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25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溴氰菊酯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室内选育的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以浸渍法测试幼虫溴氰菊酯敏感性,以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试成蚊溴氰菊酯敏感性。结果幼虫期,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依次均为Ⅳ、Ⅲ、Ⅱ龄幼虫;成蚊期,两种品系的敏感性均以早期成蚊最低,中期成蚊次之,晚期成蚊最高。结论嗜人按蚊两品系不同生长期溴氰菊酯敏感性消长相似,敏感性水平随幼虫的发育而上升,随成蚊蚊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2.
岳池县位于四川省中部 ,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媒介按蚊孳生繁殖 ,疟疾曾广泛流行 ,195 3年发病率曾高达 188.3/万 ,经长期不懈防治 ,有效地控制了流行。为了巩固防治成果 ,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在上级的指导下 ,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 1999- 2 0 0 2年监测结果报告于后 :1 内容与方法1 1 监测点选择1999- 2 0 0 0年监测点在花园镇高石梯村 ,后因该村农田改种黄花梨 ,2 0 0 1- 2 0 0 2年将监测点改在花园镇挖断山村。两村均系水网地区 ,其中高石梯村为平坝 ,挖断山村属浅丘地形 ,每年 5~ 10月 ,专业人员定时到该村监测。1 2 病原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实验室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中华按蚊幼虫暴露溴氰菊酯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研究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杀虫剂代谢通路、筛选代谢标志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测定实验室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中华按蚊幼虫溴氰菊酯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75%致死浓度(LC75)浓度,分别暴露于LC50、LC75浓度下30 min和24 h,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幼虫代谢物种类和含量,分析代谢物变化趋势。结果 溴氰菊酯对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幼虫的LC50和LC75值分别为4.36 × 10⁃3 μg/mL和1.12 ×10⁃2 μg/mL。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幼虫暴露于溴氰菊酯30 min后,LC50、LC75两浓度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有机氧化合物、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嘧啶核苷酸等,其中葡萄糖水平在溴氰菊酯接触组中浓度降低;暴露24 h后,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有机氧化合物、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族酰基、嘌呤核苷酸等,其中葡萄糖水平在溴氰菊酯接触组中浓度升高。结论 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幼虫暴露于溴氰菊酯后,代谢产物变化提示糖类和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族酰基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可能在溴氰菊酯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用中华白蛉分别饲吸两组染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背纹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组系经溴氰菊酯药浴后9-45d的仓鼠,另一组系未药浴的仓鼠。实验结果表明饲吸药浴鼠的白蛉在24h内全部中毒致死,饲吸未经药浴鼠的白蛉存活率很高。在剖检的吸血蛉中,有69.1%的白蛉,在其消化道内发现有前鞭毛体的感染,这些前鞭毛体不仅在白蛉消化道内发育良好,且随饲吸时间的推移,前鞭毛体侵入食道,咽和喙  相似文献   
105.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实验室选育的嗜人按蚊抗溴氰菊酯品系进行抗性遗传特性分析。方法 采用LC-P线法研究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遗传方式。结果 正交和反交F_1代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5.19、16.66,接近1∶1。D-0.651,F_1代的LC-P线靠近抗性亲本一方。BC代在死亡率50%处与F_2代死亡率在25%—75%处未出现明显平坡,BC和F_2的实际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曲线的适合性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由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多基因遗传,抗性遗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106.
杨春燕 《山东医药》2010,50(4):49-50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DM)对大鼠仔鼠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孕鼠和哺乳母鼠经口染毒DM后,测定其仔鼠脑细胞中ATP酶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并观察对仔鼠的行为毒性。结果产前DM组雌性仔鼠Mg^2+-ATP酶和雄性仔鼠Ca^2+-ATP酶活性增高(P〈0.05),产后DM组雌性仔鼠Na^+-K^+-ATP酶活性增高(P〈0.05)。产前与产后DM组与对照组相比NOS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能够抑制仔鼠的学习记忆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接触10、15、20、30、40、50、60min的蚊虫击倒数和24h后的死亡率。结果盱眙、泗洪、睢宁、宜兴4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0.05%溴氰菊酯60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67.37%、64.00%、71.43%和78.40%,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8.42%、68.00%、72.53%和76.80%,4个县(市)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评价均为R级。盱眙、泗洪、睢宁、宜兴4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0.15%氟氯氰菊酯60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84.13%、91.76%、89.80%和100%,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85.71%、91.76%、93.88%和100%,宜兴地区的中华按蚊对氟氯氰菊酯抗性评价为S级,其他3个县(市)的中华按蚊对氟氯氰菊酯抗性评价为M级。结论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高度抗性,对氟氯氰菊酯已产生初步抗性。今后,在媒介防制上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防止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108.
家蝇雌成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家蝇雌成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变化,为家蝇的抗药性测定奠定基础。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成蝇抗药性测定的点滴法,测定羽化后1~8日龄的家蝇雌成虫(在未接触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室内饲养30多年)对溴氰菊酯的LD50值。记录在不同剂量下的死亡率,通过比较其LD50值,分析其敏感性变化。结果羽化1d的雌成虫尽管体重最轻,但是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较低;2~7d的敏感性相对稳定,羽化8d的敏感性显著增加;雄性成虫比雌性成虫敏感。结论测定家蝇对杀虫剂的抗药性一定要方法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比较用增效醚与溴氰菊酯(1:1)混配浸泡蚊帐和单一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的滞效.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结果2种不同质地蚊帐浸泡药物6个月后,混配剂型浸药蚊帐跟单一溴氰菊酯浸药蚊帐相比,对2种媒介按蚊的残效均较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 h恢复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死亡率仍达100%.结论在疟疾流行季节用混配剂型浸泡蚊帐能够对媒介按蚊起到防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DM)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通透性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个不同染毒时间)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按12.5 mg/kg DM一次腹腔注射,5、24、48、72 h后处死;对照组一次腹腔注射5 mg/kg的色拉油,分别提取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细胞色素C氧化酶,并测定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CA2、CA3、CA4区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5、24、48、72 h组的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皮层和海马CA1区、CA2区5、24、48 h组(0.57±.04、0.67±0.09、0.58±0.04)、CA4区24 h组(0.81±0.18)细胞色素C表达增强,吸光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2区72 h组、CA3区及CA4区5、48、72 h组细胞色素C表达,吸光度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力则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能明显增加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通透性,促使细胞色素C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