害性刺激的传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0.
猫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糖代谢的18F-FDG PET/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同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右侧基底节处,制作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h共7组,每组2只;对照组2只,除不注血外,手术操作同模型组。每组动物行MR检查后,从股静脉注入^(18)F—FDG5mCi,40min后行PET/CT检查,并依据PET图像,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放射计数的统计与分析。结果:①PET/CT能较清楚地显示脑正常结构及血肿、血肿周围组织的代谢变化;②从PET图像上观察,血肿形成2h,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浓聚程度已发现明显减低,并明显低于镜像侧,术后6h达最低水平,72h开始明显恢复,120h双侧接近一致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放射计数值的分布呈现2-48h低计数,72h计数开始升高,120h时双侧接近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血肿形成后2~48h双侧脑组织糖代谢率明显降低,且患侧明显低于镜像健侧,72h开始恢复,120h接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